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攀登

    作者:石维明

    本书是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2010—2014年优秀职工文学作品汇编。体裁涵盖纪实、小说、散文、诗歌、杂文、评论六大类,荟萃了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职工5年来的文学创作成果,是对该单位员工工作、学习、生活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多画面、多轨迹的展示,反映了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繁荣企业文化取得的成绩,展示了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 芳华絮语——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学生经典阅读文集

    作者:曹 乔 刘 爽

    本书是论文集,汇集了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数位学生的80篇佳作范例。全书共由四部分构成:书海撷英、光影世界、作家评说、原创故事。本书涵盖了读后感、影评、作家评论、散文、原创小说等创作内容。此文集所有作者均为当代大学生。他们正值年少芳华,意气风发。在生活点滴中用饱含激情与细致的笔触,以朴素而达观的心态,记录下所思、所感、所想、所悟。在创作的潜移默化之下,他们也不断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积淀文化底蕴。

  • “他者”幻象与身份建构 :异域题材作品研究

    作者:黄海燕

    本书关注的是异域题材作品研究,涉及的作者大都具有异域生活经验,有的是出使西方的使官或随从(比如郭嵩焘、王韬等),有的是赴身异国求学的留学生(以郭沫若、郁达夫为主),有的是移居海外的华文作家(如白先勇、张翎、虹影、林湄等)。本书作为研究跨文化写作的学术著作,从“他者”幻象与身份构建的视角分析了“域外游记”“异域题材文学”“海外华文文学”中较为典型的一些作品。本书立足于文本细读,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空间叙事学等相关理论解读作品,首先从从文本出发,梳理作品中异域形象的构成要素,关注其生成与延续过程,侧重分析形塑者塑造异域形象的心理机制。再者,探析海外华文作家笔下华裔群体异域生存境遇,着力挖掘海外移民异域生存的“人性”维度与张力。总之,不论是异域形象塑造还是海外移民的异域生存境遇书写,本书立足于作品文本研究,注重文本形式分析与人性内涵的挖掘。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系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心2016年度重点课题“开发地方美育课程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研究”、四川省2016年度普教科研课题“以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为切入口的地方美育课程建设研究”的最终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发展、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中小学音乐教师民间音乐采风、民间音乐的二度创作、民间音乐的传承教学、民间音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等。本书较为系统地梳理了民间音乐的相关...查看更多
  2. 前  言
    《记住乡愁—— 民间音乐传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是四川省2016年度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泸州市2015年度普教科研重点课题《以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为切入口的地方美育课程建设研究》、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度重点项目《开发地方美育课程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研究》的最终成果。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民间音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传承并发扬其优秀传统是学校音乐课程的重要任务,更是加强学校美育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但是,与这个任务的重要性相比,我们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面都还做得很不够,许多研究处于零散状态,点的研究不少,经验性的总结居多,缺乏系统性的有分量的成果。
    有鉴于此,泸州市一批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行动起来,自2015年起开展了“以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为切入口的地方美育课程建设研究”“开发地方美育课程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研究”,希图以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为突破口,实现引领学校开发地方美育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研究持续进行了4年,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成果。本书即为这些成果的理论总结和经验汇集。
    我个人从事的是历史教育教学研究,从一定程度上讲对艺术史比较熟悉。与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种类相比,音乐因其以音响为载体的特质,特别容易流失。今天我们可以愉悦地欣赏前人留下的书法、绘画、雕塑作品,但无法欣赏古人的音乐,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记载,至于歌喉如何美妙,琴技如何高超,我们只能凭借想象去感受。庙堂之高的雅乐到明代已经失传,民间音乐由于其与民俗紧密联系的原因,得以在广泛的范围内保存。但是随着当代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世界性的流行文化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风靡全球,我们的文化传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正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所指出的那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泸州的这一批教研人员和教师组织起来开展的以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为抓手的地方美育课程建设,可以说正是在为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进行积极探索,体现了泸州地区教研人员和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文化自觉性。
    因为工作关系,我得以先睹为快。通览全书后,我对本书做出以下评价:逻辑清晰,结构完整,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克服了一般学校教育科研容易产生的经验性材料堆积的弊病,对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教育如何进行展开了有效探索。览读之余,我以为全书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其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可做如下概述:
    第一部分为绪论。其主要内容为简要介绍中西方古代的音乐教育、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对当代音乐教育中民间音乐传承教育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进行论证。
    第二部分包括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这个部分是对中外音乐教育发展史、民间音乐文化的历史发展和民间音乐的有关理论的学习。第一章主要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发展,作者先对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的概念进行定义,在此基础上论证民间音乐是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简要叙述了中国古代民间音乐及其教育和中国近现代民间音乐教育状况。第二章从中国古代音乐体系对“声”“音”“律”的认识、五声十二律、调式和节拍三个方面介绍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基本理论。第三章叙述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当代意义,从介绍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概况起,而下及四川民间音乐的特点,由大到小,最后落点到泸州市的民间音乐文化特点和传承状况,比较有价值的研究是将泸州的民间音乐按地形区划分为三类,提出了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这部分汇聚了作者关于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的理论认识和组织区域内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展各种研究活动的实践探索成果。其中,第四章可以认为是本书承前启后的一个章节,集中论述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的课程设计,研究了中小学民间音乐传承教育的课程结构和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的内容选择,为后面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奠定写作框架。第五章承第四章所绘制的课程结构图,研究了中小学音乐教师民间音乐采风,在学习田野调查和采风的基本理论基础上,探讨了中小学音乐教师采风活动的组织和实践。第六章所述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民间音乐的二度创作,首先论证民间音乐二度创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供了中小学音乐教师民间音乐二度创作实践案例,结合案例分析了二度创作对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如果说前面的各章尚处于坐而论道阶段,那么第七章就是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的教学实践,本章汇聚了泸州中小学音乐教师们在民间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并结合案例对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学中的文化理解、文化学习、文化传承进行了分析。第八章所述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实施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从学校的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属性角度论证了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书的整个结构很完整,铺叙的逻辑也很清晰,作者花了很多工夫,参阅了不少文献,糅合了许多研究者的成果。如果说有什么需要进一步加强的话,我认为,第七章、第八章还显得比较薄弱,实践的成果还不足以支撑起构建并形成民间音乐传承教育教学体系的重任,希望作者带领着团队在今后的研究中产生更多实践性的研究成果。
    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音乐的发展过程就是文化的传承过程。所谓薪火相传,就是教育工作者将祖先遗传下来的文化继承下来并向学生传授。
    习近平总书记曾充满感情地说,要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留给城市居民,“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怎么才能记得住乡愁?作者在绪论中引用台湾诗人席慕蓉的诗,提出了“乡愁就是故乡的歌”的观点,民间音乐就是故乡的歌,作者在行文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命题:“现代社会是一个流动的社会,作为个体,很多人在长大成人后都不可避免地离开故土。民间音乐作为一定区域内的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为满足他们生活与精神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特定的‘物化’成果,体现着一种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乡愁’。让这种‘乡愁’被记住成为摆在当代中国音乐人、音乐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本书研究的是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教育,因而作者把书名定名为《记住乡愁》,我认为是很贴切的。
    本书是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人员从事理论联系实践研究的产物,既是实践工作的总结,也是理论学习的结果。在行政上,我分管艺术教育教研,有组织教学研究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责任;在研究中,我扮演了一个从艺术史角度审视民间音乐教育发展的角色。这两重身份,使我对这项研究的进程十分了解,对研究人员付出的辛劳十分清楚,对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尤其感到欣慰。教育研究是行动研究,不断有新的问题启发着研究者,所以我衷心希望这项研究的成果能够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服务,希望这本书的问世,能够得到方家的指正,更希望能够引起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共鸣。如果有更多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加入这个行列,能够勠力于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我们就觉得研究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贾雪枫  
    2019年元月
    ...查看更多
  1. 目  录
    绪  论  乘着歌声的翅膀去寻找乡愁 /001
    第一章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发展 /027
    第一节  民间音乐是美育的重要载体 /029
    第二节  中国古代民间音乐及其教育 /039
    三节  中国近现代民间音乐教育 /051
    第二章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基本理论 /069
    第一节  中国古代音乐体系对“声”“音”“律”的认识 /069
    第二节  五声十二律 /076
    第三节  调式和节拍 /085
    第三章  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 /093
    第一节  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当代意义 /093
    第二节  中国民间音乐文化概况 /106
    第三节  泸州的民间音乐特点和传承状况 /118
    第四章  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的课程设计 /138
    第一节  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教学的前提 /138
    第二节  中小学民间音乐传承教育的课程结构 /149
    第三节  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的内容选择 /159
    第五章  中小学音乐教师民间音乐采风 /165
    第一节  田野调查和采风的基本理论 /166
    第二节  中小学音乐教师采风活动的组织 /179
    第三节  中小学音乐教师采风活动的实践 /191
    第六章  中小学音乐教师民间音乐的二度创作 /204
    第一节  民间音乐二度创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04
    第二节  中小学音乐教师民间音乐二度创作实践 /213
    第三节  二度创作对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227
    第七章  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的教学实践 /241
    第一节  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学中的文化理解 /242
    第二节  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学中的文化学习 /254
    第三节  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学中的文化传承 /264
    第八章  校园文化建设中实施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 /277
    第一节  学校的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 /277
    第二节  学校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中的活动课程 /281
    第三节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民间音乐文化隐性课程 /294
    参考文献  /303
    后  记  /307
    ...查看更多
  2. 祝云,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音乐教研员,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成都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小学美育课程建设;曾获四川省音乐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