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空中交通管制员疲劳管理

    作者:杨昌其

    在我国民航运输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持续增长的空中交通流量使管制员工作负荷不断增加,对空域运行效率及飞行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对于某些特殊机场和繁忙空域,高强度的管制工作负荷以及管制员不规律的生活方式、管制工作的特殊环境导致的管制员疲劳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如何正确识别管制员疲劳,分析管制员疲劳产生的机理和致因,做好预防和缓解疲劳的措施,对我国民航空管安全、高效、持续的发展将产生很大影响。本书在分析国内外航空疲劳管理现状基础上,提出了管制员疲劳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疲劳及航空疲劳的概念、睡眠科学原理、生物钟与昼夜节律、生理周期和轮班制度等基本理论进行了定义及辨析;对管制员疲劳状态及等级的主客观识别与测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及应用;对管制员疲劳风险评估的定义、原理及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国内外管制员疲劳不安全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可见,本书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研究——以西安地铁三期为例

    作者:公吉鹏,王建文,李奎

    本书是地方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运营实践专著。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能需求的急剧增加和信号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技术的迅猛发展,结合2003年第一条大运量全自动运行线路新加坡东北线成功建成运营,全自动运行技术开始在中、高运量地铁广泛运用。国际公共交通协会UITP调查数据显示,2025年FAO系统的总里程将达到2200千米。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2019年发布《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规范》(T/CAMET 04017)对全自动运行系统进行了定义和要求。本书以西安地铁第三轮建设规划——三期新线为基础对全自动运行系统开展实施性研究,对全自动运行模式下的运营管理模式、运营场景需求、系统设计、土建设计、建设模式的全过程研究自动控制系统运营加以系统性总结,提出适应西安地铁的运营管理、系统设计、建设模式等方面的解决方案;此外根据对涉及全自动运行的各个专业进行分类研究,对不同的情况分别制定适当的原则,对国内拟采用全自动运行的地铁线路提供指导及建议。

  •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作者:蒋朝哲 彭其渊 文 超 鲁工圆

    本书介绍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方法和应用,主要内容包括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交通运输系统模型,交通运输系统预测,交通运输系统网络分析,交通运输系统仿真,交通运输系统决策,交通运输系统决策支持,智能运输系统等9个章节的内容。本书系交通运输类专业核心研究生课程的英文版教材,可适用于交通运输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学习和参考。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我国高铁运营组织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有其自身特色,特别是围绕长三角的高速铁路运营管理模式和方法,代表了中国铁路改革发展的方向。长三角高铁运营管理以“安全、优质、高效”为目标,围绕旅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出行需求变化,以“安全和温馨服务”为主题,建立起全面、迅速、准确反应的高铁运营组织机制和管理模式,在高速铁路运营管理规范、运力资源资源配置优化、运营安全保障、客运服务等方面形成了特色,最大...查看更多
  2. 序  言
    高速铁路起源于日本,发展于欧洲,兴盛于中国。我国是目前全世界高速铁路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并拥有成套技术和装备标准体系、工程管理和技术运营经验,技术与装备总体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工业基础雄厚、市场经济繁荣、水陆交通发达。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中国铁路经过了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长三角高铁率先发展,已经从“运输生产型”走向了“市场导向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依托密集的高铁网络,长三角已经形成“1、2 h生活圈”,为区域经济发展搭建了新动脉,“同城效应”和“双城生活”变为现实,一座座新城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各大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高铁网络纵横交织提升了长三角铁路运能,实现多个站点、多个方向开行动车组列车,缓解了区域运力紧张,方便了旅客出行。区域内高铁网实现“内循环”,跨区域通行又进一步实现了互联互通。
    长三角地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其高铁运营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经验、清晰的思路和技术方法具有示范和推广作用,可为我国高铁运营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运输部的正高级工程师曲思源博士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实践者,他从事铁路运输实践与研究二十多年,曾在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三所著名院校的国内一流的交通运输专业求学。从饮水思源到同舟共济,从知行合一到宁静致远,他结合铁路运输岗位的实际工作,特别是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总结高速铁路运营组织与管理的相关规律,为我国高速铁路运营管理知识的普及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思路和方法,本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表示衷心的祝贺!本书能让专业人士和社会人士了解我国高速铁路独一无二的运营管理特色,也希望更多社会人士关注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2019年1月14日
     
    前   言
    大道致远,海纳百川。众所周知,我国以上海为核心,以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为区域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并被公认为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高速铁路以高速度、高密度、大容量、集约型、通勤化、低碳化等特征,仿佛一夜间就走进了生活。世界高铁看中国,中国高铁看东部长三角,长三角地区近年来先后建成京沪、沪宁、沪杭、宁杭、杭黄等高速铁路,高铁运营里程已超4 000 km以上(已超过世界上其他高铁较多的国家,西班牙、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高铁长度分别为2 500~3 200 km。长三角的沪、苏、浙、皖四省市面积为35万km2,也与这些国家的国土面积比较接近),占到我国高铁里程的1/6,配属动车组近700标准组,占全国的1/4,年旅客输送量超过全路的1/5。预计到2020年,长三角高铁运营里程将接近5 900 km。
    仅仅10年时间,一张通江达海、纵横四方的高铁网便出现在华东大地,构筑起网状的这一区域的快速客运网络,长三角高速铁路运力大幅提升,大量的动车组列车公交化、大密度开行,使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大大压缩,“公交化”出行格局促使各中心城市间分别形成了“1、2、3 h都市圈”,有力地助推长三角及其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加速产业梯度转移和经济转型升级。同时,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在加速,各城市之间的人流、物流、技术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量与流速迅速提升,长三角核心区已经形成了在全球具有领先和示范意义的“沪宁杭”高铁三角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管理创新通常指根据客观规律和现代科技发展的态势,在有效继承的前提下,对传统的管理进行改进、改革、改善和发展。管理创新包括管理思想、观念、理论、制度、机制、体系、组织机构、模式方法及管理人才的培养组织等方面及其组合的创新。高铁运营管理创新是指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高铁运营管理系统,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不断地满足市场的动态需求。高速铁路运营管理创新的内容不仅体现在更新岗位设计和工作流程,更体现在对经营观念、经营战略、组织结构、激励和约束制度、组织行为、管理规范、管理方法及技术乃至在企业文化整合上进行系统性的调整。
    我国高速铁路运营组织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并有其自身特色。高速铁路的运营管理需要有清晰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思路,需要专业管理水平相应提升。长三角高铁运营管理以“安全、优质、高效、畅通”为目标,围绕旅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出行需求变化,以“温馨服务”为主题,建立起全面、迅速、准确反应的高铁运营组织机制和管理模式,在高速铁路运营管理规范、运力资源资源配置优化、运营安全保障、客运服务等方面形成了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挥高速铁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长三角高铁运营管理方面的技术和做法可以说是我国高铁运营管理的排头兵,在全国高铁运营管理中极具示范和推广价值。
    传统的运输组织是指在运输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关于对运输资源进行科学、经济、合理配置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管理通常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运营通常指的是全局的运行,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高铁运营组织和管理密不可分,高铁运营管理离不开运输组织。运输组织强调的是:在一定的开放空间和较长的时间范围内组织运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同步进行,在复杂变动的自然、社会和运输环境条件下实现运输产品并保证产品质量,因此,需要科学的计划、合理的组织和严密的实施。综合以上,本书适应时代特征,将高铁运营组织和管理融合在一起,体现产品设计和客运服务以及实现的技术方法等多方面。
    本书的内容是十多年的积累,题材主要来自长三角铁路运营组织管理方面科研课题、管理课题和企业现代化成果以及作者撰写的获奖论文与调研报告等,并根据发展运营组织与管理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及时做了更新、修订与补充,使之更加系统化和体系化,力争展示长三角高铁运营管理的特色,打造精品。本书可为我国高铁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本书内容分为7章,将长三角高速铁路运营组织与管理方面的精细、超前管理等理念、技术、方法加以总结、提炼、分析,如京沪、沪宁城际、沪杭、宁杭等高速铁路,反映了当代高速铁路运营、技术及动态管理与优化的最新特征。为了阐述清楚较为完整的体系,各章节内容存在一些交叉、重复、融合。比如,在运营管理章节中离不开安全应急处置,该章侧重于应急处置理念更新,而在安全管理章节中,应急处置作为重点,更多侧重其技术与方法。
    我国高铁运营场景日益丰富,运输组织日益复杂,多样化的旅客需求不断增长。在研究和撰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国内外的有建树的专家学者的成果铺垫了本书的基础,同时也得到了很多同仁的热心帮助和积极支持,在此一并致以最诚挚的谢意!也特别感谢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为本书出版付出的努力!西南交通大学的交通运输专业底蕴雄厚,今年又是母校成立123周年,这本书能在母校出版,我惊喜之余又庆幸,恰是我面对母校,轻轻地讲述我多年来积累的高速铁路运营管理工作的知识积累。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长三角高速铁路运营组织与管理创新方面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持之不懈的努力,许多问题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总结。但本人学识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长三角铁路运营组织和管理创新的内容非常丰富,这本书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我的电子邮箱:syqu0453@163.com。

    2019年1月27日
    ...查看更多
  1. 目  录
    第1章  绪  论 1
    1.1  高速铁路概念 1
    1.2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 2
    1.2.1  网络规划与建设 3
    1.2.2  技术发展与创新 7
    1.3  长三角高铁现状及前景 22
    1.3.1  发展定位 22
    1.3.2  高铁发展现状与前景 30
    1.4  我国高速铁路运营管理特征 63
    1.5  管理创新内涵 65
    1.5.1  运营组织内涵 65
    1.5.2  运营组织与管理的复杂性 66
    1.5.3  运营组织与管理创新 69
    第2章  高速铁路运营组织与管理 72
    2.1  运营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72
    2.2  运营管理关键环节 73
    2.3  运管管理体系构建 77
    2.3.1  高速铁路客运产品设计 77
    2.3.2  创建“互联网+”高速铁路服务方式 85
    2.3.3  加强运输组织的日常管理 87
    2.3.4  建立高铁车站管理标准 89
    2.3.5  创新高铁施工维修综合防护体系 91
    2.3.6  提升高速铁路调度指挥能力 92
    2.3.7  强化高速铁路安全应急管理 93
    2.3.8  建设基础保障系统 98
    2.4  京沪高铁运营精益管理 99
    2.4.1  京沪高速铁路运营现状 99
    2.4.2  京沪高铁运营管理模式 100
    2.4.3  京沪高速铁路通过能力利用阶段分析 101
    2.4.4  提速运营组织存在的难点问题分析 103
    2.4.5  京沪高速铁路提速技术组织保障 110
    2.4.6  350 km/h提速高峰时段通过能力评估 114
    2.4.7  列车3 min追踪间隔时间组织探索 125
    2.5  沪杭高速铁路运营组织方案优化 131
    2.5.1  沪杭高速铁路运营组织现状 131
    2.5.2  运营组织优化对策 134
    2.5.3  沪杭高铁列车发到间隔时间检算 145
    2.5.4  沪杭高铁列车发到间隔时间检算 148
    2.5.5  基于元胞自动机理论的沪杭高铁通过能力仿真研究 150
    2.6  宁杭高铁运营组织方案 161
    2.6.1  客流调查与分析 161
    2.6.2  运营组织存在问题 166
    2.6.3  运营组织优化对策 167
    2.7  高铁“3+4”市场化列车运行图管理 170
    2.7.1  适应客运需求采取的相关措施分析 170
    2.7.2  “3+4”列车运行图规律内涵分析 172
    2.7.3  “3+4”列车运行图效果分析 178
    2.7.4  运营组织进一步市场化研究建议 178
    2.8  通道型繁忙干线通过能力瓶颈区段利用优化 181
    2.8.1  京沪和沪昆繁忙干线运营情况 181
    2.8.2  瓶颈区段通过能力的运营组织 182
    2.9  动车组车辆设备的维护探索 188
    2.9.1  推进一级修程机制改革 188
    2.9.2  推行二级修“集中生产、流水施修”的模式 191
    2.9.3  摸索高级检修精益化生产 192
    第3章  高速铁路安全保障 194
    3.1  高铁运营安全影响因素 194
    3.2  高铁运营安全保障功能需求 195
    3.2.1  监控和检测预警技术需求 195
    3.2.2  集中统一管理和控制需求 196
    3.2.3  安全风险管理有待深入 196
    3.2.4  应急处置需要辅助决策支持 196
    3.3  构建安全保障体系总体思路和理念 197
    3.3.1  “人防、物防、技防”理念的提出 197
    3.3.2  人、设备、环境和管理的耦合关系 197
    3.4  高铁运营安全保障体系 198
    3.4.1  作业人员保障体系 198
    3.4.2  设施设备保障体系 200
    3.4.3  环境保障体系 209
    3.4.4  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212
    3.5  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214
    3.5.1  完善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214
    3.5.2  构建专业远程设备故障应急处置平台 215
    3.5.3  综合构建应急指挥协同平台 216
    第4章  城际铁路运营组织与管理 220
    4.1  城际客运需求 220
    4.1.1  城际客运需求特征 220
    4.1.2  需求内涵分析 222
    4.2  列车开行方案 223
    4.2.1  影响因素 223
    4.2.2  城际铁路列车种类和停站方式分析 225
    4.2.3  优化措施与方法 226
    4.2.4  列车开行方案评价 228
    4.3  沪宁城际高铁停站存在的问题和方案改进 234
    4.3.1  沪宁城际高铁运营概况 234
    4.3.2  列车开行方案现状 236
    4.3.3  列车停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239
    4.3.4  列车停站方案改进的思路和方法 240
    4.4  沪宁城际高铁实行周期性运行图研究 245
    4.4.1  我国城际铁路的周期性列车运行图 245
    4.4.2  沪宁城际高铁客流分析 249
    4.4.3  沪宁高铁实施周期化运行图可行性分析 255
    4.4.4  动车组列车运行交路进一步优化 260
    4.5  宁启铁路开行动车组列车运营组织方案研究 261
    4.5.1  宁启铁路线路概况及客运需求分析 262
    4.5.2  开行动车组列车产生的问题分析 263
    4.5.3  动车组列车运营组织及保障方案 265
    4.5.4  运营组织保障方案 269
    4.5.5  加强200 km/h客货混跑铁路开展运输组织模式研究建议 273
    4.6  金温铁路动车组列车与既有线列车共站运行模式分析 276
    4.6.1  金温铁路概况 276
    4.6.2  共站模式的安全风险 277
    4.6.3  控制措施 280
    第5章  高铁+联运组织模式 285
    5.1  动车组列车联运模式 285
    5.1.1  问题的引出 285
    5.1.2  限制因素 287
    5.1.3  成功案例 288
    5.2  公铁联运 291
    5.2.1  主要交通方式及其特点分析 291
    5.2.2  其他交通方式对旅客组织的影响 296
    5.2.3  预防控制措施 297
    5.2.4  公路发展对策 297
    5.3  空铁联运 298
    5.3.1  概念分析 299
    5.3.2  模式分析 301
    5.3.3  国外“空铁联运”的成功案例 302
    5.3.4  长三角空铁联运现状 303
    5.3.5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04
    5.3.6  相关对策 306
    5.4  港铁联运 309
    第6章  客运服务 311
    6.1  服务理念提升 311
    6.1.1  理念更新 311
    6.1.2  出行体验 312
    6.1.3  旅客需求 313
    6.1.4  品质保障 315
    6.2  智慧客运 316
    6.2.1  概念分析 316
    6.2.2  建设重点 317
    6.3  服务创新 321
    6.3.1  站车服务 321
    6.3.2  售票服务 324
    6.3.3  咨询服务 329
    6.3.4  重点旅客服务 330
    6.3.5  旅行环境 332
    6.3.6  网上订餐 336
    6.3.7  人脸识别 339
    6.4  进博会大型展会铁路综合服务保障 340
    6.4.1  铁路部门迎接进博会要做的主要工作 341
    6.4.2  施工工程 343
    6.4.3  信息化与服务工程 345
    6.4.4  应对大客流组织 348
    第7章  智能高速铁路 351
    7.1  智能高铁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351
    7.1.1  智能高铁的概念 351
    7.1.2  智能高铁的目标 352
    7.1.3  智能高铁的特征 353
    7.2  智能高铁的总体架构及系统组成 353
    7.2.1  智能高铁的总体架构 353
    7.2.2  智能高铁的系统组成 355
    7.2.3  智能高铁技术体系 356
    7.3  智能建造 358
    7.3.1  智能建设技术(BIM) 358
    7.3.2  智能建设管理 361
    7.3.3  铁路BIM发展展望 369
    7.4  智能装备 370
    7.4.1  提升设备自身先进性和智能性能力 370
    7.4.2  构建“数据集成”的安全检测监控 371
    7.4.3  基础设施智能化运营维护 371
    7.5  智能运营 372
    7.5.1  智能运营计划编制及集成 372
    7.5.2  智能化辅助运营决策 373
    7.5.3  智能客运服务 374
    7.5.4  智能调度 376
    7.6  智能高铁发展前景 378
    参考文献 381
    后  记 383
    ...查看更多
  2. 曲思源,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输部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曾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已发表论文120余篇。长期工作在铁路运输部门,有二十多年的铁路工作经历。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