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西南山区高速铁路建设绿色化技术与工程实践

    作者:王明慧 张桥 周铭湘

    本书对渝万高速铁路工程实践进行了总结,从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环境敏感区、土地资源、水土保持、空气、水资源、噪声、振动等)、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分析、绿色化技术(路基、桥梁、隧道、车站、临时用地等)、绿色化生态效益(水土保持、固碳释氧、净化空气)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西南山区高速铁路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是国内第一部较为全面地阐述高速铁路绿色化建设的作品。其出版可丰富高速铁路绿色化建设问题研究内容,推进绿色高速铁路建设发展。

  • 软土城市轨道交通勘察管理与实践

    作者:潘永坚, 姚燕明, 编著

    本书系统总结了软土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全过程的管理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勘察前期策划、各勘察阶段和不同结构不同工法勘察基本要求、勘察方法和手段、勘察施工现场管理、勘察报告的编写和审查、勘察监理、后续服务和资料归档等,介绍了宁波轨道交通勘察实践。有助于指导软土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管理,确保勘察技术质量,避免勘察安全风险。

  • 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维修加固图集

    作者: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国集号 川16G122-TY):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维修加固图集》编制概况:
      《四川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国集号 川16G122-TY):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维修加固图集》根据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同意编制(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维修加固图集〉等四部省标通用图集的批复》(川建勘设科发〔2016〕722号)立项编制。主编单位为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为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四川省建筑新技术工程公司和西南交通大学校园规划与建设处。
      《四川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国集号 川16G122-TY):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维修加固图集》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四川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国集号 川16G122-TY):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维修加固图集》主要包括地基基础,砌体结构,石结构,木结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加固维修和屋盖系统的加固维修。
      《四川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国集号 川16G122-TY):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维修加固图集》适用于四川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居民自建两层(含两层)及以下。跨度不超过6m,且单体建筑面积不超过300平方米的农村居住建筑的维修加固。
      《四川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国集号 川16G122-TY):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维修加固图集》可供农村居住建筑维修加固设计时选用。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是厦(门)深(圳)铁路重要控制工程凉山隧道的关键技术穿越花岗岩富水软弱构造的总结。以梁山隧道为工程依托,对带状深风化富水陡倾软弱构造综合勘察技术和判释体系分类展开研究,内容包括带状深风化富水陡倾软弱构造隧道地质环境、综合勘察技术研究、工程地质特征与水文地质特征、突水涌泥与塌陷机理分析、正洞承受荷载取值研究、判释体系分类研究等。对于总结隧道工程建设经验,为同类工程提供技术参考有积极意义。
  2. 梁山隧道全长9 888 m,是厦(门)深(圳)铁路福建段最长的隧道。该隧道穿越的L7花岗岩富水软弱构造带,具有规模大、倾角陡、水位高、水量大、填充物质复杂等特点,地质构造在国内外罕见,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多次不同规模的突水涌泥,使得施工一度受阻,其施工难度是山岭隧道中极为罕见的。在此背景下,参建各方联合攻关,迎难而上,倾其心智,历时六年,顺利通过该花岗岩富水软弱构造带。作者将修建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归纳、总结并提炼形成本著作,希望能给国内外同行提供参考。
    梁山隧道穿越花岗岩富水软弱构造修建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勘察技术及判释体系、预加固体系、衬砌结构形式、施工工法、综合排水系统等内容。本书首先从研究L7花岗岩富水软弱构造带入手,在对其形成原因、空间分布、宽度、物质成分、水文地质条件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坍塌机理及围岩压力范围,并经技术经济比选后,提出以长距离水平旋喷桩为主的预支护措施。然后,在地层改良基础上,提出十字交叉隔壁后拆式隧道施工工法并结合三层衬砌形成支护体系。最后结合水文地质特征,并考虑运营安全,提出综合防排水体系;形成集勘察、设计、施工于一体的穿越花岗岩富水软弱构造带的隧道修建技术。本书共分7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为花岗岩富水软弱构造带勘察技术及其工程特征,第3章为花岗岩富水软弱构造带塌陷机理及其正洞承受荷载分析,第4章为花岗岩富水软弱构造带超前加固技术,第5章为长距离水平旋喷桩施工技术,第6章为花岗岩富水软弱构造带隧道施工工法,第7章为隧道综合排水系统。
    本书写作分工如下:第1章绪论由高杨、周鑫、林本涛、吴培荣撰写;第2章由高杨、许胜、林本涛、杨昌宇撰写;第3章由张俊儒、周鑫、杨昌宇、吴培荣撰写;第4章由高杨、周鑫、林本涛、张金柱、张振华撰写;第5章由周鑫、林本涛、张金柱、王保庆、张振华撰写;第6章由高杨、林本涛、杨昌宇、游旭撰写;第7章由林本涛、杨昌宇、要美芬、张俊儒撰写。全书由张俊儒整理、修改、统编和校核。
    本书的研究与出版得到以下研究项目的经费支持:(1)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特殊环境条件下铁路工程建造关键技术深化研究── 带状深风化富水陡倾软弱构造隧道修建技术研究(合同编号:2011G026-G)”;(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复合胶凝材的喷射混凝土单层衬砌抗渗性能研究(项目批准号:51108388)”;(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喷射混凝土单层衬砌微裂缝遇水自修复材料及其性能研究(项目批准号:51378435)”。
    书中引用了部分国内外已有专著、文章、规范等的成果,在此向其作者及相关人士表示感谢;特别感谢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南沿海铁路福建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对本书内容所涉及研究项目的支持与协助。
    鉴于作者的学识水平有限,疏漏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查看更多
  1. 1  绪  论 1
    1.1  梁山隧道概况 1
    1.2  梁山隧道穿越花岗岩富水软弱构造面临的主要问题 10
    1.3  梁山隧道穿越花岗岩富水软弱构造总体解决思路 14
    2  花岗岩富水软弱构造带勘察技术及其工程特征 17
    2.1 ; 花岗岩富水软弱构造带勘察技术 17
    2.2  花岗岩富水软弱构造带地质特征 41
    2.3  花岗岩富水软弱构造带判释体系及其分类标准 47
    3  花岗岩富水软弱构造带塌陷机理及其正洞承受荷载分析 56
    3.1  岩土体塌陷机理调研分析 56
    3.2  岩土体致塌影响因素 57
    3.3  花岗岩富水软弱构造带塌陷现象及其特征 58
    3.4  花岗岩富水软弱构造带塌陷原因及其过程分析 60
    3.5  花岗岩富水软弱构造带处正洞承受荷载分析 64
    4  花岗岩富水软弱构造带超前加固技术 73
    4.1  突水涌泥处溃口加固技术 73
    4.2  帷幕注浆超前预加固技术 80
    4.3  冻结法超前预加固技术 98
    4.4  水平旋喷超前预加固技术 102
    4.5  超前支护机理及其与总体支护体系的协调性分析 120
    5  长距离水平旋喷桩施工技术 134
    5.1  水平旋喷桩超前预加固技术参数 134
    5.2  施工工艺原理及工艺流程 139
    5.3  施工技术创新及其特点 139
    5.4  长距离水平旋喷桩施工操作要点 142
    5.5  长距离水平旋喷桩加固效果检验技术 145
    6  花岗岩富水软弱构造带隧道施工工法 168
    6.1  十字交叉隔壁后拆式隧道施工工法及其施工步序 168
    6.2  十字交叉隔壁后拆式隧道施工工法特点 172
    6.3  十字交叉隔壁后拆式隧道施工工法施工过程力学体系转换分析及评价 173
    6.4  十字交叉隔壁后拆式隧道施工工法在梁山隧道的实施 189
    7  隧道综合排水系统 200
    7.1  综合排水系统集成 200
    7.2  地表排水系统 200
    7.3  隧道体外排水系统 209
    7.4  隧道内防排水系统 217
    参考文献 221

    ...查看更多
  2.  高杨,1960年8月生,198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专业。工学学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设计大师、中国中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称号。主要从事地下工程及交通隧道的设计与研究工作,主要参与编写了《铁路隧道风险评估及管理暂行规定》《铁路隧道设计规范》《铁路隧道防排水设计规范》等标准、规范,发表论文1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周鑫,1975年4月生,1999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系,现任职于东南沿海铁路福建公司。长期从事铁路工程的施工和建设管理工作,先后参与了温福、厦深高速铁路的建设,对沿海铁路软基处理、桥梁、隧道施工管理具有丰富经验。曾获得了铁道部火车头、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表彰荣誉。在省部级以上各种刊物发表论文7篇;先后获得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铁道工程师奖(客运专线)、中国铁建工程总公司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林本涛,1975年7月生,1998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专业,学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现任职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的设计及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特殊环境地质条件下隧道修建关键技术,主要参与编写了《铁路隧道防排水设计规范》《铁路隧道设计规范》《铁路排水板暂行技术条件》等标准、规范,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三等奖2项,省部级优秀设计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获得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14项、国家级优秀OC成果2项,创国家企业新记录3项,荣获“中国中铁青年岗位能手标兵”“中国铁路总公司火车头奖”等荣誉称号。
    ...查看更多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