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思想建党的里程碑:《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作者:康厚德

    本书首先通过对党的九十年曲折发展历程的回溯,揭示出贯穿党的建设历程的核心问题、《论修养》的核心理念及其在实事求是的思想建党理论与实践中的历史地位。再通过细致的版本对比研究和深入的文本解读,客观公允地评价了它的历史功绩和时代局限。接着深入分析了刘少奇的党员修养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的党建思想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的内在关联。重点阐述了刘的党员修养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与实践(邓小平党建设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逻辑关系。最后集中概括和提炼了《论修养》对党员个体修养与党的建设的永恒启示与现实价值。

  • 《墨子》词汇研究之反义关系初探

    作者:周婷

    《墨子词汇研究之反义关系初探》是一本学术著作。本书以中华书局2001年孙诒让的《墨子间诂》为底本,对今本《墨子》五十三篇文本中的反义词进行研究,收词范围只限于单音节实词。首先按照意义标准共找出202对单音节实词反义词,逐个进行注释,并考证其反义关系;然后将这些反义词按词性和逻辑标准进行分类。本书研究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探索适于古汉语反义词的研究方法,丰富《墨子》语言研究,为研究汉语史和追溯反义词的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印证。

  • 先秦华夏城市选址研究

    作者:唐由海

    本书是一本探究先秦时期华夏城市选址的文化背景与具体实践的学术著作,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对从龙山文化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城市选址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追溯,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对大量城市案例进行了分析;对先秦城市选址的传统技术体系进行了归纳总结,总结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技术;对先秦城市选址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进行了梳理,认为其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后,呈现出了“儒道互补”的总特征。全书结构清晰,材料丰富,分析论述客观恰当,厘清了先秦时期华夏城市选址的脉络,也为现代城市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的思想文化资源。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从回顾我国历代文化发展方面的制度入手,运用国内外关于文化发展的相关理论,对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发展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加强这方面建设提出了对策性建议。本书适用于对相关制度有所研究的人群阅读。
  2. 引  言
    文化是中华民族存在、延续、发展的灵魂。中华文明八千余年,从凿石为斧的初级加工阶段,到瑰丽华美的不朽诗篇,文化一直延绵不绝地发展着,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沐浴在这种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的文化氛围中,汲取着各种精神养料,又以自己的各种社会实践发展着这种文明。中华文化正如奔流于千山万壑的江河,滚滚洪流,浩浩而来,虽遇险阻,冲决向前。虽然近代以来中华文化遇到了西方文明的冲击,但是在这种冲击之下的中华文化正在实现的转型、变更、创新,更为世人所瞩目。中国是在世界范围内唯一没有中断过自己文化的文明古国。自古迄今,除中华文化外,尚没有一种文明,一种文化能够延绵几千年而从未间断,这足以证明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强烈的感召力和强劲的创新力,也不能不激起每一个炎黄子孙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敬仰和向往。
    在当今世界的格局中,文化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两大阵营对立的消解,意识形态在全球范围直接对抗的时代告一段落,然而在总体呈现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总趋势下,冲突和矛盾,甚至战争,仍然不能避免,在某些特定的时空甚至愈演愈烈。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表明:文化的力量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凸显,文化的冲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正在出现的全球政治最危险的方面将源于不同文明集团之间的冲突。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一些事实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点。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是西亚、北非一系列动荡、政变的原因之一,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产生了直接的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军事斗争。同时,文化不仅是产生冲突的源泉之一,也是形成团结的旗帜和重要力量。冷战后的世界,文化既成为分裂的力量,又成为统一的力量。同一大文化范畴内的各政治体在走向融合,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取得显著进展,其他一些基于相似、相近文化的地区也在加快合作、交流、融合的步伐。正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当代中国进入了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19世纪中叶到五四运动前,我国
    文化在曲折中求发展,但是这段时期总体处于文化的震荡期,并没有成型的文化发展制度出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各项事业得到普遍发展,文化建设在这一段时间内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文化建设遭到了重大的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总体而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为世人瞩目,实现了一系列经济建设方面的奇迹,文化建设也是成绩斐然,但相比于经济建设成就而言,文化建设成就稍显逊色。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中国文化将如何继续保持前进的方向,并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形成了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系统。如何发挥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建设的新时期,如何继续保持共产党员的文化先进性?在社会思想多元化、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样的今天,如何既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又保持马克思主义对人民群众的指导作用?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时代的文化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必然体现出其特别的规律性。这就需要在文化层面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体系这一理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将文化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次会议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并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提出,做出了重要部署,对在新时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重申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的成果以全党代表大会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今后我国文化建设的指南。在新的形势下,文化发展将继续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将成为民生事业的重要方面。这使得针对文化发展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两大总目标之一,这就更加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制度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查看更多
  1. 目  录
    第1章  新中国建立前我国文化制度的概况及其借鉴 1
    1.1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制度 1
    1.2  鸦片战争到1949年期间的中国文化发展制度 12
    第2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制度的建立 17
    2.1  广泛参与型的文化发展主体制度 17
    2.2  一导多元型的文化思想发展制度 20
    2.3  市场导向型的文化产业发展制度 25
    2.4  公益导向型的文化事业发展制度 32
    2.5  自立主导型的文化发展开放制度 35
    第3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划制度 40
    3.1  文化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 40
    3.2  文化发展规划原则 47
    3.3  文化发展规划具体制度的改革 57
    第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评估制度 63
    4.1  文化发展评估的理论基础 63
    4.2  文化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67
    4.3  公共文化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71
    4.4  文化发展评估具体制度的改革 77
    第5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反馈制度 89
    5.1  文化发展反馈的理论基础 89
    5.2  文化发展反馈原则 99
    5.3  文化发展反馈具体制度的改革 101
    第6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保障制度 110
    6.1  文化发展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 110
    6.2  文化发展保障原则 115
    6.3  文化发展保障具体制度的改革 119
    第7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促进制度 140
    7.1  文化促进的理论基础 140
    7.2  文化发展促进原则 144
    7.3  文化发展促进制度的改革 147
    参考文献 161
    后  记 167








    ...查看更多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