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大学体育与健康

    作者:杨爱华 王媛 陈凤超 杨毅

    本书从实际需要出发,以终身体育为目标,既包含体育理论指导,又有实践课的具体要求,更贴近社会的需求与时代的发展。理论部分介绍了体育概述、奥林匹克运动、体育人生、体育竞赛的组织与欣赏、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语测试;实践部分介绍了学生身边常见运动项目如田径、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篮球、足球、网球、健美操、游泳等的基本技术及练习方法,有助于学生课后自学,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的方式。

  • 田径竞赛裁判规则问答

    作者:肖红青

    本书参考最新的国际田径竞赛规则,结合各类田径比赛组织工作的经验教训,融裁判规则与裁判法于一体,采用问答的方法解答相关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既可作为体育爱好者的工具书,也可作为体育专业的辅助教材。

  • 大学体育与健康——篮球选项教程

    作者:何小军

    本书是大学生体育课程用书,篮球方向。以上肢活动为主体的篮球运动,由于入门门槛底以及各种赛事转播(NBA、CBA、CUBA和三人制篮球运动的兴起,以及街头篮球、花式篮球、蹦击篮球和篮球操)和各大媒体的广泛宣传,使篮球运动得到快速发展,渐成为我国的第一体育运动项目,尤其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得特别显著。为此,笔者以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普通高校转型发展为契机,以着力培养运用型人才为指导思想,编写了“大学体育与健康——篮球选项教程”这一教材,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大学体育篮球选项教学的规范管理和系统性教学,突出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可以完成的教学任务。全书共分为五章,依次介绍了选项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熟习球性、篮球基本技、战术、篮球基本攻防对抗技、战术以及教学案例编选与赏析。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突出人体医学科学、体育教学、体育训练、社会体育、保健康复等相关内容,对体育科学的教学和训练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体现了实验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先进性。本教材完全适用于体育科学类各专业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既能作为学生的教科书,又能做为学生训练的工具书。
  2. 前  言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是体育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各门课程的实验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且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其重要性及实用价值日益突出。教育部2004年10月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教学指导纲要》)对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提出了要求:“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既加强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又重视运动人体科学类综合应用的实验设计与能力训练,让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实用的实验操作技能,学会应用人体科学的理论分析评价实验结果,增强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本纲要中的内容是各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各校在完成纲要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可有所侧重,以体现各校的个性特点。”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近年来我们对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并尝试了一些改革和创新,具体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整合和优化实验项目及内容;探索实验-理论教学模式的改革应用;实验课教法改革和应用;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等。
    经过三年多的应用与实践,我们认为改革是成功的,付出的心血是有价值的。达到了课程的整体要求,实验内容更为优化,运动人体科学类各门课程实验得到了有效整合,且避免了重复,实验教学的效率逐步提高,更好地实现了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目的。为巩固这一成果且继续深化改革,我们将各课程的实验内容整合优化后编成本书,让学生对这类课程的实践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有利于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进一步提高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教学的效果。
    本书编写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出与体育教学与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保健康复相关的主要内容,尤其对实际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体现了实验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先进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适用于体育科学类各专业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既能作为学生的教科书,又能作为学生手头的工具书,为学生学好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本书共分八章。第一章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王国基编写),第二章运动解剖学实验(杨赳赳编写),第三章运动生理学实验(张劲松、周知华编写),第四章体育保健学实验(王国基、邹秋英编写),第五章运动创伤学实验(王国基、黄何平编写),第六章运动心理学实验(吴世军编写),第七章运动生物力学实验(王国军、罗宇编写),第八章体育测量与评价实验(宋卫红、王国军编写)。每一章后面均附有参考文献目录。全书由王国基策划、统稿并担任主编。
    本书的编写是在彭健民教授、蒋毅教授的关心下着手进行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蒋建初、彭秧锡、羊四清、高平、刘浩、刘玉江、曾黎、段健芝等领导和专家的热心支持和深入指导。江西赣南师范学院、湖南工业大学、邵阳学院、怀化学院等兄弟院校的专家学者对本书给予了高度关注并提出了一些极好的建议。在此对上述领导和专家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
    限于编写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时间仓促等原因,书中定有不当之处,希望读者及时向我们反馈意见,以利今后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王国基
    2015年1月
    ...查看更多
  1. 目  录
    第一章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1
    第一节  实验课的教学目标 1
    第二节  实验课的组织和考核管理 1
    第三节  实验课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2
    第四节  实验课规章制度 3
    第二章  运动解剖学实验 6
    实验一  基本组织的显微观察 6
    实验二  运动系统的一般形态结构的观察 12
    实验三  附肢骨的观察 16
    实验四  中轴骨的观察 25
    实验五  上肢骨联结和运动上肢的主要肌群观察 30
    实验六  下肢骨联结和运动下肢的主要肌群 38
    实验七  中轴骨联结和运动中轴骨的主要肌群 45
    实验八  常见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50
    实验九  发展肌肉力量的练习实践 53
    实验十  发展肌肉伸展性的练习实践 56
    实验十一  消化、呼吸、泌尿系统的观察 58
    实验十二  脉管系统的观察 63
    实验十三  观察中枢神经系统 69
    实验十四  观察周围神经系统和传导通路 72
    实验十五  感觉器官的观察 75
    实验十六  肌肉力量练习的实验研究 78
    实验十七  发展肌肉伸展性练习的实验研究 79
    第三章  运动生理学实验 82
    实验一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82
    实验二  肌肉生理横断面大小对肌肉收缩力量的影响 85
    实验三  肺通气量的测定与评价 87
    实验四  人体ABO血型的鉴定 92
    实验五  人体安静状态及运动负荷下心电图的描记 94
    实验六  人体安静与运动时脉搏和动脉血压的测定与评价 100
    实验七  视力、视野和眼肌平衡的测定与评价 105
    实验八  前庭功能稳定性的测定与评价 110
    实验九  无氧功率的测定与评价 113
    实验十  最大摄氧量的直接和间接测定与评价 117
    实验十一  体脂百分比的测定与评价 123
    实验十二  运动性疲劳的判定与评价 131
    实验十三  PWC170的测定与评价 136
    实验十四  体适能的研究 140
    第四章  体育保健学实验 144
    实验一  基本按摩手法实习 144
    实验二  穴位按摩技术实习 146
    实验三  保健按摩技术实习 150
    实验四  急救止血技术实习 155
    实验五  伤口包扎技术实习 158
    实验六  心肺复苏术技术实习 161
    实验七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物理疗法 164
    实验八  运动损伤伤员临时固定和搬运方法 167
    实验九  人体一日需热量测定 170
    实验十  体育课生理负荷量测定 171
    实验十一  肩周炎医疗体操 173
    实验十二  慢性腰腿痛医疗体操 179
    实验十三  运动处方的制订 182
    实验十四  冠心病患者运动处方 189
    实验十五  糖尿病患者运动处方 190
    实验十六  高血压病患者运动处方 192
    实验十七  肥胖者运动处方 194
    第五章  运动创伤学实验 197
    实验一  运动损伤病史采集实习 197
    实验二  上肢运动损伤检查方法实习 200
    实验三  下肢运动损伤检查方法实习 204
    实验四  脊柱运动损伤检查方法实习 209
    实验五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简易处理方法实习 211
    实验六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早期简易处理方法实习 215
    实验七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简易中药外敷疗法实习 217
    实验八  常见运动损伤保护支持带的应用方法实习 219
    实验九  肌肉力量检查 221
    实验十  关节活动度检查 225
    第六章  体育心理学实验 228
    实验一  深度知觉测定 228
    实验二  肘关节动觉感受性的测定 229
    实验三  操作思维敏捷性的测定 231
    实验四  疲劳和注意分散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232
    实验五  注意分配能力的测定 234
    实验六  动作技能形成过程的分析 236
    实验七  动作技能迁移的测量 238
    实验八  时间知觉测定 240
    实验九  气质类型测定 242
    实验十  动作学习中的运动表象训练 247
    第七章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 250
    实验一  人体一维重心位置测量 250
    实验二  不同跑速时步长与步频关系实验 251
    实验三  纵跳实验 253
    实验四  绘制运动中人体关节点的轨迹 254
    实验五  绘制人体运动简图 255
    实验六  测定短跑中人体关节角随时间的变化 256
    实验七  双脚原地纵跳的力学特征实验分析 257
    实验八  技术图片上测定人体稳定角 259
    实验九  三维测力台的使用 259
    实验十  肌电测量系统的应用 261
    第八章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验 265
    实验一  体格的测量与评价 265
    实验二  体型的测评 274
    实验三  身体姿势的测量与评价 278
    实验四  心肺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283
    实验五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一) 285
    实验六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二) 291
    实验七  国民体质健康的综合测评 295
    实验八  体育测验的编制和实施 299
    附  录 302
    附录1  各种活动的能量消耗(65kg男子) 302
    附录2  各种活动的能量消耗(55kg女子) 303
    附录3  大学生各种活动的能量消耗(kJ·m-2·min-1) 304
    附录4  男女12min跑测验评价表 304

    ...查看更多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