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井冈山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2版)

    作者:桂国庆

    本书为井冈山大学2012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是根据教育部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判定的专业培养方案的有关精神,在反复研究省内外本科院校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多年成功经验完善而成的。为了适应新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梳理了各个院系相关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对于学校人才质量的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实训教程

    作者:陈佐瓒, 蒋炎华, 主编

    本书是玉林师范学院面向培养应用型教师的实训教材之一,属于信息技术。本书内容结合了民族地区高校网络教学、电教管理与网络教育培训的实际情况,介绍了教育技术在高校中的应用现状、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系统等,为高校教师参与网络教学提供了参考,也为高校电教中心的管理者提供了帮助。重点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加了实训环节,有一定出版和使用价值。

  • 体育健康教育实习理论与实践

    作者:宗春林

    本书是针对高校体育专业的体育健康教育实习而编写的,全书共16章,包括体育健康教育实习概论、体育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实习前准备、实习教学工作、班主任实习工作、实习成绩评定、实习教案设计、常见运动损伤及其处理办法、学校体育行政法规等内容。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是作者近十年在一线教学中的研究成果。此书立足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着重分析了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特点及其规律,从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教学设计、教学智慧、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全方位探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同时,本书还涉及诸多有关思想品德课的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还通过与媒体对话,正视社会现象、发现德育之美、知教师之行,发挥思想品德教师之力量,同时对思想...查看更多
  2. 见证成长(序1)
    李晓东
    成长,是一个神奇的过程。一个牙牙学语的孩童,成长为稚气萌发的少年,再到意气风华的青年、举重若轻的中年……每一个蹒跚的脚印背后,都有成长的许多故事。个中滋味,当事者固然最能品味,每一个见证的人,也能感同身受。通过见证别人的成长,我们也在不断经历和重复成长的故事,从中体会着成长带给我们的悲喜。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我相信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和我一样,通过这本书,见证一个时代、一个学科、一个人的成长。
    从时代的成长来说,这本书给我们呈现的,是学科化、凝聚化的时代发展脉络图。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动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让我们目不暇接。作为时代发展的表现,德育课程的优势和责任无以复加。读这本书,我们可以用学科的方式感受时代的脉搏,感受每一个小到凡人善举、大到卫星上天的事例背后的德育养成和国家进步,感受我们所处时代的前行脚步,感受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那些日新月异,这是很奇妙的。
    从学科的发展来说,这本书给我们呈现的,是初中德育学科的发展历程。从《思想品德》到《道德与法治》,从“一标多本”到部编教材的推广使用,还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现……这个学科的种种变化与发展,都是每一个德育课教师亲自经历的现实过程。作为亲历者,赶上了这个时代,是少有的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作者以学术的方式,呈现这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也让同为亲历者的我们有了更多亲切感。
    从个人的进步来说,这本书给我们呈现的,是袁成老师的成长历程。作为一名德育课教师,要承担的任务很多;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牵扯的精力很多;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要实现成长的阻碍很多……好在,这些都没有阻止他成长的脚步。论文发表、课程优化、研究深化……袁成老师用骄人的成果回答了“一线老师是否有时间做研究”的质疑。这本书所呈现的,正是他“步履蹒跚”的“浅迹深痕”。也许有人会说“学不来”,也许有人会说“不过如此”,也许有人会说“我也可以”……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值得嘉许的榜样,告诉我们可以在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之外,找到让我们心安的东西。
    成长是一个过程,所以不必苛求每一个脚印都必达方正。只要不忘初心、坚定前行,一定会和袁成老师一样,找到我们自己满意的东西,创造我们值得骄傲的未来。
    不敢称序,权作一点感受的分享,与各位读者共勉!

    注:李晓东,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思想政治课教学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主编,教育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想政治)带头人,教育部第二批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社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价值与文化、课程与教学论。代表性学术成果有《全球化与文化整合》《哲学是什么样子的—— 帮你揭开哲学的层层面纱》《哲学是这样走来的—— 你应该知道的哲学史上50个经典命题》等。






     
    爱,从内心流淌(序2)
    毛  英
    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作为中学教师,唤醒灵魂,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自是天职。但唤醒灵魂,塑造健全人格却是极难的事,许多为师者毕其一生不得其法而未能成矣。袁成老师耕耘不足十载,深谙师道,执着求索,用真善美去打开学生心门,用爱去浇灌学生心田,让心灵撞击的火花照亮学生成长的前路,成绩斐然。
    袁成老师作为阿坝师范学院2008届毕业生、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曾与母校共同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那撕心裂肺的巨大灾难。每当回想起毁损的校园、学生们无助的眼神,心中总是隐隐作痛。值得欣慰的是,因为有全国人民的大爱,母校已经走向了新生,学生们则愈加坚强。袁成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短短九年,桃李满天下,科研丰硕,荣誉颇多,为母校增光添彩。作为母校老师的我,欣然为其大作拙笔,因为这是母校和老师的骄傲。
    作为师范院校,培养优秀的老师是最为根本的任务。袁成老师何以成长为同学和同行中的佼佼者,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深思和值得研究的课题。毋庸置疑,决定其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袁成内心没有充满无限的爱,他的事业和成就不可能达到今天的高度,他的学生也不会如此深情地爱他。所以,从内心流淌出来的发自肺腑的爱是成就他辉煌的核心元素。可以这样讲,博爱与大爱是优秀教师必须具有的基本品质。有爱才会有力量,一个不热爱自己的学校、不热爱教师职业、不热爱学生的老师永远不可能成为好老师。
    三年前,袁成把他的个人教育专著《教者成于川—— 一位青年班主任的教育探索》作为特殊礼物赠给母校和老师。在这本书里,他从六个不同的侧面对自己的德育探索进行了呈现与诠释。一个锐意进取、执着追求、热爱教育事业的德育工作者形象跃然于书中。尤其读到学生与老师的心灵对话,初中学生单纯稚嫩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这是对老师付出的爱的一种回应与回报,让人心生感动。被爱浇灌成长的学生,心理会更加健康、人格会更加健全。
    时隔三年,袁成又将其最新力作交至我手中,着实让我惊讶。哲学观照、实证案例、教学反思、经验萃取、热点论述,丰盛无比的初中德育教育思想大餐呈现在我面前。袁成具有前卫的教学理念、厚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宽广的学术视野,着实让人肃然起敬。该书在初中政治教学研究方面所具有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亦是可以期待的。但真正使我震撼的,依然是袁成对教师这份职业近乎痴狂的热爱和对学生完全无私的关爱。爱已经融入他的血液,渗透他的骨髓;爱已经化为信念,支撑着他一路走来,不断取得新的成绩;爱已经演绎为一种信仰,使他对德育有一种宗教徒般的虔诚与忠贞;爱已经成为一种情怀,使他视学生为己出,把爱播洒进每个人的心田。
    开卷有益,这是对著书者最高的奖赏。相信作者这本新作对中学一线政治教师、高校教育类专业学生,以及所有中学德育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均有裨益。这就是知识的价值和思想的力量。但最好的书实际是袁成本人。这本书告诉我,爱才是最好的德育,它闪耀着光芒,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是为序。

    注:毛英,阿坝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阿坝州社科联副主席,教授。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理论、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著有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先后在《社会主义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中国民族教育》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教师发展需要自主成长(序3)
    姚  平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先生曾说:“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原“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关注着学生生理、心理和思想成长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袁成老师于2008年进入我校,当时我在翻看他的个人简历时,看到他在大学期间参加各种活动、比赛,并担任系干部、创立社团,还获得了“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称号时,便感知他是一位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我在面试他时,问了他一些关于教育教学中如果出现“意外情况”时怎么解决的问题,他的回答表明他已初具做学科教师和班主任的潜质,因此对他的印象较为深刻。近十年,他一直潜心教育教学,积极践行学校校训和教育理念,严谨谦逊、勤恳钻研、踏实肯干,无论在班主任工作还是教学教研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实在难能可贵。看到他取得一项又一项成果,并被大家广泛认可,我知道这对一个青年教师来说非常的不容易,我为之欣喜,也为之欣慰。当他把这本《精进于业  修身于本—— 青年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之路》厚厚的书稿交至我手中时,我为他感到高兴,更被他深深感动。作为校长,我看到袁老师的努力变成了现实,但他仍在努力的路上。
    他是学生心目中的“心理治疗师”。袁老师注重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善于用心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爱在教学,因此,他所教的每个班的学生都很喜欢他和他的课。“风趣幽默,一字一句富深情,教人都从情商起,注重个人可持续发展,从不为智商发愁,有思想、感动、有爱。活跃的气氛无尽,永远的青春18岁,永远神奇的‘袁氏教学’,我们心灵的开导师,从不带情绪进课堂,上课下课都按时。独霸政治舞台,引导无数学生竞折腰。地沟油、钉子户、钓鱼岛,让人思索不断。师生之间没有距离,唯有超越亲情与友情。相遇无怨无悔,听课万分荣幸!”(学生徐敬松)“袁老师是一个积极上进的老师,总是给我们带来欢声笑语。你是一位负责任的好老师,鼓励每个同学发言,让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展示。您还是一位有独特思想的人,对问题会有不同见解。赞!”(学生胡雅玟)。从学生的言语中,我们看到了作为德育课程老师的价值和魅力。
    他是家长、朋友心目中的好老师。我校是一所全寄宿制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外县,学生学习和生活都在学校。大部分学生周末回家一次,还有的学生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才回一次家。袁成深深明白,作为教师和班主任更要关爱学生和理解家长。他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活动培养学生适应新生活、新环境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关注时事热点而亲近社会,采用教育智慧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特别是他认为班主任就是学生的亲人,于是,为了做好寄宿制家校工作,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于2008年开通班级教育博客。博客内容丰富多彩,他及时将班级和学校各种信息上传,跨越了时空界限,无论何时何地,家长都可以在方便之时浏览班级信息,有效地促使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让家校沟通畅通无阻。如今,他又开通了“与品格同行”微信公众号,记录学生、班级成长故事,深受家长和学生喜欢,也受到媒体的关注和推广。每次在家委会工作交流会中,该班家长都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袁老”。
    他是同事心目中的好榜样。在教育教学中,袁老师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还记得从2010年开始,我曾多次鼓励他将所实践的班级管理方法和教育反思及时记录,并争取发表,与广大教师分享他的教学经验和班主任工作中的得失。他一直在做,而且做得很好,得到了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的认可。近十年中,他被评为了学科带头人、成都市优秀班主任、成都市优秀德育工作者等,并出版教育专著《教者成于川—— 一位青年班主任的教育探索》,该专著还获得了成都市人民政府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奖、成都市民办教育成果一等奖、四川省第十七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他参加教学赛课获得全国一等奖;其发表文章百余篇,其中十余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同时,他还受省内外教育部门、师范院校、中小学校邀请开展教育教学讲座、示范课等,他将其成长历程与更多教师分享,他也因此成为老师们学习的   榜样。
    其实,在袁成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更多是自主成长,这种自主是师德的自我培养、重视业务水平的自我提高和积极人生态度的自我觉醒。我希望更多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多一些自我规划意识,使自主成长变为一种积极行动,那么教师的成长也才会更快、更好、更高。

    注:姚平,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初中部负责人、副校长。成都市高中历史学科带头人、四川省先进德育工作者、四川省高考命题专家组成员,2013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编写组成员。先后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独立出版专著两本,分别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查看更多
  1. 目  录
    第一篇  教学策略研究
    —— 把专业成长奠基在课堂之中
    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的基本视角 3
    教学环节:有效导入为精彩课堂添彩 7
    教学素材: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榜样人物的有效诠释 11
    教学智慧的追求: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18
    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突显学生主体精神 26
    >教学的求美取向:构建美育化的思想品德课优质课堂 30
    教学思路求新求稳:“一例到底”让复习课更简约高效 33
    教学中的同伴学习:立足课堂实时观察,提升议课水平 40
    第二篇  教学设计与点评
    —— 积累专业成长的点点滴滴
    《他律与自律》教学设计 45
    《超越崇拜》教学设计 52
    《一国两制》教学设计 59
    《法制:市场经济的护卫者》复习课教学设计 66
    《品质:市场的通行证》复习课教学设计 72
    《小平,您好》复习课教学设计 78
    第三篇  教师专业成长
    —— 拓宽专业成长的空间和舞台
    新教师需注重“三多”与注意“三少” 87
    课前“三忘”让课堂更精彩 90
    让名师工作室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支点 93
    老师,请您慢一点儿 99
    解密学优不成功的背后 102
    课题研究—— 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104
    第四篇  教学智慧
    —— 让专业成长更富有内涵
    神奇的小纸条 111
    我向学生要评价 113
    学生意外发言巧促教师课堂生成 117
    开学第一课  上出我特色 121
    让学生成为专题复习课的主角 124
    学生眼中的教材 133
    《中国好声音》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启示 136
    第五篇  教学时评
    —— 让专业积淀发出理性的声音
    有效教学,我们离你还有多远? 143
    生本课堂理念下教学的困境与重塑 147
    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152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课堂 156
    为教育真人秀教师赛课节目《超级老师》点赞 160
    让思品课教学真正有效互动起来 165
    集体备课走向集智备课的教研新形态 170
    第六篇  对话媒体
    —— 让专业对话与沟通成为常态
    中国观念VS英国观念 177
    教师,你的心愿是什么? 178
    政治课改名,你怎么看? 180
    教师开公众号  课堂搬上网 183
    教师成长从“心”开始 185
    为安全骑行加一张“证” 187
    你说什么?我听不懂
            —— 关注网络时代“亲子代沟”的加深 191
    专家及同行评价 194
    让每一粒沙粒找到命运的大海
    —— 高中政治启蒙老师眼中的袁成 199
    做一个且行且思的教育人
           —— 名师工作室导师眼中的袁成 201
    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203
    课题阶段性成果 204
    致  谢 205...查看更多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