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存真集——纪念陆林先生

    作者:杨辉,王卓华,裴喆,张小芳,胡瑜

    本书是一本纪念已故南京师范大学陆林教授生平与治学精神等方面的文集。陆林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古典戏曲理论和文献研究、明清文学史实和实证研究、明清文言小说整理研究。书稿分为“生平、哀挽”“纪念与回忆”“著作评论”“陆林先生年谱”“附录”几个部分,汇集了陆林的老师、同事、学生、好友等众人的悼念追怀文章以及对其著作的评论,从先生兢兢业业治学、勤勉坚毅为人以及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多角度进行评价与讲述,正面讴歌了我国一位勤奋且有建树的教育工作者良好形象,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和保存价值。

  • 中华文化视域下民族镜像的传播

    作者:宋泉桦 著

    本书基于社会文化理论,从议程设置出发,对大众的认知结构、表达态度、行动方向进行探索。结合现实案例采用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文献综述法和数据分析法,围绕中华文化视域下镜像缘起的问题,对表象世界、内在精神、互动缘起、意义生成展开深入研究。本书通过实验证明:当代传播中民族镜像实质是借助媒介培养,使大众不断接近第三者——集体镜像的成长过程。

  • 弘扬长征精神 争当时代先锋

    作者:田永秀 主编

    前  言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中共教育部党组也将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作为2016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如何培养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尤其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于这些问题,目前研究成果丰硕,各个高校也有自己比较好的做法。西南交通大学历来重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先后在邓小平故里、朱德纪念馆、四川保路运动史事陈列馆、建川博物馆等单位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教育效果良好。2016年恰逢中国共产党诞辰95周年和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伟大事件。红军长征经过四川多地,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资源。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以“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为契机,以“踏寻红军足迹、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实践教学活动。
    这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将理论研究和实践体验相结合,将历史文献、影视资料、纪念场馆与高山峡谷等资源深度融合,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整合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将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生动化和深刻化。2016年3—5月,面向西南交通大学全校学生,举办“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文献,撰写小论文。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信息中心准备了上百种与长征相关的历史文献、著作等资料,供学生查阅,目的是倡导学生读文献,做研究,写论文。最终共收到小论文2 913篇,从中遴选出90余篇优秀小论文,结集出版。在论文入选的同学中,组织了30余人的团队“踏寻红军足迹,重走长征路”。2016年6月4—5日,西南交通大学师生一行39人,来到距成都200多公里的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师生们首先参观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回到历史现场,亲见亲历历史过程,感受和体会当年红军的艰苦奋斗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然后,同学们前往大渡河畔,感受大渡河水的汹涌。再登上安顺场附近的马鞍山,“重走长征路”,踏寻红军长征的足迹,亲身体验红军长征的历史。
    在参观体验之后,为了加深同学们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理解,在晚上组织了讨论。1935年5月,当中国工农红军翻越马鞍山,开赴安顺场时,蒋介石和四川军阀均抱有很大的幻想,想把红军当作“石达开第二”,消灭在大渡河畔。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却没有重蹈覆辙,为什么?同学们饶有兴味地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党的正确的民族政策,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在这典型案例的发生现场,进行精彩的案例剖析,使同学们加强了理论思考,坚定了信念,进一步了解长征的历史,深入理解长征胜利的原因,深切感悟长征精神。
    本书集结的90余篇文章,是西南交通大学师生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论文,以本次活动中评选出来的同学们的优秀小论文为主。同学们的文章描绘了他们眼中的长征,表达了同学们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这些文章虽然文笔稚嫩,也不乏不准确或不妥之处,但代表了西南交通大学师生对中国共产党、对红军长征的崇高敬意。为了真实地反映同学们的思想和感悟,指导教师仅稍加润色,做了个别修改。如有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为西南交通大学“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优秀征文作品汇编。西南交通大学积极开展“经典阅读”活动,每年面向全校师生推出“96本经典阅读推荐书目”,书目发布后,得到师生广泛关注和踊跃阅读,并将阅读体验诉诸笔端,撰写读书札记。本书遴选其中优秀作品结集出版,其作者主要为西南交通大学的在校学生及教职工,所品读著作有《论语》《浮生六记》《雪国》《查令十字街84号》《瓦尔登湖》等,各篇书评内容积极,思想向上,透...查看更多
  2. 经典悦读
    当下全社会读书的情形令人担忧。一方面,物质化、商业化和世俗化势不可挡,享乐至上和娱乐至死大行其道,新的“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相当一部分人几乎不读书;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普遍的数字化,以及因电子浏览器和智能终端的广泛使用带来的阅读媒介多样化,使阅读越来越变得快餐化、浅表化和碎片化。大量的人群特别是青年人,将大把大把的时间耗费在武侠小说、玄幻小说、漫画、游戏上,或沉迷于看盗墓、读穿越、上微信、刷微博,从一个朋友圈切换到另一个朋友圈。为数不少的人虽然每天花费不少时间读报纸看杂志,了解新闻资讯,但主要关注的是事情、事件的发展、经过和结果,他们更可能感兴趣的是各种奇闻逸事,一些人更愿意围观各色低俗、庸俗和媚俗的娱乐八卦。这些阅读行为,一言以蔽之可称为“浅阅读”,恰如雅斯贝尔斯多年前感叹过的情形:人们草草阅读,只知追求简短的、能快速获知又迅速遗忘的讯息,而不是能引起反思的东西。
    “浅阅读”风气的泛滥,有识之士不可不察。信息爆炸和阅读媒介的日益多样化,乃是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之使然,个人顺应此种趋势而动,当属自然。阅读本是十分个人化、个性化的事情,选择什么内容阅读是个人自由,采用什么方式读更是个人权利。但须明白,对于“阅读”这一行为的意义评判,不能仅仅停留在个体层面,阅读背后还关涉国家和民族。“浅阅读”的先天缺陷显而易见,即快速(即时性)、快感(娱乐性)、快扔(浅显性),以及快餐化、平庸化和碎片化。“浅阅读”势必给阅读品质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对个人而言,惯性的“浅阅读”式读报、读图、读网等行为一旦形成,将使阅读止于资讯获取和字面意思,难以进行深入思考;若全社会“浅阅读”风气盛行,势必助长浮躁心态和功利取向,势必侵蚀和拉低整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高度。
    当然,“浅阅读”毕竟也是一种阅读,不能武断地加以否认和排斥,但应尽最大努力引导,将其引向“深阅读”。一位作家说得好,文化不体现在一个国家高楼大厦的多寡,也不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基本建设,但一定关乎一个民族的魂魄和整体素质。文化培育和葆持,精神提振与光大,需要沉静潜心的“深阅读”。其中,“经典阅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深阅读。众所周知,但凡称得上“经”称得上“典”的,都代表了所在时代的最高智慧。经典是经受住岁月考验而历久弥新的人类精华,值得用心去“深阅读”。但说到读经典,很多人很可能因其太过博大宏阔或高深艰涩望而却步。
    诚然,阅读大部分经典确非轻松,当读者的学识积累和思维训练尚未达到应有程度,要读懂进而领会先贤圣哲的闳博睿思和学理旨趣,注定是个艰辛和充满挑战的过程。然而,正是因为经典本身的博大精深和阅读过程的丰富性、挑战性,才可带给读者最大程度的收获与享受。实际上,经典是可以“悦读”的,只是其“悦”不同于一般快餐读物浅薄的感官享受,而是体现为读者与作者间思想共鸣的“愉悦”和读者精神超拔的“喜悦”。经典“悦读”至少可在“知”“情”“意”“志”四个层面上展开。
    在“知”的层面上,经典阅读过程中认知的深化和知识的拓展,使人有“悟悦心自足”的释然。英国伟大的思想家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说的就是读书的妙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更是对读书的极致推崇。经典是人类精神遗产的宝库和人类文化学术轨迹的里程碑,是书之上品和极品。阅读经典不仅有助于扩充知识,还有助于知识的专精、广博和贯通。更重要的是,对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深刻的体悟,对“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的世风有更敏锐的警觉,对光怪陆离、神奇诡谲的大千世界有更透彻的洞察。阅读经典可以使人思维更细密,视野更开阔,胸襟更博大,使人能在多元中把握主导,在多样中把握均衡,在多变中把握趋势,避免在选择中不知所措,在决断前迷惘茫然。经典悦读之“悦”,在于增广见识,培养智识,在于知古博今,消弭浅薄、固执与偏见,通晓人间正道。经过潜心研读,若能做到见微知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在本原中丰盈感性,在拓展中增强理性,在变通中提升悟性,“悦读”自当精妙绝伦。
    在“情”的层面上,“悦读”是心的怦然,或如王安石的“两山排闼送青来”,抑或是皇甫冉的“闲看秋水心无事”。读书素来是一件雅事,是足不出户的旅游,书中江山多娇,风景独好。书间如梦,沉醉其中,捧腹开怀,乐而忘忧。阅读还是一种精神览胜,由于经典著作寄托着作者最真实、最深刻和最丰富的情感,书中人物的一颦一笑,一嗔一怒,痛苦与欢乐,恐惧与平和,卑微与崇高,苟且与担当,以及种种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和爱恨情仇,都可以通过阅读来感受。书中的情怀与思想、跌宕与精彩,让人拈页展颜,击节叹赏。读者极有可能因书中的警策隽语、独识灼见和奇思高论,开心窍,启灵性。阅读还能将情感融入自我生命,升华自我人生。阅读中有泪水,有感动,有思索,有震撼,生活在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历经了尘世劳碌或渡尽劫波,若个体心绪与书卷哲理结合,超拔的心境和顿悟便油然而生。阅读使自我平凡的人生不断放大,让人变得顶天立地;同时,又把人生还原成庸常,让人变得渺小而谦卑。读者通过这样的“阅读人生”嬗变,完成自身的精神发育。
    在“意”的层面上,“悦读”表现为“会意”的欣然。卡莱尔说过,书籍里横卧着历史的灵魂,读经典就是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高尔基进言,当读一本好书的时候,你就在和很多高尚的人对谈。阅读之所以能成为“悦读”,实为精神和精神的对话,灵魂与灵魂的交流。读者与作者就像两个忘年好友,穿越时光隧道,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读者心智成熟而沧桑的人生经验与书中的观点要旨水乳交融,人与书浑然一体;同时,对先贤圣哲的妙谛心领神会,灵犀相通。阅读中“会意”的生发,实际上已加上了读者自身的体悟和创造。易卜生曰:“不仅作家在创作,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像诗人。”阅读不是被动地接受,更不能迷信权威,膜拜经典,让自己的大脑和思维成为别人文本的跑马场。阅读是一种再创造,诚如鲁巴金所言:“读书就是借助他人的思想,开发自己的思想。”通过存养诘辩,质疑问难,解构建构,推陈出新,实现从“我注六经”向“六经注我”的飞跃。
    在“志”的层面上,“悦读”体现为“高贵”的泰然和怡然。《说文解字》曰:“志,从心之声。志者,心之所之也。”“志”超越功利,追随本心,不忘初心。读者通过经典去缅怀与感受那些古往今来仁人志士鲜活的人格风范和精神风骨,明志立志,且知行合一,毕生践履。在众多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中,左丘明的《春秋左传》、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及奥格·曼狄诺的《羊皮卷》,都是“明志”的典籍。屈原的“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及郑燮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还有海明威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垮他”等名句,也是励志的绝佳箴言。坚持阅读经典名著,有意识地吟诵这些名言名句,并自觉将“志”贯注其中,志存高远,可以涵养自身的浩然之气。
    综上,在“知、情、意、志”四个层面上,经典“悦读”的“悦”体现为释然、怦然、欣然和怡然。需强调指出的是,追求经典阅读的“悦读”境界,需要下大力气和苦功夫。特别地,作为学术共同体和社会灯塔的大学,作为培养青年和未来接班人的大学,应当切实地担负起应有的引领责任。有鉴于此,西南交通大学近年来大力开展“经典悦读”活动,并先后推出了经典阅读推荐书目2014版、2015版、2016版。今后还将根据师生的阅读反馈,不断修订、补充和完善,适时推出年度推荐书目。学校倡导“经典悦读”活动,旨在扭转当前大学生浅表性、碎片化的阅读倾向,倡导严肃认真的深度阅读,重申读书本然的价值性。同时,在潜心研读的过程中,体悟高层次审美愉悦。活动开始后,学校官网主页专门开设“经典悦读”栏目,不断刊出高质量的读书心得、书评及随笔。虽然有些文章提及的书并非在学校推荐书目中,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已实现了活动的初衷,即以推荐书目为引导,激发师生对书的热爱和对阅读的热情。这套丛书的出版,就是我们倡导“经典悦读”的阶段性成果。 
    衷心希望“经典悦读”系列丛书的出版,能为书香社会的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希冀读者能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真正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并尽享读书带来的无穷乐趣。


    徐 飞  博士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
    ...查看更多
  1. 目  录   CONTENTS
    001  经典悦读                                徐  飞
    001  金玉卓:《左传》漫谈
    007  黄鑫桂:笔墨珠玑,好一场若梦浮生
    ——读《浮生六记》有感
    013  罗宇靖:时间中的大智慧
    ——读《时间简史》有感
    019  周  姝:踏过三洲且吟行
    ——读《苏东坡传》有感
    025  王文双:一部叫作《史记》的书
    032  王楚可:于浊世中做一逍遥人
    ——读《我是猫》有感
    038  卢学民:再读《围城》
    044  谭  笑:铭记苦难中的知青精神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052  王  轶:从颠覆到选择
    ——读《进化》及相关书籍有感
    060  王喆桅:《生命是什么》读后感
    066  陈晓峰:层雪飘渺于虚无
    ——读《雪国》
    071  王  鑫:读《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有感
    077  刘媛媛:本能与规则
    ——《蝇王》读后感
    084  高  峦:诗三百,思无邪
    090  靳籽玉:美,与悲剧
    ——关于《边城》的一点想法
    097  孙文斌:《美的历程》读后感
    103  巫烁理:《孤独深处》读后感
    109  王浩然:生活不止“六便士”,还有“月亮”
    116  裴  霞:纸短情长
    ——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
    122  崔  倩:重读《论语》有感
    128  周欣然:梦里不知身是客
    ——读《浮生六记》
    133  牟  筱:肉眼看不见的东西
    ——读《小王子》有感
    138  杜明阳:见信如晤,以之为检
    ——读《十九札》有感
    143  张紫竹:如  梦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
    148  覃柳静:《数字化生存》读书笔记
    154  林静英:愿生如夏花般绚烂
    ——读《活着》有感
    157  冯  越:读《瓦尔登湖》有感
    161  曾向阳:勇者无惧
    ——读海明威《老人与海》有感
    168  附  录
    ...查看更多
  2. 徐飞:男,1964年出生,汉族,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常委、校长。主要研究领域:战略管理,博弈论,战略联盟与竞争战略,创新战略,创新思维与战略领导力。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