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数学方法论

    作者:王燕荣

    本书是一本数学方法方面的著作,主要明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等核心问题及对数学方法论学科的认识;从数学发展的历史脉络追寻其主要规律、特点、趋势及研究方法;从数学发展的历史追溯数学思想方法发展的历史及其产生重大影响的六次突破;介绍了对数学发展及学科素养提升的重要思想:公理化思想、 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 数学模型化思想、 合情推理思想;阐述数学悖论与数学危机,探讨数学发明创造的规律及审美能力的培养;结合典型案例研究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本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及学术性,适用于教育研究人员、基础教育数学教师等参考借鉴。

  • 雅连种质与致危评价

    作者:宋良科

    本书是学术专著,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雅连种质资源与致危因素研究”(30772742)课题组的技术报告撰写而成,主要讲述了我国传统中药材黄连中的一种——雅连的种质资源、分布区域、生物学研究以及致危评价。具有较高的科研、学术价值。

  • 扇三角洲高频层序界面的形成机理及地层对比模式

    作者:张锐 任来义 马芳侠 贺永红

    本书系统总结了扇三角洲环境高频层序界面特征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自旋回因素和异旋回因素对扇三角洲环境高频层序界面形成与发育的控制作用,并分析了自旋回作用与异旋回作用的区别与联系。针对目前扇三角洲地层对比中所存在的难题,建立了扇三角洲不同相带的小层、单层级别的地层对比模式。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以彭徐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通过四川省“四川高原湿地生态保护与应用工程重点实验室”开展了泸沽湖生态环境保护基线调查、大草海生态修复和水污染防控调查研究,首次完整地形成了一套泸沽湖生物多样性本底基础资料和研究成果,本书即是这些成果的总结。内容包括:泸沽湖水生生物组成及其评价,对浮游生物、水生维管植物、鱼类动物种群、鸟类动物种群、泸沽湖湿地生态系统、泸沽湖生物多样性评价等。该研究成果对高原湖泊生物多样性保...查看更多

  2. 泸沽湖,俗称左所海,古名勒得海、鲁枯湖,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素有“高原明珠”的美誉。泸沽湖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候鸟越冬栖息地、省级风景名胜区及高原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泸沽湖不仅是自然风光绮丽的高原湖泊,而且是摩梭人守望千年的秘境,更是他们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2007年,四川泸沽湖荣膺国家4A旅游景区,2013年被列入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
    为大力推进泸沽湖生态环境保护,根据财政部、环保部《关于组织申报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的通知》(财建函〔2011〕155号)和《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管理办法》(财建〔2011〕464号)有关要求,2012年凉山州编制了泸沽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申报材料,并成功申请入围第二批生态专项保护范围。根据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于2012年启动开展泸沽湖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工作,通过全面开展泸沽湖流域生态安全状况、问题的调查研究,以期有效维护水库水生态安全,保持优良水质,促进水库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5号)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通知》(环生态〔2016〕151号)提出:“十三五”时期,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根本目标,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立监管预警体系,加大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力度,推动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国务院办公厅《加强湿地保 护管理的通知》提出: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2016—2020年)》提出:增强全省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完整性和稳定性,在全省建成湿地保护和修复体系、科普宣教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到2020年,我省湿地面积不低于2621万亩(1亩≈666.7m2),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区数量达70个,湿地保护率达56%。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7〕98号)提出:严格湿地用途监管,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对集中连片、破碎化严重、功能退化的自然湿地进行修复和综合整治,优先修复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的国家和省级重要湿地。将湿地保护修复与流域污染治理相结合,开展重要湿地、湖泊、河流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结合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实施一批流域农村面源污染防控、村镇生活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河(湖)滨生态恢复等方面生态治理项目。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山州生态保护与建设(2015—2020年)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凉府办函〔2015〕287号):以西昌邛海、盐源泸沽湖、布拖乐安、木里鸭嘴等湿地景观为主体,以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物种栖息环境保护为核心,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完善保护管理体系,促进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中小河流山洪治理、重要河湖水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恢复湿地面积,提高现有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功能和管理能力。
    按照四川省林业厅2014年8月13日公布的第二次全省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泸沽湖面积比2000年时萎缩了224.14hm2(公顷)。25个位于四川的大于100hm2的湿地总面积,比2000年时减少了617.79hm2,湿地年萎缩率为0.55%,68%的湿地都呈萎缩退化状态。放眼全省,省林业厅评估认为,湿地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部分湿地存在过度开发利用现象。近年来,凭借丰富优质的水资源、森林资源、气候资源和摩梭人独特的婚姻家庭形态、走婚习俗以及保持着母系氏族社会的遗俗,泸沽湖景区游客数量呈井喷式上升,游客污染、旅游接待的生活污水及当地农业生产、生活带来的面源污染加快了泸沽湖湿地的水质恶化进度,加之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泸沽湖湿地的生态环境恶化,威胁到泸沽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功能的正常发挥,进而影响到活动或栖息于此的鸟类生存或迁徙环境。特别是泸沽湖大草海湿地生境恶化,大草海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呈显著恶化态势,尤以北部区域最为明显。氮、磷和悬浮物含量超标,使水生植物(香蒲、芦苇、野菱、水葱等)生长繁殖迅猛,一方面在成熟或在冬季腐烂分解时,释放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加速水质恶化;另一方面造成湿地水循环不畅,加速湿地退化进程;再次会逐步吞噬亮海水域。因此,泸沽湖大草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备受关注,尽管最近两年盐源县政府采取措施,对草海湿地与泸沽湖水域相衔接的邻近区域进行小范围割草处理,但效果甚微。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泸沽湖生态环境保护基线调查,对大草海进行生态修复和水污染防控势在必行,这是以科学方式遏制生态环境退化,保护泸沽湖自然生态的需要,是修复草海重要区域生态系统,为整个泸沽湖风景区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示范的需要,是改善草海湿地环境,促进泸沽湖生态旅游发展的需要,这些工作也直接关系到今后四川泸沽湖晋升为省级乃至国家级保护区的发展大局。有必要通过科学制订泸沽湖湿地水污染防治规划以及科学实施水污染治理措施,借鉴国内外类似案例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泸沽湖自身情况开展科学研究。
    2014初,以西昌学院彭徐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通过他们组建的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高原湿地生态保护与应用工程重点实验室为基础,开展了泸沽湖生态环境保护基线调查、大草海生态修复和水污染防控调查研究,经过连续4年的艰苦努力,首次完整地形成了一套泸沽湖生物多样性本底基础资料和成果。主要成果包括:泸沽湖水生生物组成及其评价,对浮游生物、水生维管束植物、鱼类动物种群、鸟类动物种群、泸沽湖湿地生态系统、泸沽湖生物多样性评价等方面。该研究成果对高原湖泊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生态保护、湿地恢复重建、生态旅游发展等领域有重要指导作用。今喜闻彭徐教授团队出版《四川泸沽湖生物多样性研究》一书,这是目前泸沽湖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方面一本完整、全面的科研著作,它不失为一份珍贵翔实的高原湖泊湿地保护资料,对各级政府部门的管理者、科技工作者都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希望它的出版为高原湖泊保护、湿地恢复和重建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保护好我国的江河湖泊,为高原湖泊地区政府部门的决策和生态保护服务。
    泸沽湖的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当好泸沽湖的保护神,把泸沽湖保护好、建设好、管理好。切实解决泸沽湖湿地的保护与恢复问题,是高校科技工作者的重大责任,也是凉山西昌各族群众的迫切愿望。


    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钱骏
    2019年6月21日

    前言
    泸沽湖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州盐源县和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市宁蒗县的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04627~1005550、北纬274045~274457,湖面海拔2689.8~2690.8 m,为两省共辖,东部为四川盐源县,西部为云南宁蒗县。有文字记载以来,元、明、清三代中央王朝在泸沽湖设立左所土司千户所,建立土司制度,土司公署驻多舍;1951年建左所自治区,区公所仍驻多舍,辖6个乡。其中泸沽湖东岸地区为沿海乡,乡政府驻地于1964年自多舍迁至古拉。1992年沿海乡改为泸沽湖镇,镇政府又迁回多舍。四川部分辖盐源县泸沽湖镇的8个行政村,辖木垮、多舍、匹夫、海门、博树、山南、直普、舍垮8个村民委员会,41个自然村落,其中摩梭自然村16个、彝族自然村14个、汉族自然村5个、藏族自然村5个、纳西族自然村1个,90个村民小组,14个党支部。多舍村为镇政府所在地。泸沽湖流域是以摩梭人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四川境内居住的民族有蒙古(摩梭)、彝、汉、纳西、藏、壮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而摩梭人占少数民族的50%。2012年末,辖区总人口1222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68人,城镇化率12%,另有流动人口680人。总人口中,男性5662人,占46.3%;女性6567人,占53.7%;14岁以下2996人,占24.5%;15~64岁7655人,占62.6%;65岁以上1577人,占12.9%。总人口中,摩梭人5640人,占46.2%;彝族2931人,占24.0%;汉族2221人,占18.2%;纳西族、藏族、壮族等其他少数民族1423人,占11.6%。其中蒙古、彝、纳西、藏、壮族等少数民族人口10008人,占81.8%。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0.67%,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0.9%。辖区总面积283km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3.2人。
    泸沽湖为第四纪中期新构造运动和外力溶蚀作用形成的一个高原断层溶蚀陷落湖泊。泸沽湖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天然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湖面海拔2690.8m。湖泊略呈北西—东南走向,南北长9.5km,东西宽5.2km,湖岸线长约44km,四川部分20km。湖泊面积50.1km2,其中四川部分31.2km2。湖泊集水面积247.6km2,四川部分140.6km2。湖泊补给系数(即流域面积与湖泊面积的比值)为4.94。泸沽湖最大水深105.3 m,水深超过50 m的湖区约占全湖面积的一半,平均水深为40.3 m,是我国最深的淡水湖之一,仅次于天池和抚仙湖。湖水库容量为22.52亿立方米,超过滇池,次于洱海。四川泸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9年12月,2005年由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为州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保护管理泸沽湖东部区域及其周边山地,保护面积16867.0hm2,其中:核心区9402.5hm2,占55.7%;缓冲区1746.5hm2,占10.4%;实验区5718.0hm2,占33.9%。
    泸沽湖不仅具有调节气候、蓄水、防洪等自然功能,而且是凉山州重要的优质饮用水源地,兼具有旅游观光、湿地保护等多种功能。泸沽湖水质优良,总体维持在Ⅰ类地表水水质,泸沽湖平均透明度达11.86 m,最大透明度达16.5 m。泸沽湖物种丰富,具有生物多样性,泸沽湖亮海浮游植物种类繁多,有178种,共发现浮游动物99种;泸沽湖草海共有水生维管束植物36种;泸沽湖底栖动物共27种,其中,原生动物24种、贝类3种;泸沽湖鱼类有17种;四川泸沽湖湿地记录鸟类有49种。泸沽湖拥有2万多亩天然湿地,每年有大量候鸟栖息,是南方候鸟的重要栖息地。泸沽湖在我国西南高原湖泊中具有特殊地位,其生态环境安全对珍稀物种、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泸沽湖拥有国家Ⅰ类保护鸟类2种,占物种总数的4.08%;国家Ⅱ类保护鸟类4种,占物种总数的8.16%;四川省保护鸟类5种,占10.20%;极危(CR)物种1种,即青头潜鸭,2012年它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全球仅存500只左右;濒危(EN)物种1种,近危(NT)物种2种,低危(LC)39种;“三有”(*)(注: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于2000年5月制定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或“三有”)鸟类21种。泸沽湖拥有鱼类特有种——厚唇裂腹鱼、宁蒗裂腹鱼、小口裂腹鱼,这是泸沽湖与雅砻江存在的地理与生态隔离而同域分化形成的,是千百万年来适应辐射形成的特有种。
    高原之上的泸沽湖水,是格姆女神晶莹的眼泪。风情万种的美丽家园,是摩梭人守望千年的古老秘境。摩梭人婚姻、家庭形态保持着母系氏族社会的遗俗,他们的走婚习俗与母系家庭保留至今,这在我国是唯一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它保留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一个历史阶段,在世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有很高的人文科学研究价值。同时,摩梭人也接受了藏文化的影响,在思想文化、生活习俗、衣饰方面,都刻上了明显的藏文化影响的印记,而母系制却在文化适应中保留了下来,于是形成了既吸纳藏文化而又有自身特点的摩梭母系制及其文化,这种文化模式以其特有的组织形式、家庭结构、伦理规范、社会功能等发挥着自己的优势,顺应着社会的发展。因此,摩梭民俗文化具有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为此,泸沽湖以其绮丽的自然风光和母系氏族社会遗风为世人所向往。2007年,四川泸沽湖荣膺国家4A旅游景区,2013年被列入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
    为大力推进泸沽湖生态环境保护,根据财政部、环保部《关于组织申报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的通知》(财建函〔2011〕155号)和《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管理办法》(财建〔2011〕464号)有关要求,2012年凉山州编制了泸沽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申报材料,并成功申请入围第二批生态专项保护范围。根据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于2012年启动开展泸沽湖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工作,通过全面开展泸沽湖流域生态安全状况、问题的调查研究,以有效维护水生态安全,保持优良水质,促进水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2014初,西昌学院、凉山科华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为期三年的泸沽湖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调查研究工作实施时间开始于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完成。调查范围包括泸沽湖流域四川部分140.6 km2,其中,陆地调查范围:泸沽湖流域范围109.4 km2,涉及泸沽湖镇及其所辖多舍村、木夸村、博树村、海门村、直普村、山南村、舍夸村;湖区调查范围:共计31.2 km2,其中湖面面积24.08 km2,大、小湿地7.11 km2。调查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大草海(地理坐标为东经1004926~1005420、北纬274350~274357)、王妃岛、落洼码头、川滇交界处、洼夸码头(地理坐标为东经1005031、北纬274421)、安娜蛾岛、达祖码头(地理坐标为东经1004928、北纬274419)等具体地点。
    本调查研究工作的开展与组织实施由彭徐教授负责,调查报告汇编定稿由彭徐负责,调查报告资料的收集、整理、数据采集和分析由彭徐、董艳珍、徐大勇、王堂尧、杨位飞等人完成。调研报告前言由彭徐编写;第一章由彭徐编写;第二章由王堂尧、彭徐、杨位飞编写;第三章、第四章的浮游生物部分由董艳珍编写,底栖生物部分由董艳珍、徐大勇编写,水生维管束植物部分由李小艳编写,鱼类调查部分由彭徐、徐大勇、邓思红编写,鸟类、两栖爬行动物部分由彭徐编写,饮用水服务功能部分由郑晓惠、李进编写;第五章栖息地功能由彭徐、杨位飞编写,拦截净化功能部分由张万明编写,水产供给功能部分由徐大勇编写,人文景观功能部分由王堂尧编写;第六章由王堂尧、谢涵编写;调查报告图件编绘主要由杨位飞负责。
    本调查研究得到了泸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泸沽湖污水处理厂、凉山州科华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有关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2019年12月17日
    ...查看更多
  1. 1  总  论 / 001
    2  泸沽湖基本情况与现状 / 007
    2.1  泸沽湖流域自然地理状况 009
    2.1.1  地质概况 010
    2.1.2  气候条件 011
    2.1.3  河流水系 011
    2.1.4  土  壤 012
    2.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013
    2.2.1  行政区划 013
    2.2.2  人口分布 014
    2.2.3  社会习俗 017
    2.2.4  土地利用 018
    2.2.5  经济状况 018
    2.2.6  社会发展 020
    2.2.7  旅游资源与开发 022
    3  泸沽湖生物多样性调查 / 025
    3.1  泸沽湖水生生物调查方法及其
    组成状况 027
    3.1.1  泸沽湖浮游生物调查内容和
    方法 027
    3.1.2  泸沽湖水温和水体透明度变化 032
    3.1.3  泸沽湖亮海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
    特点 033
    3.1.4  泸沽湖草海浮游植物的群落
    结构特点 039
    3.1.5  泸沽湖亮海浮游动物的群落
    结构特点 040
    3.1.6  泸沽湖草海浮游动物的群落
    结构特点 046
    3.2  泸沽湖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 047
    3.2.1  草海水生维管束植物种类组成 047
    3.2.2  草海水生维管束植物分布状况
    分析 048
    3.2.3  草海水生维管束植物地理成分
    分析 049
    3.2.4  草海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类型 049
    3.2.5  泸沽湖波叶海菜花调查 057
    3.3  泸沽湖底栖动物调查方法和组成状况 060
    3.3.1  泸沽湖底栖动物调查内容和方法 060
    3.3.2  泸沽湖底栖动物组成状况 060
    3.4  泸沽湖鱼类调查方法和组成状况 061
    3.4.1  泸沽湖鱼类调查内容和方法 061
    3.4.2  泸沽湖鱼类组成状况 063
    3.4.3  泸沽湖外来鱼类 063
    3.4.4  泸沽湖鱼类分布 064
    3.4.5  泸沽湖鱼类数量 065
    3.5  泸沽湖两栖爬行类调查 067
    3.5.1  调查方法 067
    3.5.2  泸沽湖两栖爬行类调查结果 068
    3.6  泸沽湖鸟类调查方法和组成状况 068
    3.6.1  泸沽湖鸟类调查方法 068
    3.6.2  泸沽湖鸟类组成状况 069
    4  泸沽湖生物多样性评价 / 071
    4.1  泸沽湖浮游生物多样性评价 073
    4.1.1  泸沽湖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分析 073
    4.1.2  泸沽湖亮海浮游植物的优势种
    分析 075
    4.1.3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078
    4.2  泸沽湖水生维管束植物多样性评价 078
    4.2.1  泸沽湖草海水生维管束植物地理
    成分分析 078
    4.2.2  泸沽湖草海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
    类型和生活型分析 078
    4.2.3  泸沽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物种
    组成评价 079
    4.2.4  泸沽湖水生植物群落组成评价 081
    4.2.5  泸沽湖水生植物生活型评价 082
    4.3  泸沽湖鱼类多样性评价 082
    4.3.1  泸沽湖鱼类资源现状分析 082
    4.3.2  泸沽湖鱼类保护及对策 084
    5  生态服务功能调查 / 087
    5.1  饮用水服务功能 089
    5.1.1  总的要求 089
    5.1.2  调查情况及结果 090
    5.2  栖息地功能 091
    5.2.1  总的要求 091
    5.2.2  调查情况及结果 091
    5.3  拦截净化功能 101
    5.3.1  总的要求 101
    5.3.2  调查情况及结果 101
    5.4  水产供给功能 105
    5.4.1  总的要求 105
    5.4.2  调查情况及结果 105
    5.5  人文景观功能 107
    5.5.1  总的要求 107
    5.5.2  调查情况及结果 108
    6  人类影响活动调查  / 113
    6.1  污染负荷调查 115
    6.1.1  调查内容 115
    6.1.2  调查范围 115
    6.1.3  调查方式 116
    6.1.4  调查时段及频次 116
    6.2  水土资源利用状况调查 118
    6.2.1  调查内容 118
    6.2.2  调查范围 118
    6.2.3  调查方式 119
    6.2.4  调查时段及频次 119
    参考文献 / 120
    附  录 / 125
    附录A  历次浮游生物定量采样记录表 127
    附录B  泸沽湖亮海浮游植物名录 236
    附录C  泸沽湖草海浮游植物名录 243
    附录D  泸沽湖亮海浮游动物名录 246
    附录E  泸沽湖草海浮游动物名录 250
    附录F  泸沽湖草海水生维管束植物
    名录 252
    附录G  泸沽湖鱼类名录 254
    附录H  泸沽湖鸟类名录及数量情况 255
    附录I  1992年、2005年、2015年
    四川泸沽湖湿地冬季鸟类种类及
    数量比较 258
    附录J  泸沽湖小草海拦截净化功能测定
    结果汇总表 260
    附录K  公众对泸沽湖景区人文景观
    满意度调查问卷模版 263
    附录L  泸沽湖部分浮游植物图片 265
    附录M  波叶海菜花及其开发利用图片 270
    附录N  波叶海菜花时空分布图片 273
    附录O  泸沽湖部分鸟类图片 280
    附录P  泸沽湖部分菌种鉴定图片 284
    附录Q  泸沽湖部分分离菌株革兰氏
    染色显微照片 286
    附录R  泸沽湖草海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
    类型图片 292
    附录S  小草海周边环境情况图 296
    ...查看更多
  2. 彭徐,攀枝花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授,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高原湿地生态保护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负责人,邛海湿地生态旅游与环保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生态学、湿地恢复保护技术、环境教育与科研工作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