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四川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操作规程

    作者:四川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总站, 主编

    本规程是根据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四川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操作规程〉编制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四川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总站会同有关单位编制的。本规程共分七章及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招标准备阶段、招标阶段、开标评标定标阶段和后评估阶段等。

  • 桥梁施工安全

    作者:张明锋

    “桥梁施工安全”知识是桥梁工作者必备的知识。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桥梁建设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大量的桥梁涌现在祖国的大地上,为祖国的交通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桥梁事业的发展,桥梁建设中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适应桥梁建设单位和职业教育的需要,我们结合当前国家制定的与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施工规范、标准等,编写了本书。
    本书以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培养学习者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为目标。本书编著过程中的着重点在于通过“案例引入,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把安全知识与案例、图片结合,使生硬死板的安全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学习者能轻松地理解掌握桥梁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知识。同时还设计了技能训练和相关知识环节,以提高学习者的技能水平,拓展学习者的知识积累。本书可作为大中专土木工程专业施工安全课程的教学用书,同时也可作为从事桥梁施工或其他工程建设人员进行安全作业和安全管理的参考用书。
    本书由武汉铁路桥梁学校张明锋主编。武汉铁路桥梁学校卢刚编写了情境一、四、九,武汉铁路桥梁学校张明锋编写了情境二,武汉铁路桥梁学校周华编写了情境三,武汉铁路桥梁学校张震宇编写了情境五,武汉铁路桥梁学校王伟编写了情境六,中建三局路桥分公司毛晓晴编写了情境七,武汉铁路桥梁学校李金星编写了情境八。全书由中铁大桥局集团公司安全监察部副部长高云高级工程师主审。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武汉铁路桥梁学校许多老师和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同时也得到了中铁大桥局、中建三局路桥分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们的支持和帮助,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感谢本书所列参考文献的诸位作者。
    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的不足和疏漏在所难免,谨请广大读者提出批评和改进意见,以便进一步提高本书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 砌体结构抗震鉴定评估方法及应用

    作者:苏启旺, 著

    本书是土木工程抗震鉴定实用图书和计算方法指导书,属高校工民建专业方向著作。目前,我国现行抗震规范采用“三水准”抗震设防,而如何判定砌体结构能抵抗的地震强度和评估其是否达到“三水准”目标要求就是本书的出发点。本书结合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现状,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方法和数据,通过数值模拟,对影响抗震墙基准面积率取值的因素进行讨论,对抗震墙基准面积率的取值进行改进;分析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不足,对规范中关于砌体结构高度、层数限值及构造柱设置的规定提出改进建议。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论文集是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建筑热工与节能委员会2017年年会会议论文集,全书共分为几大部分,主要为各个相关专业的论文合集,以及一些最新的成果研究。其主要内容涵盖:1.建筑热工与节能设计研究;2.建筑热湿环境与评价;3.建筑围护结构热湿迁移理论与计算;4.建筑保温防热、防潮技术;5.绿色建筑设计研究;6.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7.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8.建筑能源系统与可再生能源应用。本书的出...查看更多
  2. 前  言
    建筑热工学是研究室内外热湿作用对建筑围护结构和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的科学,是建筑物理的组成部分。降低建筑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宜居生活环境向往也是人们之需求。低能耗宜居的建筑环境营造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体现。当前绿色建筑在全国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建筑热工学发展也持续在节约能源、优化人居环境等方面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同时大量的工程实践也一直在丰富着建筑热工学的内涵,伴随新的挑战,促进着学科的发展。为此本次全国建筑热工与节能学术会议主题定位为“低能耗宜居建筑营造理论与实践”。
    本届会议得到国内相关单位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支持与积极响应,共收到论文166篇,经专家评阅,最终确定122篇论文出版。论文集分为四个专题:建筑热工理论与节能技术46篇,建筑热湿环境与围护结构热湿迁移研究39篇,绿色建筑与低能耗建筑26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能源系统综合利用11篇。收录的论文覆盖面广,内容丰富而深入,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建筑热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为深入交流提供了平台,也为建筑热工的今后发展明晰了方向,也必将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做出积极贡献。
    本论文集的编辑出版工作是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建筑热工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的,同时得到了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建筑技术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学术委员会的专家为论文的评审工作做出了诸多贡献,保证了论文质量。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克服了时间短、工作量大的困难,夜以继日地为本书的如期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对他们的贡献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鉴于本次会议的论文数量多,时间短和囿于编者水平所限,论文集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提出批评指正。
    本论文集的出版受到国家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700106”的资助。


    论文集编委会
    2017年10月  
    ...查看更多
  1. 目  录
    专题一:建筑热工理论与节能技术
    双试验段热湿气候环境风洞 李令令,张磊,李琼,任鹏,赵立华,张宇峰,孟庆林 / 002
    极端热湿气候区气候规律探讨 董国明,刘大龙,刘加平 / 008
    围护结构用相变材料热工性能试验研究 任俊,陈喜明,王莹 / 015
    巴渝地区传统民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适应性 杨真静,徐亚男,田瀚元 / 019
    关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几个问题思考 高庆龙,冯雅 / 026
    气候变化下的建筑气候区划研究 王赏玉,李红莲,吕凯琳,杨柳,李兆楠 / 034
    呼吸式幕墙空腔通风量数值模拟计算研究 潘振,侯燕,管世强 / 039
    加气混凝土/石蜡复合建筑材料的有效导热系数 田帅奇,王晓,范利武,俞自涛,葛坚 / 044
    建筑能耗模拟的标准化方法及其意义 赵江山,田志超,石邢,金星,周欣 / 049
    经济型住房微正压通风的CFD模拟与分析 曲凯阳,刘琳,刘月莉 / 054
    粒径和填充厚度对气凝胶玻璃的性能影响研究 吕亚军,黄仁达,吴会军,王小瑞,周孝清 / 059
    极端热湿地区建筑气候分析与设计策略初探 黄明,李琼,徐云飞,孟庆林,赵立华 / 067
    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导热和强度实验研究 钟支葵,吴会军,周孝清 / 071
    适用城市能耗模拟的人员密度设定方法研究 武玥,石邢,金星,周欣 / 076
    淋水对城市沥青路面热工特性的影响 李琼,罗中良,孟庆林,汪俊松 / 081
    滨江住区的容积率与江风渗透能力的关联性研究 
    —— 以武汉滨江居住区为例 夏小馨,陈宏,刘磊,张家驹 / 086
    温和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编制相关问题探讨 温会茹,杜小光,李燕微 / 092
    双层通风青瓦屋顶被动蒸发冷却研究 赵群,沈莉莉,李峥嵘,赵晋鹏 / 096
    西安市自然通风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研究 董玥,闫增峰,薛芳慧,王宁 / 100
    设施遮阳与绿化遮阳的节能效果对比研究 肖雪飞,龙恩深,金正浩 / 105
    极端热湿地区湿负荷计算方法研究 宋雪丹,刘艳峰,王莹莹,王登甲,刘加平 / 111
    物理模型简化对工业厂房室内自然通风数值模拟的影响 韩雪颖,李琼,孙文龙,黄挺 / 116
    西部地区相变蓄热通风复合降温效果研究 刘江,刘衍,杨柳,侯立强,刘加平 / 122
    装配式复合墙体系围护结构热桥分析 朱晓琳,胡冗冗 / 131
    反射隔热涂料对建筑隔热性能的影响研究 张贺,傅秀章 / 135
    基于MATLAB的底层地面热流分析及节能优化 陈其龙,赵西平,胡文斌,郝际平 / 140
    基于风环境的北方农村院落平面布局研究 王皎,黄锰,金虹 / 147
    低空遥感影像的自动拼接与配准研究 任鹏,张欣欣,袁旭,孟庆林 / 154
    电致变色玻璃研究及应用现状 李岩,任鹏,孟庆林 / 159
    严寒地区夹心墙热桥形成原因分析及改进 刘琳,曲凯阳,刘月莉 / 164
    自然通风下外窗性能对广州住宅建筑空调能耗的影响 骆诗哲,孟庆林 / 170
    办公建筑不同窗口形式自然通风规律研究 郭雷,武艳文,杨柳,刘加平 / 174
    城市化对城、郊冬季太阳辐射差异影响分析 贾晓伟,刘大龙,杨竞立,赵辉辉 / 180
    城市热岛对不同建筑类型的能耗影响 杨小山,金涛,姚灵烨,朱春磊,彭立华 / 184
    参数化在建筑外遮阳优化设计中的运用 曾小洲,赵立华,蒋毅,申杰 / 188
    高热舒适条件下建筑节能优化分析研究 仓玉洁,罗智星,杨柳,刘加平 / 193
    规划引领与多维管控视角下城市风道规划应对策略研究 高月静,赵敬源,赵盼 / 200
    嘉兴市农村住宅几何信息域相似性研究 顾绎菲,杨利斌,齐锋 / 206
    建筑节能气候区划方法的发展与现状 白鲁建,宋冰,杨柳 / 213
    拉萨城镇住宅冬季墙体热工测试研究 王文超,何泉,刘大龙,朱新荣 / 218
    麦积山所修栈道对洞窟内太阳辐射的影响 薛芳慧,闫增峰,董玥,王宁 / 222
    广州地区户间能耗差异初步研究 冯璐垚,赵立华 / 227
    温州市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实施细则中建筑专业要点与分析 曾理,万志美,徐建业,林胜华 / 233
    住宅建筑的气流组织研究 刘双胜 / 236
    西安市酒店类建筑能耗分析 南倩,闫增峰 / 242
    西安地区居住建筑朝向调研统计研究 田悦丰,闫增峰,薛芳慧,王宁,董玥 / 247
    专题二:建筑热湿环境与围护结构热湿迁移研究
    北方冬季采暖前后的人体热适应性分析 纪文杰,万瀚隆,曹彬,朱颖心,林波荣 / 252
    重力影响下的毛细吸水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冯驰,Hans Janssen / 256
    我国某机场航站楼室内环境质量测评 张德银,林波荣,黄彦祥 / 260
    夏季两种模式架空地面室内热环境的实验研究 钱慧博,唐鸣放 / 265
    基于主观反馈的室内环境控制新方法 张小曼,林波荣 / 269
    严寒地区冬季农村老年人居住建筑温热环境调研 张会波,邬夏,吉野博,张金峰 / 276
    利用优选的平衡含湿量拟合等温吸放湿曲线 崔雨萌,孙立新,冯驰 / 281
    木质室内环境内人员心理反应的性别差异 张熙,连之伟,尹杰,Joseph Allen / 286
    围护结构内表面辐射率与人体热舒适关系的理论研究 卢素梅,孟庆林 / 292
    外保温系统保护层的湿特性控制指标探讨分析 孙立新,李艳娟,周辉 / 297
    中小学生学习效率与温度关系的实验研究 许延超,王登甲,蒋婧,刘艳峰,刘加平 / 302
    多孔建筑材料热湿耦合传递实验研究 王友辉,韩晓烽,徐旭,范利武,俞自涛 / 308
    多孔建筑材料逐时刻蒸发量计算模型的研究 王志刚,赵立华 / 313
    透水砖含水率测试标定方法研究 莫馥任,赵立华,张磊,汪俊松 / 318
    高湿墙基下空斗墙与实砌墙传热实验对比 孔振懿,李永辉,冯世虎 / 324
    陶土砖对改善农村住宅地面潮湿的模拟研究 方巾中,唐鸣放 / 328
    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防潮概论 徐洪涛,周辉 / 333
    中性环境下人体生理适应及主观评价研究 徐沁韵,杨柳,林宇凡,郑武幸,刘加平 / 341
    开敞式办公室夏季空调行为研究
      —— 以南京为例 刘天策,周欣,石邢,金星 / 346
    热景观刍议 叶海,罗淼,徐婧 / 351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站台热环境研究 白雪,白雪,赵立华 / 358
    关中地区乡镇办公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调查与测试分析 葛碧秋,赵西平 / 363
    建筑非绝湿地面热湿状态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王莹莹,姜超,刘艳峰,王登甲,刘加平 / 367
    建筑围护结构热湿模型建立方法及数值模拟应用 李昊阳,姜大 / 372
    城市化进程对热环境影响的WRF / UCM模拟评估:大连案例研究 郭飞,金云,祝培生,王时原 / 376
    城市局地热岛强度预测评价 姚灵烨,杨小山,金涛,朱春磊,彭立华,叶燕华 / 381
    南京城市局地热岛效应观测 杨小山,姚灵烨,朱春磊,金涛,姜之点,彭立华 / 385
    徽州传统民居冬季热环境改善研究 黄志甲,卓飞飞,石玉洋,鲁月红 / 389
    岭南地区水体对微气候的影响 李丽,曾志伟,周孝清 / 394
    长沙地区集中空调办公建筑热舒适现场研究 徐诚,翟永超,周翔,张慧,杨柳,刘加平 / 398
    建筑布局对室外风环境舒适性的影响分析
    —— 以南沟门水库管理站为例 郭华,陆平,何梅,方媛 / 403
    天津市水体周边夏季热环境状况调查研究 贾筱芸,王岩,李雅洁,武晶晶 / 410
    天津市机构养老设施冬季建筑热环境调查研究 王岩,杨明熹,冯思宁 / 414
    邢台市机构养老设施夏季室内热环境调查研究 李雅洁,王岩,武晶晶,贾筱芸 / 419
    天津市既有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现状调查研究 杨瑾霞,王岩,周晓杰,张敏 / 423
    快速城市化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分析 吕楠,赵敬源 / 428
    贵阳地区建筑幕墙建筑冬季热环境分析 胡文斌,姚羽镝,赵西平 / 436
    云南“一颗印”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实测与分析 杨冬兰,谭良斌 / 440
    居住区绿化对建筑热湿环境影响的测试分析 孟思佩,王金奎 / 444
    专题三:绿色建筑与低能耗建筑
    我国被动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对夏热冬暖地区适应性的分析 赵士怀 / 450
    加拿大的零能耗建筑研究 董靓,斯蒂芬•哈里森 / 456
    寒冷地区被动房节能设计关键问题讨论 孙弘历,林波荣 / 463
    PCM热物性对被动太阳房自然室温的影响 孙晓雨,段思迪,王馨 / 469
    原竹龙骨组合结构住宅中太阳能技术的应用 夏奇龙,赵西平 / 474
    夏热冬冷地区某低能耗办公建筑负荷情况分析 钟辉智,邱雁玲,冯雅 / 481
    交互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及探索 宋德萱,韩珊珊 / 486
    论美丽乡村建设中建筑物理环境的忧与患 周伟,张苏晖,段超,温又刚 / 490
    屋顶绿化结合夜间通风的被动降温研究 冉建东,唐鸣放 / 495
    屋顶绿化基质层热工参数随含水率变化规律研究 马路遥,张磊,张玉 / 500
    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气密性实测分析 杜争,袁涛,杨华秋,游晓静,杨芳 / 507
    回顾与展望:建筑智能化与绿色-智能建筑 宋德萱,张璐璐 / 512
    日本低碳建筑认定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叶海,徐婧,罗淼 / 516
    崖州合院天井尺度对通风的影响机制 刘向梅,刘加平,刘大龙,赵辉辉 / 521
    试探温和地区学校建筑绿建设计策略 吴茜,陈荔晓,杨春松 / 526
    寒冷地区高端商业写字楼绿色技术设计与实践 葛鑫,孟莹莹,段然,刘加根 / 531
    大气污染下住宅室内空气品质设计节能策略 杨玉锦 / 536
    寒冷地区夏季传统商业街污染物扩散研究 王琼,赵敬源,吴晓冬 / 541
    绿色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理念
    —— 以台达杯建筑设计参赛作品“青松自在”为例 田悦丰,闫增峰 / 545
    宁夏须弥山石窟窟区风环境测试研究 李昊,闫增峰,张君杰,吴楚雄 / 549
    以昆明为例浅谈温和地区绿色建筑设计 姜树新,吴茜,李晓琴 / 553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在广州地区的适用性研究 黄冬娜,赵立华 / 557
    绿色技术效果后评估研究 于晓敏,钟辉智 / 562
    不同类型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模拟分析比较 李智卓,刘铮 / 570
    被动式全装配民居节能设计策略研究 王冰冰,胡冗冗 / 574
    内蒙古河套地区低能耗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优化研究 金国辉,张东杰,崔宝霞 / 579
    专题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能源系统综合利用
    供应热电比对“热电协同”蓄能型联供系统节能率影响研究 魏志远,张堙,王馨,张寅平 / 586
    北京市农村地区煤改清洁能源供热改造实例研究 张群力,郝杨洋,孙东晗,聂茜 / 591
    高密度居住区形态与太阳能潜力关联性研究 史洁,朱丹,Maria Wall / 596
    热湿地区住宅自然通风与空调组合运行控制方法研究 刘露露,刘艳峰,王登甲,董宇,刘加平 / 605
    平板集热器热性能动态模型及实验验证 李皓月,龙恩深,周静 / 610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太阳日总辐射推算 于瑛,曹其梦,杨柳 / 616
    佳木斯草砖农宅优化设计 徐旭东,杨晶晶,杨柳,刘加平 / 620
    传统民居坡屋顶节能改造方案探讨 熊珂,杨真静 / 625
    四川嘉绒藏族传统民居环境适应性设计策略 罗能,王崇 / 631
    西藏传统民居外围护结构更新策略研究 赵盼,赵敬源,高月静 / 636
    寒冷地区被动式新风系统热损耗降低技术研究 王金奎,于沈尉 / 642
    ...查看更多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