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美国文学简史(第三版)学习指南

    作者:赵红英

    本书根据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文学简史》(第三版)而编写,对原教材的众多知识点进行了整合,并提取归纳了重点、难点,有利于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教材的内容,是一本轿实用的工具书。本书每章都分为五个部分:历史背景和社会思潮、文学术语解释、作家作品和模拟试题,在内容框架的划分上做到了合理、明晰。

  • 影视作品中的跨文化交际

    作者:马晶文

    本书主要针对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可作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或通识类选修课程的教材。本书对跨文化交际的主要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在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基础上,对大量中外影片的文化元素进行了分析。本教材的特点在于将单纯的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语言的实践自然有效地结合起来,以任务为驱动,提供相关开放式、拓展性练习,使学生得到身临其境的学习效果。本书着意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力,并将这种意识有效地运用在实践当中,增强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 新编地球概论

    作者:吴显春,蒋焕洲,尚海龙

    “地球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一门先行的基础课,主要讲授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行星地球整体性的基础知识。本教材内容编排由近及远:首先讲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内外结构以及它的物理性质和地理坐标;其次简述获取天体信息的主要手段;再由远到近地介绍恒星和星系、太阳和太阳系、月球和地月系等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近地环境对地球的影响,重点叙述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四季五带、历法和时间),以及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关系(日月食与天文潮汐)。本教材分为8章,内容包括:地球物理特征与地理坐标,天体研究方法与天球坐标,宇宙天体与星系,太阳和太阳系,月球和地月系,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时间和历法,日月食和天文潮汐。同时将课程实验指导和常用的数据安排在教材的附录中。本书作为教材使用外,还可供广大热爱地球科学的读者阅读、参考。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共二十二个教学单元,分别介绍了中国现代文学史导论,文学改良,文学革命,20年代小说,20年代诗歌创作,格律诗派,成形期的散文,30年代文学运动与思潮,作家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新感觉派,现代派诗,40年代文学思潮,以及赵树理、张爱玲、艾青、曹禺。本书内容明确、突出重要知识点,通过实践训练夯实中国现代文学基础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史学意识。本书打破理论教学的桎梏,特别适合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高专层次...查看更多
  2. 前 言 
    PREFACES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转型的战略需要,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做了全面部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加适应地方行业产业职业岗位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内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全日制高校和成人教育中,文学课程既是中文专业基础必修课,也是非中文专业选修课,文学课程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作为传统学科,文学课程要摆脱固化、僵化的教学模式尤为艰难;作为人文学科,文学课程要加强实践性,也是较大的挑战。根据科学实践观、认识论和建构主义课程观,将实践教学内涵界定为:依据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目标和大纲,为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由教师主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具体实训活动中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以实践体验为基本形式,以学生综合素质整体提升为目标的教学方式。经过近两年的艰苦打磨,我们终于完成了实践训练教材《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实践训练指导》,以期通过教材建设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训一体化、学习科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教材凝聚着编写者的辛勤汗水和心血,我们既感到欣慰,又充满期待,期待该教材能得到使用者的认可。
    该教材以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学生参与式活动过程为学习主线,以教师授课和活动指导为学习导航,以学习作品评价为引导,以活动材料和资源为学习支撑,以学生学习活动日志为学习反思。
    一、教材编写目的
    本教材旨在完善现代文学课程的教材建设,形成一个得以固化的实训教学基础,努力实现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实践训练落实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 传授知识
    本教材不弱化知识点,知识的传授仍然是文学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本教材不仅明确、突出重要知识点,而且通过实践训练夯实相应的知识,并通过联系、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史学意识。
    2. 培养能力和方法
    本教材强调营造解决问题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并通过设计各种类型的问题,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实践的空间,以支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
    二、教材编写特点
    1. 实践性
    本教材的编写目的是为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整体应用实践能力。教材内容紧扣课程的教学目标,密切配合第一课堂教学,形成具有素质教育内涵的学习实践活动规划和方案设计。活动安排以生为本,学生是实践主体,将部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转变为所有学生唱主角的全员实践。
    2. 系统性
    (1)课程基本知识及理论层面。本教材以目前通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和文学理论教材为基本依据,文学理论与文学史紧密联系,具有逻辑性与系统性。
    (2)学习方法层面。既有宏观的课程、学科的学习方法,也具体到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思维以及从属的基本方法的培训。
    (3)能力培养与形成方面。主要从专业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层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教学工作为例,其教师专业职业能力包括: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科研论文和教学案例的写作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方法能力包括:独立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等。社会能力包括: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4)寻求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两者的联结,是本教材编写的立脚点。
    3. 梯度性
    本教材对方法和能力的培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如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则从研习已有的研究论文及文献综述、资料的收集整理、论题的形成、论文提纲的草拟、学期小论文的写作逐级训练,使实训过程扎实、有序。
    4. 针对性
    本教材的训练不贪大求全,保证训有所得。对每一章节、每一实训活动都明确标示出实践活动目的,并且,对目的中涉及的知识、方法、能力等都做了具体说明。实践教学活动完全围绕相应教学目的进行安排。
    5. 可操作性
    该教材紧密配合目前通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设置实践训练内容,活动形式多样,具有可选择性。体例上体现了教材特色,便于实际教学使用。每一章节后附有必读作品、本章内容涉及的有价值的研究文献,还引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提供重要的学习资料及本章内容相应的研究案例。在具体的活动设计中,活动提示更加明确。如:朗诵,自小学以来,课后训练就有“有感情地朗诵”这一条。但怎样做到有感情?朗诵的具体方法是什么?针对一篇作品,怎样做到精彩地朗诵?语文教材和大学的文学课程相关教材都不做提示,本教材对其进行了补充、实训。
    6. 可持续性
    本教材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而设计,它既是教材,又是学材。本教材依据文学史知识和理论知识章节的通常结构,形成体现参与式学习的模块活动结构,设计了材料阅读、资料查询、学生示范、互动交流、范例教学、模拟操作、过程记录、活动反思、实践练习等多种形式的参与式学习方式,使用时可以因学习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实践教学内容。
    三、教材主要内容
    本教材总共有二十二个教学单元,其中,要求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三个十年的文学运动与思潮进行概括性的了解和探讨,主要是将重心放于各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每一单元都明确了相关的实训目标,通过设置典型的问题,安排实训内容,既能让学生深入了解作家作品、文学现象,又能从其中学习把握作家作品的方法,培养各项能力。每一单元都有分析相关作品可用的基本理论提示,既方便初学文学评论的学生运用已学的基本文学理论工具分析解决问题,同时,也避免学生对已学理论的蹈空。每一活动单元最后均设有“必读作品”“参考文献”“拓展思考”,可作为学生的自学提示。
    四、教材使用建议
    本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可配套使用教材有:①《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曹万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中国现代文学史1915—2016》(朱栋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②《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1917—2015》(朱栋霖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③《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相对于按照学科知识点编订的教材,本教材具有重方法和能力培养的特点,必须突破传统的讲授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以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手段不拘于教材,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对教师而言,本教材以实训活动为主,与传统教材以知识为主线的讲授不一样,教师对教材的依赖性降低,一方面给了教师更大的教学设计发挥空间,另一方面教学前的准备、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将面临更多困难,同时,因为学生将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教学中的不定因素也增多。对学生而言,学生必须发挥更多的自主性,减少对教师、教材的依赖,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课外搜集资料和课外任务的完成。使用教材时可以因实际课时、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弹性安排教学活动,这不仅是本教材编写中力求体现的教材特色之一,也同样是作者与教材使用者共同需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四川民族学院文学院王远明院长为本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思路,并在教材的撰写过程中给予了大量的提示和帮助。本教材各单元均由四川民族学院文学院朱茂青撰写;四川民族学院文学院曹清清为具体作品的分析清理相应的理论,各单元的“理论梳理”均由曹清清完成。四川民族学院文学院王远明教授撰写《应用型本科教育:以教学系为角度的内向型与外向型工作》。四川民族学院文学院赵博老师撰写“文学课程的理论思维培养及应用”一节。四川民族学院文学院曹清清老师撰写“如何运用文学理论分析文学作品”一节和《使用“意象”概念时应注意的问题》。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俞祖华教授,山东烟台市第一中学王静静老师提供论文《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研究综述》;吉首大学文学院杨玉珍教授提供论文《〈边城〉的民族伦理与性别叙事》;暨南大学文学院贺仲明教授提供论文《自我与时代的心史——重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兼及艾青的诗歌意义》;四川民族学院文学院余忠淑老师提供论文《生态批评视野下阿来作品对人与自然的生态观照》;以上四篇论文作为论文范例,供学生学习研读。
    由于编者水平的有限,本书难免存在一些错误或疏漏,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编者于2019年春
    ...查看更多
  1. PREFACES   



    单元一  绪  论 001
    活动1  组建学习团队 001
    活动2  了解参与式教学 002
    活动3  明确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003
    单元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导论 005
    活动1  联系已有的历史知识,讨论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
    根本原因 005
    活动2  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 006
    单元三  文学改良 012
    活动1  分析晚清西方文化的冲击在现代文学之发端中
    所起的作用 012
    活动2  基本概念的把握 014
    活动3  中国现代文学诸文体之发端 014
    单元四  文学革命 019
    活动1  文学常识检测 019
    活动2  评价文学革命初期的三次大的论争 021
    单元五  鲁  迅 023
    活动1  近一年鲁迅研究综述 023
    活动2  运用“反讽”相关理论对《狂人日记》进行分析 046
    活动3  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思考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关注?
    047
    单元六  20年代小说 052
    活动1  以作品《超人》看冰心创作中的“爱的哲学” 052
    活动2  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作品分析 053
    活动3 “20年代乡土小说”读书活动 054
    活动4  郁达夫《沉沦》作品分析 055
    单元七  郭沫若 061
    活动1  直观感受作品 061
    活动2  设身处地理解作品 062
    活动3  运用理论分析作品 063
    单元八  20年代诗歌创作 071
    活动1  巩固对“抒情性作品”相关理论的掌握 071
    活动2  了解现代诗歌的发生、发展过程 072
    活动3  具体诗作的鉴赏、批评 072
    活动4  诗歌创作 073
    单元九  格律诗派 077
    活动1  赏析闻一多的《死水》 077
    活动2  分析闻一多诗作《死水》中的“绘画美” 078
    活动3  赏析徐志摩《雪花的快乐》 079
    单元十  成形期的散文 088
    活动1  鉴赏20年代散文精品 088
    活动2  教案设计——以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为例 089
    活动3  论析周作人散文的“闲话体”创作风格 090

    单元十一  30年代文学运动与思潮 093
    活动1  梳理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历程 093
    活动2  辩论赛:政治与文学之间 094
    活动3  30年代主要的文艺论争 095
    单元十二  茅  盾 097
    活动1  通过《子夜》理解茅盾创立的“社会剖析小说” 097
    活动2  论文研读 098
    活动3  联系理论论析具体作品 099
    单元十三  巴  金 102
    活动1  作品诵读 102
    活动2  论文研读 103
    活动3  联系理论论析具体作品 104
    单元十四  老  舍 107
    活动1  论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 107
    活动2  老舍作品的“京味” 108
    活动3  影片《骆驼祥子》片段配音比赛 108
    单元十五  沈从文 113
    活动1  阅读作品 113
    活动2  研究《边城》的主题 114
    活动3  针对《边城》的研究,拟定选题 115
    单元十六  新感觉派 129
    活动1  “现代主义”理论的梳理 129
    活动2  中国20、30年代“都市文学”的梳理 130
    活动3  运用具体理论分析新感觉派作品 130

    单元十七  现代派诗 135
    活动1  考察现代新诗的传承和反拨关系 135
    活动2  诵读经典 136
    活动3  分析《雨巷》中的意象“丁香姑娘” 137
    活动4  文学创作 138
    单元十八  40年代文学思潮 142
    活动1  梳理新文学史上“文艺大众化”的相关讨论 142
    活动2  试评胡风“主观战斗精神” 143
    单元十九  赵树理 145
    活动1  梳理新文学中描写乡村题材的代表作家、作品 145
    活动2  《小二黑结婚》中人物形象分析 146
    活动3  联系作品分析赵树理创作的“评书体” 现代小说形式
    147
    活动4  将小说《小二黑结婚》改编为话剧 148
    单元二十  张爱玲 151
    活动1  简要介绍作家生平及创作概况 151
    活动2  研读《金锁记》撰写论文 152
    单元二十一  艾  青 156
    活动1  朗读诗作 156
    活动2  分析作品《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57
    活动3  梳理新诗发展史 158
    单元二十二  曹  禺 172
    活动1  熟悉剧本的基本特征 172
    活动2  表演剧作片段 173

    活动3  《雷雨》是否符合古典戏剧创作的 “三一律”观点 173
    活动4  讨论周朴园的情感心理 174
    活动5 《雷雨》的主题 175
    附  录 179
    附录一  文学课程中理论的应用 179
    附录二  文学史知识自我检测 219
    附录三  相关学习书目推荐 232
    ...查看更多
  2. 朱茂青,四川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主要承担“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中文核心学术期刊、省级学术期刊等发表论文十余篇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