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力系统分析
作者:李仙琪 侯德明 尹 虹 刘卓敏
本书是为高职高专学校电气工程专业编写的教材。高职高专学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和持续的发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适应高职高专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教材按“理论够用、注重应用”的原则来选择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点介绍基本概念及基本计算方法,省略繁琐的理论推导,并力求由浅到深,易讲易学易懂。同时书中配有丰富的例题,每章后还有一定数量的习题和思考题,以方便学生自学和对照复习。建议对该书的学习分暂态和稳态两部分进行,用两个学期完成。
电力系统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再到运行和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电力系统分析”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和技能是这个庞大系统工程的专业理论基础。本课程作为电气工程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作为后续课程的知识先导,将重点介绍电力系统在规划、运行和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实用计算。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了解和掌握运行、调整、计算及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为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工程问题打下基础,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电气技术应用人才所必需的素质。
本书依据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1世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规划教材——电气工程类》编写研讨会审定的课程大纲而编写,对第一版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了订正,并增加了部分内容。本书由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李仙琪、刘卓敏、尹虹、庹曲、严竹影和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侯德明、张莉共同编写。
该书的编写得到了相关学校领导及多家发、供电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书中引用和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在此对这些文献的原作者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
电子技术实践教程
作者:唐宇
本书是集模拟电子技术及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方法、现代实验方法(仿真)、基础实验、电子实习(制作)、电子设计指导于一体的高等教育实践教材。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类专业电子技术、电子设计的入门教程,也可作为非电类专业的电子技术实验课教材,同时,也可作为有关教师与科研工作人员的初级参考资料。 -
电工技术基础实验与实训教程(电工学Ⅰ) 电路·电机与控制·仿真
作者:王英
本书分为“电路基础实验”、“电机与控制基础实验”“仿真”三大部分,是与《电工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电工学I)》相配套的实验与实训教材。本书编写体系:以理论基础为主线,以正确使用仪器、仪表为培养方向,以提高电工、电机控制电路测试、故障处理技能为目标,实际操作与虚拟仿真相结合。本教材在实验项目选题上,既注重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同时关注学生的综合测试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即注重实际操作与排除故障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应用新技术实践的能力培养。通过电工技术基础实验与实训培养,可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电工技术基础实验与实训”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和工作奠定电工技术基础。本书主要适合中高职非电类各学科专业。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本书是高等学校电气及电子类专业“传感器技术”课程的教材,在第一版、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在完善原有传统传感器知识的同时,重点补充了对新型和智能化传感器的介绍。本书按新形态教材进行一体化设计,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了课程思政内容,并配有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全书共分为11章,主要内容包括:传感器技术基础、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查看更多
- 第三版前言
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随着对传感器技术新原理、新材料和新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品种、新结构、新应用不断涌现,智能化、可移动化、微型化、集成化、多样化已成为其重要发展趋势。
智能传感器实现多种传感功能的集成,完成信号探测、变换处理、逻辑判断、功能计算、双向通信以及自校准、自补偿、自诊断等功能。同时,通过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各种基于模糊推理、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的高度...查看更多
-
绪 论 1
习题及思考题 6
第1章 传感器技术基础 7
1.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7
1.2 传感器的静态数学模型及其基本特性指标 15
1.3 传感器的动态数学模型及其动态特性指标 23
1.4 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查看更多 - 高晓蓉,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光电检测及信息处理等研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李金龙,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长期从事光电检测及信息处理等研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