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制研究

    作者:严伟涛, 著

    以重庆市为例,分析城乡一体化要素配置的现状,理清制约城乡一体化要素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借鉴国内外理论与实践基础上,探索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为原则,提出改革城乡要素配置的二元体制,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要素配置体制框架及运行机制,并提出系列促进城乡一体化要素配置的对策措施,助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 愈放下愈快乐

    作者:胡建文, 著

    这是一本心灵读物。主要告诉人们在面对各种世事时,应该摆正心态,学会放下。放下,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放下,是一门心灵的学问。放下压力,活得轻松;放下烦恼,活得幸福;放下自卑,活得自信;放下懒惰,活得充实;放下消极,活得成功;放下抱怨,活得舒坦;放下犹豫,活得潇洒;放下狭隘,活得自在……本书语言通俗易懂,说理深入浅出。

  • 火灾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

    作者:阎卫东 刘影 付永生

    本书以火灾受害者等为对象,分析了其在火灾后的心理反应,探讨了火灾不同程度卷入者的心理应激水平,并通过心理评估制定了针对火灾后心理反应的心理危机干预手段和应用模式;建立了综合程序化的心理干预策略,最终确定火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和模式。编写本书的目的是在火灾发生后能帮助危机干预实施主体对有需要的人群进行心理救援,把火灾创伤危害降到最低,以促进和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有效开展。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晚清时期中国掀起出国留学的热潮。尤其是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留日潮汹涌澎湃。虽然在时间上中国人留学日本比留学欧美晚了数十年,但在人数上,近代中国留日人数超过了留学欧美各国人数的总和,数以万计的中国学子留日之盛况在世界留学史上是空前的。留日学生群体作为外来文化的传播者,由于特殊的历史机缘,在牵引中国近代化的动力系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晚清以降迄至20世纪中叶,与他国留学生相比,留日学生在中国的社会政治...查看更多
  2. 晚清时期中国掀起出国留学的热潮。尤其是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留日潮汹涌澎湃。虽然在时间上中国人留学日本比留学欧美晚了数十年,但在人数上,近代中国留日人数超过了留学欧美各国人数的总和,数以万计的中国学子留日之盛况在世界留学史上是空前的。留日学生群体作为外来文化的传播者,由于特殊的历史机缘,在牵引中国近代化的动力系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晚清以降迄至20世纪中叶,与他国留学生相比,留日学生在中国的社会政治舞台上,一直保持着比较强势的地位。因此,留日学生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问题,是值得学术界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然而对于该问题的研究,目前从宏观历史角度叙述且有分量的学术专著并不多见,其中尚小明的《留日学生与晚清新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可算是比较成功的范例。
    对留日学生与中国近代化问题,从区域史的角度进行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它将历史现象置于具体的时空坐标上加以审视,在具体空间脉络和地方语境下重建历史原貌,这对于透视中国宏观整体的历史面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1世纪以来,从这一路径研究留日学生与区域近代化关系问题已有一些相关论文出现:黄尊严的《清末山东留日学生考释》,乔兆红的《湘籍留日学生与湖南近代化》,岳程楠的《留日学生与清末四川教育近代化》,周立英的《晚清留日学生与云南近代化》,等等。这些文章史料丰富,论述比较翔实,但在留日学生与区域近代化的深层互动关系上还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
    贵州这个历史上极为偏远闭塞的多民族高原山地省份,至今还是中国最坚顽的“双欠”(欠发达、欠开发)省域之一,对整个中国的发展而言,它是一个独特的标本。条分缕析和微观透视贵州近代化的结构和脉动,对于深入理解宏观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尤其是对于推进当代中国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然而学术界对“晚清民国时期的留日学生与贵州近代化”这一蕴含着重大学术价值的课题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从根本上说甚至还没有启动。文献检索表明,学术界对“晚清民国时期的留日学生与贵州近代化”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教育史的宏观叙述和贵州留日学生史的个案研究上,前者的研究,限于篇幅和体例,只是在相应章节涉及晚清民国贵州留日学生史问题,尚未对留日学生与贵州近代化的互动关系做深度探讨。后者则对留日学生的一些“节点”人物进行了微观历史的细节考察,为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做了很好的铺垫和前导。本研究试图以历史学为主干,以融汇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政治学等多维学科而形成的视野和方法为支撑,着眼于外部世界与区域内部各种因素的互动关系,深入研究晚清民国时期留日学生与贵州近代化的关联,以期在区域性层面获得中国近代化展开的动力结构和转型机制的新颖诠释,助益中国近代化问题研究的纵深切入。同时,本研究可为解读近代以降日本对中国广泛、深刻的文化输出现象提供一个饶有助益的途径。梳理晚清民国时期留日学生与当时中国最闭塞、后进的省份之一的贵州近代化之间的关联,除了可以增进我们的“地方性知识”外,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的社会心理结构由传统向现代的顺利转型,促进政治文明的跃迁,以及实现中国西部地区社会文明的跨越式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此外,本研究可对各级决策层制定各种政策法规以吸引海外留学生归国发展,从而减轻当代中国巨大的“人才赤字”问题,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之际,往往呈现出一种方死方生的状态。一方面是官方的溃烂、污秽、丑恶、凶暴无以复加,另一方面是民间的生机、活力、美丽、良善与正气之花勃然绽放。在风云激荡的岁月里,人们胸胆开张,平时蛰伏压抑的果敢刚烈之气喷涌而出,尤其是作为社会精英的士人,此时更是纵横驰骋。
    纵观古今,每个易代之际都盛产个性奇崛、英姿勃发的奇士,但是这种情形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晚清民国时期尤为突出。一批吸取了异质文化元素的留学生群体,在这一时期以其全新的人格风范闪耀着奇异的历史光芒,这当中尤以浸润濡染了日本民族行事风格与尚武精神的留日学生为甚。
    1905年12月8日清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白浪滔天、寒风刺骨,以《猛回头》《狮子吼》播名海内外的年方三十的留日学生陈天华在此蹈海自绝,以壮烈的死亡化为唤醒中国人的长鸣警钟,他感人至深的《绝命辞》督促、劝诫、警醒国人正视日本人批评的国民性中的“放纵卑劣”以及其他各种缺陷与丑陋。
    这种重义轻死的精神影响了晚清民国一代代俊杰之士。姚洪业、徐锡麟、秋瑾、喻培伦等一大批留日学生为了捍卫国家的自由和尊严,为了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为了促进民族的新生,“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他们冲决罗网,杀身成仁,汇成了一股摧毁蒙昧颟顸的封建统治的无坚不摧的力量。
    百年以来,陈天华蹈海醒世的一幕一直浮现在渴求进步的中国人的眼前。重读陈天华的史诗般的《绝命辞》,我们的灵魂不能不感到震撼和灼痛,我们的人格不能不受到一次净化。而同为贵州人,百年前的贵州留日学生为凿开黔地顽硬如铁的黑暗与愚昧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事迹更是深深地激励着我们。今天,落后的大山依旧重压着贵州高原,我们多么需要重拾当年留日学生那种面对艰难险阻时“凿开坚石、倾倒山根”[《圣经·约伯记》,第28章,第9节。]的激情、智慧和力量啊
    ...查看更多
  1. 目  录
    第一章  晚清贵州的人文社会生态 1
    一  贵州区域人文地理背景略论 1
    二  贵州历史文化发展脉络 2
    三  西学入黔 5
    四  晚清贵州教育发展的困厄与艰难 7
    第二章  走出大山—— 贵州留日学生的派遣 10
    一  全球化视野下的近代留学潮 10
    二  日本为什么会成为老师 13
    三  中国对日本的发现 20
    四  张之洞的留学理念对贵州的影响 24
    五  林绍年派遣留日学生 25
    第三章  贵州留日学生的文化心理结构和地域特征 28
    一  留日学生学缘及族群背景 28
    二  留日学生的类型与学习专业 32
    三  留学费用、开支与留学生活 40
    四  晚清、民国时期贵州留学教育之比较 62
    五  贵州近代留日、留美学生比较 73
    六  晚清、民国的贵州留欧学生—— 兼与留日生比较 78
    七  川黔两省留日学生比较 87
    八  近代贵州留学生个案研究—— 谷氏三兄弟 93
    九  贵州少数民族留日学生 97
    第四章  留日学生与贵州教育近代化 101
    一  留日学生与贵州近代教育制度之创生 101
    二  命运多舛的高等教育 105
    三  人才济济的师范教育 111
    四  走向文明的女子教育 116
    五  几起几伏的法政教育 121
    六  步履蹒跚的农林教育 127
    第五章  留日学生与贵州近代知识分子的成长 133
    一  知识分子的概念与近代后发国家的知识分子的成长 133
    二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崛起 138
    三  贵州近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谱系 143
    第六章  梁启超、孙中山在异邦的启蒙课堂 148
    一  梁启超与留日学生 148
    二  孙中山与留日学生 151
    三  同盟会中的贵州留日学生 153
    第七章  留日学生与贵州近代社会团体 156
    一  科学会和历史研究会 156
    二  自治学社 157
    三  宪政预备会 160
    四  少年贵州会 161
    第八章  留日学生与贵州军事近代化 163
    一  留日士官生的培养 163
    二  清末贵州军事学堂的兴起和新军的建立 166
    三  民初贵州讲武学堂与黔军 169
    四  贵州近代的兵乱与近代化的顿挫 172
    第九章  留日学生与贵州政治近代化 174
    一  清末贵州“新政”中的留日学生 174
    二  辛亥革命中的留日学生 176
    三  留日学生与民国时期贵州政治近代化 180
    第十章  留日学生与贵州经济近代化 185
    一  晚清贵州经济状况 185
    二  留日学生与贵州近代工商阶层的崛起 186
    三  对贵州经济近代化的反思 196
    第十一章  留日学生与贵州社会近代化 200
    一  社会风气开化的标志—— 女性解放 200
    二  贵州医疗事业的近代化 203
    第十二章  留日学生与贵州文化近代化 216
    一  留日学生与贵州近代图书馆 216
    二  贵州其他各项文化事业的进步 222
    三  贵州近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24
    四  贵州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229
    余  论 239
    附录:游学生监督处《官报》—— 贵州部分 244
    参考资料 366
    后  记 377



    ...查看更多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