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数字化音乐平台下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分解”与“融合”研究

    作者:蒋长清, 著

    本书是一本关于数字化音乐平台下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分解”与“融合”研究的学术著作。本书分为上下2篇,上篇对电脑音乐系统与作曲技术理论进行了研究,下篇主要研究的是电脑音乐系统与作曲技术理论在结合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几种方式。

  • 中国古代瓦当纹饰审美艺术

    作者:叶木桂

    这是一本学术著作。主要阐述中国古代瓦当的美学价值。全书通过呈现瓦当纹饰精美纹饰图景的同时,展现了其独树一格的设计美学风范,充分体现其随形就势的巧智结构,气韵生动的传神形象,以一生多的多变风格,寓意丰富的深刻象征,虚空深远的艺术意境,反映出瓦当纹饰成熟高超的设计美学智慧。瓦当纹饰设计美学给现代艺术设计的创作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启示,瓦当艺术的生命在现代艺术载体之中得以无限延伸。

  • 四川作曲家现当代音乐创作与作品分析

    作者:陈国威

    本书是一本学术著作,以四川作曲家的现当代音乐创作和作品为整体研究对象,专著的研究以四川音乐学院作曲家现当代音乐创作活动及作曲家作品为研究主体。本书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对四川作曲家的现当代音乐创作历史、发展、成果、获奖等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四川作曲家现当代音乐创作方面的活动。这个作曲团体互相影响,共同参与意识使其实际上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群体性特征。他们在现当代音乐创作中所作出的努力与探索有目共睹。另一方面,对四川优秀作曲家的优秀作品以及获奖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其创作思维特征与个性化的创作手法,总结创作特色,分析成绩与问题,以提升未来现当代音乐创作实践艺术水平。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为学术著作。全书分为8章,分别论述了创新的内涵、意义,设计思维的内涵、创意、创新、理解、需求、原型等,并从用设计思维管理创新组合、解决身边问题、驱动强国制造、服务社会转型等方面探讨了设计思维的用途。本书对系统梳理和研究创新思维设计、提高社会公众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高校教学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等提供借鉴和参考,也可作为社会大众改善思维品质的阅读书目,还可以作为...查看更多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实践证明,大到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小到一个地方、一个企业,创新都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庚子初岁,新冠肺炎肆虐,人民生命健康遭受空前威胁,我国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制度优势,众志成城,打响了全民抗疫阻击战。在这场伟大战“疫”中,生物科技、5G、大数据、AI(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从雷神山、火神山的神奇建设到5G技术助力远程诊疗,从人工智能问诊到大数据疫情地图的绘制,从基因检测到疫苗开发,科技与疫情赛跑,抗疫成了关乎民族未来和全民健康的技术竞争手段。
    当今时代,国际局势与国际关系变化莫测,国与国之间竞争加剧。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经济、科技和人才等的综合竞争,但归根结底是创新的竞争。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从美国阻击中兴、华为等高科技企业的种种举措,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创新对于企业、国家是何等重要,核心科技、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要靠自己潜心研发。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中国梦,必须高度重视创新。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当今中国,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适应经济新常态,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都需要用创新思维去应对、解决前进路上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创新思维,是一种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科学思维。无论是各级政府出台的重大方针政策,还是企事业单位制定的优化内部治理结构的措施,抑或是促进发展壮大的规划与制度,都充满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发现问题,查找根源,制定对策,直至解决问题。为了破解国家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何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话语深刻阐明了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都离不开创新思维。在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时候,我们更要将问题作为推动创新的契机,将创新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创造性成果。
    创新思维,就是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科学思维。马云在卸任阿里巴巴CEO现场演讲时说“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三十年以前我们谁都没想到今天会这样,谁都没想到中国会成为制造业大国,谁都没想到电脑会深入人心,谁都没想到互联网在中国发展得那么好,谁都没有想到淘宝会起来,谁都没想到netscap会倒下,谁都没想到雅虎会有今天”。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科技在进步,环境在变化,商业模式在变化,消费方式在变化,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我们不禁开始困惑:该如何面对这变化的时代?该如何把握变化的消费者?该如何把握他们新的需求?洞察消费者需求,就在于对人性的理解和关怀。创新设计思维就是开动我们思维的机器,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创设出更加美好的用户体验,企业才能永葆活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其关键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唯其如此,才能让“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才能更好地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创新设计思维,有助于我们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为学生思维插上腾飞的翅膀,帮助他们获取人生出彩的机会。我们编辑出版《创新设计思维》一书,就是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一方面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另一方面为推动经济发展、保持充分就业提供支撑。
    《创新设计思维》一书是四川省2018—2020年度高等教育人才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重点项目“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体系与路径改革研究——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scz-727)的成果之一,由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编著。全书共八章,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及附录由范华亮编写,第二至四章及第八章由何琳编写,第五至七章由陈晓通编写。本书由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蒋家胜、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何琳共同策划、拟定编写提纲,由蒋家胜总纂定稿。本书体现了线上线下融合的特点,扫描本页下方二维码,可获得思维训练互动游戏相关资料,以配合本书使用。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并参考了许多国内外公开出版和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创新设计思维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再加之编者水平有限,时间比较仓促,缺点疏漏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同行批评指正。


    蒋家胜
    2020年6月
    ...查看更多
  1. 第一章  创新何以成为驱动利器 001
    第一节  创新的内涵 002
    第二节  创新的意义 005
    第三节  创新的艺术 010

    第二章  设计思维之设计 046
    第一节  设计思维的定义 047
    第二节  设计思维的设计之基 059
    第三节  设计思维的设计之感 068
    第四节  设计思维的设计面向 079
    />第三章  设计思维之创意 086
    第一节  设计思维的创意准备 087
    第二节  设计思维的创意方法 095
    第三节  设计思维的创意选择 107

    第四章  设计思维之创新 113
    第一节  设计思维的创新基因 114
    第二节  设计思维的创新流程 121
    第三节  设计思维的创新领军人物 130

      
    第五章  设计思维之理解 133
    第一节  理解为何重要 134
    第二节  理解如何准备 143
    第三节  理解如何操作 160

    第六章  设计思维之需求 173
    第一节  挖掘真实用户 174
    第二节  识别用户需求 184
    第三节  提升识别能力 196
    第四节  运用需求工具 205

    第七章  设计思维之原型 214
    第一节  原型试做 215
    第二节  原型测试 225
    第三节  原型迭代 233
    第四节  精益创业方法论 244

    第八章  万众创新,我在哪里? 260
    第一节  用设计思维管理创新组合 261
    第二节  用设计思维解决身边问题 273
    第三节  用设计思维驱动强国制造 283

    主要参考文献 291...查看更多
  2. 蒋家胜,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发表论文60余篇;  何琳,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表学术论文10篇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