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三年级)(第二版)

    作者:万颖 赵波

    本书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教材。为有效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知”与“行”有机统一的问题,引导学生将课堂理论教学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中,我们把实践教学改革作为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本书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大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围绕关注的社会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本书适合大学三年级在校学生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使用。

  • 史学论文写作

    作者:习罡华

    本书是面对全国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兼顾研究生而编著的教材,主要介绍学位论文而侧重于学士论文的写作方法。全书共分为7部分,分别为绪论、史学论文概论、学术动态把握、研究资料选用、学位论文撰写、论文规范修改和论文答辩装订,介绍了从选题到答辩的整个史学学位论文写作过程。本书首先界定史学为求真之学科、学术论文为创新活动,然后以了解学术动态、选择论文题目为前提,以搜集资料、辨别史料为基础,以介绍学位论文要素、叙述正文写作为核心,以完善技术规范和论文修改为保障,再以论文答辩和材料装订为补充,全面系统而简明扼要地叙述了史学学位论文的撰写路径,有助于大学历史学专业学生快速掌握史学论文写作方法。

  • 西南交通大学史(第五卷)

    作者:何云庵, 主编

    “西南交通大学史”是西南交通大学第一部正规的校史著作。本卷主要阐述西南交通大学1972年至1989年这段历史,共分为内迁峨嵋及建校、拨乱反正、成都扩建三大阶段。内容主要突出表现全校广大教师员工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尽管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文革”动乱),处于峨眉极其艰苦的办学条件下,仍然坚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坚持办学。突出成都建校时学校向多学科重点大学迈进时在人才培养、学科扩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举措与成就,并在迁校址于成都后,焕发新春,在教学、科研和影响力方面全面复兴,重新跻身于一流大学之林。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为教材。书稿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炎黄文化、孔子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古代学校与教育等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对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博大精深,是华夏祖先伟大智慧的结晶。无论是秦皇汉武创造的旷世辉煌,还是八国联军留下的种种苦难,都被中国灿烂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与化解,使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因此一步步地向前迈进,一步步地走向成功与辉煌,继而成为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强音。
    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如何在这样一个社会格局中面向我们的民族和国家,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中国与世界同步同行,并在其中有重要的担当,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因此,学好并用好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支柱。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号)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传统文化的意义可见一斑。
    作者将多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最终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一书,希望本书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发挥正能量。
    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参考了张岱年、方克立、张岂之、马向青、钟敬文、萧放等国学大师的相关研究成果和部分网络材料,也请教了传统文化专家——山东师范大学王均林教授、从《深圳日报》退休的国学专家李青山先生、湖北宜昌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发刚先生(原为湖北省宜昌市社科联主席)。特别是李青山先生,不仅对书中内容进行了全面指导和把关,而且还不顾高龄亲自动笔修改,令作者十分敬佩。另外,此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重庆大学在校生黎翔宇同学的帮助,他不仅编写了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与书法艺术》,而且做了大量的编务工作。在此,对这些提到过的和未提及的,关心本书,对本书的编写提供意见和建议的所有人士表示由衷的感谢。
    鉴于本书内容庞杂,加上时间所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诚望读者批评指正。
    ...查看更多
  1. 一、孟子对儒家思想的改造 
    孟子在承袭孔子学说的基础上,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 
    (一)对“仁”的继承和改造 
    在孟子的道德体系中,继承了孔子“仁义”的思想,认为“仁”是君主施行德政的基础和条件,所以,他强调以德服人,极力主张“有德者执政”,统治者应“施仁政于民”,反对武力服人和暴政。如果统治者不施行仁政,无异于君主带着野兽吃人,所以,他说:“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但同时,孟子的“仁”与孔子的“仁”又有所不同。一方面,孔子的“仁”是在大同理想社会之下的一种宽泛的“仁”、广博的“仁”,惠及普通大众的“仁”;另一方面,孔子的“仁”主要是在人伦关系的范围内。而在孟子的眼里,“仁”已从过去孔子的人伦范围扩及到更广泛的政治领域,即仁政,并指出了仁政的重要性,他说:“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日: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仁政涉及国家的兴衰安危。孟子因此将仁政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同时,孟子的“仁”还具有一定的阶级性,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的“仁”,即为维护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仁”。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
    ...查看更多
  1. 目录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 
    第一节文化概念解读 
    第二节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节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状况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二节中国传统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第四章炎黄与蚩尤文化 
    第一节中国早期历史与传说 
    第二节炎黄文化及其在多元一体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章孔子与儒家文化 
    第一节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核心 
    第二节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第六章道家、道教与养生 
    第一节道家及其思想 
    第二节道教及其思想 
    第三节道教与养生 
    第七章佛教及其中国化 
    第一节佛教的基本教义及修行方法 
    第二节佛教的中国化 
    第八章中国古代的学校与教育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学校及其特点 
    第二节中国的传统教育 
    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与书法艺术 
    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学 
    第二节书法艺术 
    第十章中国古代史学 
    第一节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中国古代史学的成果 
    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建筑 
    第一节中国古代官方建筑的类型和特点 
    第二节中国民间建筑及其文化意蕴 
    第十二章中国古代文物 
    第一节石器和陶器 
    第二节青铜器和玉器 
    第十三章中国民俗 
    第一节民俗文化的具体指向 
    第二节钟敬文对中国民俗学的研究与贡献 
    第三节民俗文化的分类 
    第十四章民俗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节民俗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 
    第二节民俗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系 
    第十五章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精神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更多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