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汉语言文字应用基础知识

    作者:唐生周 瞿继勇 瞿建慧

    本书是一本实训类教材,以训练的形式来提高读者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全书包括练习、答案、附录三个部分。读者可以用铅笔在练习部分作答,在后面答案部分对照答案,检查自己相关语言文字知识的掌握程度。具体内容包括:“容易读错的字”,检查读得正确与否;“容易写错的字”,检查写得正确与否,即写得是否成字;“容易写错的词”,检查是否写了别字;“容易写错笔顺的字”,检查文字书写的笔画顺序是否正确;“容易用错的词”,检查词语使用得正确与否。本教材适用对象为研究生,大学、职院、中学学生,以及各类与文字打交道的公务员、企业管理者等。

  • 网络系统集成与综合布线理论及实践

    作者:曾广朴, 黄诗玉, 程冰, 彭梅, 编著

    本书为教材。主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和综合布线工程技术领域中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完整地介绍了网络系统集成的基本理论、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网络设备选型及配置、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工程监理和行业典型实例等内容,涵盖了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认识、设计、实施、连接、测试、验收、管理和监理等环节。本书为长江师院教改项目,实用面广,针对性强,具有较强的实践利用价值,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 电子技术实验及仿真

    作者:潘红英

    该书是华东交通大学的老师针对本校学生情况和实验开设情况编写的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电力机车和铁道车辆等专业的实验教材,主要介绍电子技术课程实验的相关内容,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和仿真实验平台简介等,部分实验给出了Multisim13.0仿真,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完成各种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书中最后给出了课程设计题目并提示了设计方案,以促进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提高。本书也可供从事电子电路设计、研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教材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材。主要内容为:一、讲述简易的四部和声写作的理论基础知识;二、和声写作与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及实践运用。本教材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理念,增补了一定数量的分析谱例及课后习题,为的是让学生能更多地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与运用,接触更多的优秀作品及和声的运用方法;增加了“音响听觉练习”的课堂训练,以便使和声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和声音响效果结合起来,训...查看更多
  2. 本书自2009年2月出版发行以来,在广大和声爱好者及高校音乐专业和声教学的使用过程中,虽然得到了业界朋友,尤其是地方高校音乐院系师生的较高评价与肯定,但同时我们从中也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不足。为此,我们在保持原版基本知识体系与结构框架的基础上做了更为细致的修订,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理念。本书由原版的十六章修订为十八章,并增补了一定数量的分析谱例及课后习题,为的是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接触更多的优秀作品,掌握和声的运用方法。此外,还增加了“音响听觉练习”的课堂训练,以便使和声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和声音响效果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对和声音响的感知、辨别与运用能力。


    编  者
    2014年1月
    ...查看更多
  1. 第一章  绪论——多声音乐简史
      学习目的
    和声是多声音乐的音高组织形态,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多声音乐的起源及其发展简史。
    一、多声音乐发展脉络
    1. 原始形态的多声音乐
    和声起源于以音程关系为基础的不同声部的结合,可以说,多声部音乐的出现催生了和声的萌芽。
    在世界各地的民间,原始形态的多声或有多声因素的音乐在有记载的奥伽农(Organum)之前就已经(如大混唱中出现的支声性或接应性声部)出现了。如例1-1。
     
     
     
    2. 专业多声音乐的萌芽(850—1300年)
    早期多声部音乐的基础是单声部音乐,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以四度、五度、八度等平行音程为主的“奥伽农”(最早有记载的多声音乐形式称为奥伽农)。
    多声部音乐自9世纪中叶的理论著述中有关谱例开始,到13世纪末的四百多年间,从二声部平行奥伽农到三、四声部及少量的更多声部音乐形式,经历了最初的发展阶段。如:
    (1)平行奥伽农。
    例1-2:
     
    (2)斜向奥伽农。
    例1-3:
     
    (3)变化的四声部平行奥伽农。
    例1-4:
     
    (4)11世纪的反向奥伽农。
    例1-5:
     
    这一时期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多声音乐的出现,在它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和声的最初萌芽,并展示了欧洲多声部音乐的广阔前景。
    3. 专业多声音乐的形成(1300—1600年)
    从14世纪起,“新艺术”风格以法国、意大利为中心,在多声音乐创造中出现了一批同世俗诗歌体裁相适应的新的乐曲类型和乐曲结构;同时,随着音乐理论的发展,节奏的自由和多样化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点,多声音乐创作中的和声观念、和声形态也有了新的显著的发展,作品中反映出了许多新思想、新手法,如赋予弥撒曲以当时罕见的四声部组合形式等。
    始于13世纪末、鼎盛于16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是音乐史上百花盛放、硕果累累的重要阶段,尤其是16世纪,由于声乐复调发展的高潮而被称为“复调音乐的黄金时期”。同时,在多声音乐写作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风格,如通过对变音的运用与终止的格式而逐渐由调式化音乐向大小调式集中,模仿复调与和弦式织体常在同一作品中作为对比的音乐风格而出现等。
    这一时期人们认识到了三度音程的地位和作用,预示了三和弦在实践中的运用,逐渐禁用平行五、八度,四声部音乐得以确认。
    这期间意大利音乐理论家查理诺(Gioseffo Zarlino,1517—1590年)奠定了大小调调式的体系基础,它的《和声规范》强调了和声进行中的变化,把和声观念明确地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拉莫(Jean-Philippe Rameau,1683—1764年)之前最重要的涉及和声理论的著述。
    4. 多声音乐的成熟发展(1600—1830年)
    法国理论家拉莫是大小调式和声理论的奠基人。他的《和声基本原理》《和声原理的论证》等著作从律学上论证了和声的音响,确认了三度和弦(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等)的原位与转位及三大功能的划分与终止式,创立了关于主调音乐中主、属、下属和弦及其他和弦的关系的理论,提出了可由和弦功能的改换而获得转调的思想等。这是对前人研究的一次系统的总结。
    经巴洛克、古典乐派时期的发展,音乐如同其他艺术一样,也出现了歌剧、清唱剧、大合唱、奏鸣曲、协奏曲和前奏曲等各种不同风格的多声音乐作品,这些创作使得以传统和声为基础的多声音乐发展到了最高峰。
    5. 多声音乐的嬗变(1815—1900年)
    古典乐派时期和声发展到高峰期,中晚期逐渐打破传统规则禁区,如到贝多芬晚期的和弦块的使用等,之后到19世纪末,和声体系已由早期的自然音写作风格,逐步演变为高度半音化作曲技法。浪漫乐派、民族乐派,半音、变音、离调、转调甚至无调性等近现代手法逐渐发展起来。
    瑞士音乐家恩斯特•库尔特(Ernst Kurth,1886—1946年)则从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音乐中看到了传统大小调和声的危机。
    如果说查理诺、拉莫等音乐理论家在对大、小调功能体系的奠基、完善、归纳总结等方面做出了贡献,那么库尔特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到了大小调和声体系的危机。
    瓦格纳之后,大小调和声在音乐中的统治地位,虽然受德彪西为代表的和声革新浪潮的冲击而让位于其他的写作风格,但作为一种高度成熟的体系、一种客观存在于大部分已有音乐文献之中的创作原则,它仍然在相当广泛的领域中发挥着作用。一般的音乐教育都把大小调和声作为基础课程之一;对于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学家的培养,这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而为数不少的一批作曲家,仍然部分地甚至全部地采用大小调和声技法进行创作。
    二、学习和声需具备的基本条件与方法
    1. 基本条件
    (1)熟练掌握音乐基本理论(乐理)知识。
    (2)有一定键盘乐器的基础。
    2. 基本方法
    (1)理解和掌握每个章节的基本理论和全部内容。
    (2)加强四部和声写作、键盘弹奏与和声分析的练习。
    (3)经常性地进行和声听觉训练。
    ...查看更多
  1. 第一章  绪论——多声音乐简史 1
    第二章  和弦与四部和声 5
    第三章  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 15
    第四章  同和弦转换 26
    第五章  三音跳进 31
    第六章  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38
    第七章  终止式 48
    第八章  正三和弦的六和弦 54
    第九章  正三和弦的四六和弦 65
    第十章  和弦外音 79
    第十一章  属七和弦 91
    第十二章  Ⅱ级三和弦与七和弦 111
    第十三章  Ⅶ级三和弦与七和弦 125
    第十四章  Ⅵ级与Ⅲ级三和弦 136
    第十五章  守调模进 153
    第十六章  副属和弦 160
    第十七章  近关系转调 178
    第十八章  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基础知识 196
    附    录  和声分析谱例 201
    参考文献 216
    ...查看更多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