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云南地方史

    作者:周玲

    本书以云南省作为叙述对象,叙述了从远古时期经先秦、秦汉、南北朝、唐宋、直至元明清时期整个云南的历史概况,是一本较好的云南通史著作,其关于云南历史上的南诏、大理等历史的介绍对于大学生了解云南的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西方政治学名著导读

    作者:林伯海

    本书在内容选择上的特点是,以政治学专业本科与研究生为对象,从西方世界从古至今最有影响的政治思想家中选择12位著名政治思想家的重要著作进行介绍与评析,按照“作者生平与时代”、“主要内容与观点”和“简要评述”等顺序予以介绍和说明,论述了其主要思想和观点,分析指出了他们的贡献和局限。

  • 新时代社区心理志愿服务教程

    作者:徐建

    本书为普通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程,是西南交通大学教育部心理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20多年的实践成果总结之一。心理志愿者的培养是新时代社区建设的一项源头、基础性工作,能提高社区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本书分为社区心理服务知识篇、技术、案例篇,既有政策的宣讲、心理学理论的介绍、心理志愿服务实操技术的讲解,更有来自一线实际工作的案例分享,融实用性、技术性、先进性于一体。本书回应了新时代社区建设的需要,可作为广大社区实际工作者、企业党群部门参考读物。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为普通高等院校新闻学、传播学专业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网络新闻评论的概念与特征,网络新闻评论的写作,融媒背景下的新闻评论,网络新闻评论失范行为与评论者素养,网络新闻评论与舆论引导,海外新闻评论等。同时,本书还配有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并增加了课后习题与实训内容,旨在帮助高校专业学生巩固新闻评论理论知识,具备网络新闻评论与写作的能力。本书可供我国高等院校的师生学习使用,也可供新闻行业从业人员学习参考...查看更多
  2. 2018年发布的《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7号)明确指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意见’,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新闻传播专业建设,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新闻传播专业。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教书育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核心课程,也必须与时俱进,在教授理论的同时,加强实践教育。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新闻传播类专业要加强与行业之间的联系,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调动和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生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与政策保障。可见,新闻传播类课程越来越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越来越突出应用文科的特点。
    在技术的推动下,媒介已高度渗入社会,无媒介,不社会。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媒介,乃至方兴未艾的元宇宙,都继续给新闻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业的重要内容新闻评论,也发生巨大的变化,本教材的内容努力跟上这种变化的脚步,力图抓住新闻评论中的新变化新发展,故章节设置如下:
    第一章网络新闻评论概述。网络新闻评论的兴起与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技术的每一次发展都促进了评论形式、内容的变化,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评论形式、内容也将不断更新。网络社会的兴起发展,让我们不仅生活在真实的社会中,同时也生活在虚拟的社会里。两个社会是互相平行,又是互相联系的;两个社会有交叉的地方,也有各自不同的规律。这是网络新闻评论兴起的不可忽视的背景之一。网络新闻学评论自己发展的规律主要表现为商业网站已经把评论性意见的生产作为他们的生存策略,而自媒体的发展,为网络评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网络具有交互性、开放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深刻体现在网络新闻评论之中。交互性主要是体现在由以前单向的传播变成了双向的乃至多向的传播,受众甚至可以与编辑和其他受众之间形成一种新的传播场域。网络新闻评论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开放性的特点第一个是指空间上的开放性,内容可以瞬间传遍全球,所以它很容易形成一种网络意见的聚合,同时网络新闻评论基于它的开放性,使它的影响性远远大于传统的新闻评论。
    第二章网民如何参与网络。网络新闻评论与传统新闻评论最大的区别是大量网民加入评论中,形成了网络评论的互动性特点,构成了网络评论的圈层化传播。这一章重点关注网民参与网络的方式;区别了网民、公民、民众这些概念,重要的网络平台的不同特点,网民以个人、集群的形式,在网络上形成各类圈子;探讨了网民“潜水”、网络圈子等网络现象。
    第三章网络新闻评论的写作。新闻评论的写作,国内如马少华老师、曹林老师、丁法章老师的教材已经介绍得比较详细。本教材的重点是突出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比如网络新闻评论的选题,网络新闻评论论点的确定、论据的选择、论证方式等。
    第四章融媒体背景下的新闻评论。媒介融合处于进行时,深刻地影响着新闻评论的形式。随着媒介融合的推进,报纸、电视、广播都在进行着深刻的媒介融合,这里面有体制的变化和媒介表现形式的变化。本章特别注重案例(所引案例皆标明出处,个别案例略有删改,未标明出处的为本书作者所写)的介绍,比如《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及其他一些地方台的探索。
    第五章介绍网络新闻评论失范行为的表现:网络负面议题、网络谣言、网络语言暴力。网络新闻评论失范行为的原因:一是法律法规不健全;二是网络治理模式相对滞后;三是网民的媒介素养不足,社会责任感缺失;四是互联网平台机制建设缺陷;第五是媒体缺乏正确行为引导;第六是网络意见领袖受到诸如经济利益的诱惑。规避网络新闻评论失范行为要从法律、政府、网民、平台、意见领袖几个方面着手。本章还讨论了网络新闻评论创作者的素质,包括政治素养、理论素养、知识素养、社会素养、文字素养。
    第六章介绍了网络舆情、舆论形成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评论进行网络舆情的引导。进行舆论引导首先要讲政治,党管媒体是讲政治的重要原则,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包括价值指导和约束机制,法律和行政法规监管机制,新兴媒体舆论引导机制。
    第七章海外新闻评论。介绍了海外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过程,海外原生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以及特点,同时介绍了这种转型和发展带来的影响。
    第八章介绍了新闻评论在实践中的几个专题。新闻评论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西南交通大学的新闻评论非常重视实践教学。这一章是教学中总结出来的需要特别训练、做到过脑过手的内容。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加强思政教育,以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为目标,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展工作。前言部分的三个视频,从宏观上介绍了如何将课程思政贯通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从微观上具体到这门课程如何实践“专业+思政”的路径建设。全书结合第八章的业界老师视频,学生实践成果展示视频,较为全面地勾勒了本课程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实施思政教育,结合西南交大理工科院校的特点,践行“竢实扬华”的交大精神,构建跨专业、多学科、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每章后有“学后思”视频,是曾经参加这门课程学习的同学的感受,里面有肯定,有反思,有学习方法的介绍,有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小插曲。这些来自同学的反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门课程的发展变化,反映了在融媒背景下,教者、学者在教学中位置的变化,具体这到门课程在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开展“翻转课堂”的曲折探索。这些对后来学习者有一定的启发。
    我们努力围绕“四力”来突出新闻评论应用文科的学科属性,在教材编写中贯穿以下四点:
    一是充分体现了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2019年,西南交通大学传播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西南交通大学传播学专业推进“卓越新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开展“国情教育,实践育人”,将“专业内容与实践内容”相结合,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实施翻转课堂的教育改革建设的新模式,建立了立体教学模式。这本教材是西南交通大学推进新文科建设、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和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成果,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实施教学改革,建立立体教学模式的成果。 
    二是充分体现了新闻评论发展的新特点。随着网络和手机媒体的发展,新闻评论的主阵地已经从传统媒体转移到网络媒体,新闻评论要适应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本教材体现了新闻评论的这一发展趋势,系统介绍了网络评论的理论知识框架,从网络新闻评论兴起的背景,重视网络思维的建构,分析了网络评论的新特点、新趋势,重点阐述了如何运用网络新闻评论引导网络舆论。
    三是注重实践。网络新闻评论属于新闻业务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我们设置了这样的目标:第一,鼓励学生面向社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真”问题,对新闻热点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各种价值观纷乱的社会中,不忘初心,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第二,评论是观点性的、判断式的,掌握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特点,掌握图文声光电传媒技术,将抽象的思想、观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出去;第三,通过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群众路线”的含义。这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闻理想,塑造学生的新闻职业道德操守和新闻伦理精神,增强学生对新闻职业和价值的认同感。本教材重视实操,书中有大量的案例和专章训练,可供参考。
    四是本教材成功将教法融入教材中。以往的教材很难直观地将如何教课体现在教材中。本教材借助新形态,可以和教材使用者分享如何进行新闻评论课程教学。比如,课程通过小视频展现了课程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中,如何与图书馆、宣传部等单位合作,开展跨学科教学。新形态加入了学生的互动。本教材注重学生使用教材的体验感,在教材中加入了历届毕业生的感言,对学弟学妹的建议;不仅有老师5分钟的系列微课,还有思政视频、学生的优秀作业展示。现代技术使得以前无法生动地在纸媒中展现的课堂教学的整体风貌得以呈现。
    欢迎使用本教材的学校和老师、对新闻传播教学改革感兴趣的老师联系我们,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查看更多
  1. 第一章    网络新闻评论概述
    第一节  网络新闻评论兴起的背景 001
    第二节  网络新闻评论的概念 007
    第三节  网络新闻评论的特征 009

    第二章    网民如何参与网络
    第一节  ;网民、公民与民众 016
    第二节  网民如何参与网络 018
    第三节  网民言论的发生地 024

    第三章    网络新闻评论的写作
    第一节  网络新闻评论的选题 030
    第二节  网络新闻评论的论点 045
    第三节  网络新闻评论的论据 066
    第四节  网络新闻评论的论证 083
    第五节  网络新闻评论的标题 091

    第四章    融媒体背景下的新闻评论
    第一节  融媒体背景下的新闻评论 103
    第二节  融媒体背景下的报纸评论 114
    第三节  融媒体背景下的电视评论 126
    第四节  融媒体背景下的党媒评论 136




    第五章    网络新闻评论言论失范与评论者素养
    第一节  网络新闻评论言论失范 148
    第二节  网络新闻评论言论失范的规避策略 158
    第三节  网络新闻评论者的素质 161

    第六章    网络新闻评论与舆论引导
    第一节  网络新闻评论在舆论中的作用 167
    第二节  网络舆情、舆论形成的规律 170
    第三节  网络舆论引导 177

    第七章    海外新闻评论
    第一节  海外传统的新闻评论平移到网络 192
    第二节  海外原生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 195
    第三节  网民在新闻下面的评论 200

    第八章    网络新闻评论实训
    第一节  认识融媒体中心 207
    第二节  网络新闻评论写作实训 207
    第三节  网络新闻评论的选题策划书 208
    第四节  网络视频评论制作实训 215
    第五节  网络评论引导舆论 215
    参考文献    217
    后记    219
    ...查看更多
  2. 梅红,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曾于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中国传媒中心、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访问学者,西南交大学报(哲社版)特聘编辑,中国编辑学会会员,四川省出版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与传媒。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