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广安雅韵

    作者:李成轩

    “广安市诗词学会” 1997年经民政部门批准正式成立,迄今已是二十春秋。《广安雅韵》是为纪念广安市诗词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计划出版的诗集。诗集分为传统诗词和现代新诗两大部分,共有“卷首开篇”“律风雅韵”“琴瑟词曲”“新声诗歌”四个篇章,共收录名家名人、学会会员以及诗词爱好者作品300多件。其中传统诗词二百四十余首,现代新诗六十余首。该专辑的出版,将鼓励广大会员和诗友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呐喊助力,为传承中华诗词、弘扬中华文化作出新的贡献。

  • 民族身份、女性意识与自我认同──论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女作家小说创作的历史流变

    作者:田频

    书稿为学术著作。书稿以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女作家小说创作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在具体文本分析的基础下,从女性意识、民族身份及自我认识三个方面去探讨性别话语与民族、国家、身份等话语之间或隐秘或外显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试图描绘出一幅包含绝大部分当代少数民族女作家小说创作的文学发展史,并归纳总结出各个阶段小说作品发展的特点。书稿充分展现了少数民族女性作家作品的重要贡献与文学意义,在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可作为现当代文学研究者与爱好者的参考书目。

  • “剧”说网络小说(IP):改编剧对外传播研究

    作者:郝雯婧 王雪梅 安 静

    这是一本针对网络小说改编剧研究的学术著作。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财产,指倾注了作者心智所创造的“知识财产”,而由各式网络IP内容改编成的电视剧作品被称为网络IP改编剧。优质网络IP改编剧受到当下年轻人的青睐,“未播先热”的关注成为必然。本书作者从对外传播视角研究改编剧,结构安排为:第一章:网络IP剧对外传播探讨;第二章:网络IP剧的传播实质研究;第三章:对外传播之“创新翻译思维”研究一:网络IP剧对外翻译的语言与文化转码;第四章:对外传播之“创新翻译思维”研究二:网络IP剧对外翻译中的最佳创造性“适应”观众;第五章至第九章为对外传播之实例研究。作者认为:纵观国外内现状,如何将网络IP剧“原汁原味”地传播到国外,既满足外国社会文化的受众需要,又传递中国文化的根基精髓,网络IP剧的对外传播最根本的还是需要考虑翻译的因素。成功的翻译可以有效地帮助网络IP剧的对外输出,让作品能满足海外观众的需求,有效克服文化折扣,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本书结合当下火热的改编剧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具有借鉴意义。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著作主要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新疆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生存背景及其传承人、传承渠道、传承特点、存续原因、音乐本体形态特征等方面进行立体的综合研究。本著作具有音乐民族志的性质,其中汇集了大量的第一手的田野调查资料,能够为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乃至维吾尔木卡姆的...查看更多
  2. 前  言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是我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和主体,除喀什、阿克苏、伊犁等地区之外,在和田地区也曾经广为流传。据研究,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与其他地区流传的各种版本同为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古典套曲,在乐律乐调、节拍节奏等音乐形态特点的各个方面有着一定的相同或相近之处,但在篇幅、结构、沿用乐器等方面又具有自身的特点。由于历史与地域的原因,现仅在墨玉县的芒来乡、奎牙乡、托乎拉乡、墨玉镇,和田市的伊里奇乡,皮山县的克里阳乡等地尚有《十二木卡姆》流传,除此之外的其余各县,如于田县、策勒县和洛浦县的城乡各地,随着老艺人的先后谢世,《十二木卡姆》后继乏人,至今已濒临灭绝。本著作即是在田野调查与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生存背景及其传承人、传承渠道、传承特点、存续原因、音乐本体形态特征等状况进行的初步研究。
    本著作除了第一章绪论和第九章结论之外,正文共分为七个章节,其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部分提出本文的研究缘起、对象、方法、视角及意义。
    第二章是对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表象背后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民族、宗教、民俗、语言文字、周边及外源文化的影响等概况进行了考察,试图揭示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与其生存背景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三章是从结构与体裁、节拍节奏模式、伴奏乐器、乐队组合、乐调音列、旋律旋法等方面对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音乐本体形态特征进行简要的论述。
    第四章是对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传承人、传承谱系以及传承人学习木卡姆之动因、音乐审美观、价值和地位等情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第五章是将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三大传承渠道以及家族流变史、家族成员情况、传承手段等问题进行深入论述。
    第六章是对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即兴性、直接性、民众性、濡化、变异性等五大传承特点进行了研讨。
    第七章是从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供养源、文化生存空间、文化功能三方面对其延绵存续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揭示。
    第八章是依据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各组成要素的状况而引发的文化人类学思考,指出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是一个充满象征与隐喻的符号体系,是一个文化变迁的活体。此外,依据其当代处境,提出了相应的传承和保护措施。
    ...查看更多
  1.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_1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研究对象 _3
    第二节  研究综述 _4
    第三节  理论视角及研究方法 _18
    第四节  本著作的研究意义 _21
    第二章  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及其生存背景 _25
    第一节  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述略 _26
    第二节  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 _27
    第三节  民族、宗教、民俗、语言文字等概况 _29
    第四节  周边及外源文化的滋养 _32
    第三章  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音乐形态特征 _44
    第一节  结构与体裁状况 _45
    第二节  节拍节奏(板式变化)模式 _53
    第三节  乐调音列特征 _59
    第四节  伴奏乐器及其现存状况 _64
    第五节  各地乐队组合与表演形式 _70
    第四章  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传承人 _73
    第一节  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主要传承人 _74
    第二节  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主要传承人之传承谱系 _78
    第三节  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传承人学习木卡姆
    之动因_82
    第四节  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传承人之审美观 _87
    第五节  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传承人的价值和地位 _91
    第五章  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传承渠道 _96
    第一节  历史语境中的木卡姆家族存续 _96
    第二节  和田维吾尔木卡姆传承保护中心之传承 _112
    第三节  社会民俗活动中的传承 _113
    第六章  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传承特点 _115
    第一节  即兴性特点 _115
    第二节  直接性特点 _121
    第三节  民众性特点 _124
    第四节  濡化特点 _126
    第五节  变异特点—— 从结构、唱词、伴奏乐器和乐队
    组合看 _130
    第七章  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得以存续的原因 _133
    第一节  “恩主”—— 维系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生存
    的供养者 _133
    第二节  伊斯兰教语境—— 维系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
    生存的“特殊文化空间” _143
    第三节  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社会文化功能 _159
    第八章  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当代处境及理论
    思考 _173
    第一节  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之当代处境 _173
    第二节  基于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之传承而引发的
    学术思考 _175
    第三节  对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保护与传承工作
    的建议_180
    第九章  结  论 _192
    附  录 _197
    附录1  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相关图片 _197
    附录2  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艺人口述访谈录 _203
    附录3  各类调查表格信息资料 _234
    参考文献 _305
    原后记 _320
    出版后记 _323
    ...查看更多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