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研”续梦想——辅导员与100个研究生的跨时空对话

    作者:陈晓梅 孙华

    本书内容的主要创作者是广东省高校研究生、广东省高等学校名辅导员陈晓梅工作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成员,师生交流的内容涉及学业规划、师生关系、同伴情谊、职业展望、地域文化等。师生通过这种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触及灵魂的思想交汇,表达自己的理想与情怀,升华自己的认知与情感,坚定自己的决心与意志。这其中,辅导员,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与人生导师。知心朋友,在于与学生朝夕与共、心灵相通,可以洞知、体察学生的诉求、困惑与疑难,悦纳学生对成才成才过程中的情感情绪与对事对物的反响,以真情相伴、以思想共鸣;人生导师,在于走在学生前面,身先为范、学高为师,疏之以情、导之以理,以“一点即通”的艺术给予学生成长的智慧、成才的点拨;在于奋发向前、协调左右、开拓资源,给予学生物质上特别是精神上的扶助,让学生成为独立的大写的人、勇敢的进取的人。

  • 基于产出导向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U-G-I-S四位互动”合作培养模式探索

    作者:毛玉楠 张思军

    本书是四川省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成果。全书紧紧围绕学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内容进行阐述;以产出导向理念为指导,针对大学(U)、政府(G)、教育研究机构(I)和中学(S)四个育人主体的不同功能和优势,探索共同承担培养卓越中学政治教师的“四位互动”协同育人模式。本书系统总结了西华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又概括出可以推广的方法体系,对行业教学有较好的启示意义。

  • 地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新

    作者:陆小玲, 主编

    本书是(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教改成果(音乐教育方向)之一,论文集。本书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音乐教育改革的探索与理性思考。第二部分是音乐教育课程与教学实践创新。第三部分是本土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承。第四部分是音乐教师培训与专业成长探析。这四个部分清晰地展现出音乐舞蹈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在教改研究进程中的基本方向、学术视野、理论水平与专业特色。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课程思政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的重要载体。本书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落实这一育人理念的成果展示。书稿以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下属基础教学部、自动化系、智能制造系、设备运维系、汽车工程系5个系部为依托,围绕课程思政这一话题展开深入探讨,涉及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制度建设、课堂案例教学、价值引领、推广应用等方面,在“三全育人”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给出了一些具体...查看更多
  2. 前  言
    当下,全国高校特别是上海高校正在重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体现高校育人的本质要求。要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关键是加强协同创新的机制研究。体现为:一个“一”,三个“度”。
    一个“一”,指的是一条主线:就是围绕课堂育人主渠道上的“课程思政”机制创新问题;“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的新做法,必须配以新机制。
    三个“度”:第一是理论的深度。无论是话语体系的中国逻辑,还是与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关系和与各学科同向同行的实践,“课程思政”都提出了很多理论问题。对理论先导和机制体制创新的重视,是上海的重要经验。第二是实践的广度。很多高校都提出了全面深化思政教育改革背景下急需解决的机制问题。无论是思政与教务系统合作机制、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机制,还是课程体系协同育人机制、深化“一体两翼三课堂”机制、增强学生获得感等机制研究,都体现了实践的广度。第三是机制的前瞻度。开展“课程思政”试点的高校需要考虑如何进一步创新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机制问题。如思政课与人才培养协同机制、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整合机制;有些学校提出了更高层面的思考,如思政课教师文化自信、上海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等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机制建设的前瞻性思考。
    “课程思政”的基础在课程,重点在思政,关键在教师,重点在学院。实践中已经遇到了各类机制瓶颈问题,必须予以创新。如“课程思政”话语体系建设的机制问题,与各学科、各门其他课程同向同行协同机制问题,高校各系统的合作机制问题,与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其他队伍建立“立交桥”机制问题,思政课、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三类不同课程的课程体系,培训和评估标准的机制体制问题,等等。一句话,以课堂育人主渠道为核心的高校思政教育育人命运共同体的机制创新问题已经成为当下“课程思政”工作的重点问题,需要各高校共同努力来创新破解。
    本书共有七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从“课程思政”教育的背景、概念、内涵三个方面阐述对“课程思政”的认识。
    第二部分主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现状及碰到的问题,包括教师、专业课程以及“思政”与课程融入的关系等进行阐述。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如何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向前发展,主要从三个“着力点”较为详细地分析阐述当前应该采取的措施。
    第四部分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的情况,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思路和路径,分别从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实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同时对其实践性和时效性做了分析。
    第五部分从“课程思政”顶层设计、解决学生思想矛盾、提升教师自身育人能力等方面阐述了“课程思政”改革实施的关键点。
    第六部分通过11个具体案例讲解了当前国内相关院校实施“课程思想”改革的情况,为同类院校提供参考。
    第七部分结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智能制造类14个专业,对123门课程前期的思政点进行了挖掘,为其他工科类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本书由两人执笔完成。康亮负责第1~6章,叶勇负责全书统稿并执笔第7章。
    由于时间和水平的限制,本书可能存在不少缺点、错误和欠考虑之处,诚恳希望读者、朋友和各方面专家,不吝赐教,给予批评指正。


    作者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2018年12月
    ...查看更多
  1. 目  录
    第一章  新时代“课程思政”教育的背景与意义 1
    一、“课程思政”教育的背景 1
    二、“课程思政”概念的界定 2
    三、“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 3
    四、“课程思政”的“价值”本源 6
    第二章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8
    一、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不足 8r/>二、思政内容与专业课内容的关系 9
    三、“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入的困难 10
    第三章  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12
    一、着力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素养和能力 12
    二、深入挖掘专业课蕴含的思政元素 15
    三、着力解决“思政”与“专业”有机融合的难题 17
    第四章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设计思路 20
    一、“课程思政”改革的设计思路 20
    二、抓好课堂教学,守好思政教育的主阵地 26
    三、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打造协同育人体系 27
    四、模块化“道”的内涵,明晰课程思政的实践对象 28
    五、创新“寓”教的方法,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29
    第五章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的关键点 33
    一、“课程思政”同思政课程价值的契合 33
    二、改革实施关键点 34
    第六章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的具体案例 38
    一、高职“课程思政”方法在哪里 38
    二、教师挑起“思政”担,课程上出“思政”味 39
    三、浸润式思政教育,贵在“大象无形” 41
    四、“中国课”100%开设,校领导100%授课 45
    五、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构建大思政格局 46
    六、课程“软植入”,提升思政“硬实力” 49
    七、同向同行融合融通,专业课程思政风采 53
    八、“课程思政”无缝隙覆盖 55
    九、课程在哪里,诚信教育就在哪里 56
    十、“课程思政”尝试“将盐溶在汤里” 58
    十一、上好专业课,种好思政教育责任田 60
    第七章  典型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点的挖掘 63
    一、基础课程 63
    二、设备运维类课程 82
    三、智能制造类课程 114
    四、自动化类课程 129
    五、汽车工程类课程 145...查看更多
  2. 叶勇,博士,教授。2012年-2018年担任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现任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副院长。项目研究方面,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