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现代地理教学论 ——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

    作者:周申立 王佑汉

    本书是一本阐释地理课程教学方法的著作。具体内容包括启发式教学、自主教学、发现教学、掌握学习法、“学会关心”教育、学导型教学、模糊教学、成功教学等在内的十几种现代教学方法。此外,为使读者能深刻地理解这些方法,本书主要讲述了各种教学法的产生背景、起源与发展、理论依据与研究现状、教学策略、以及与地理课堂教学的结合,并通过较多的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说明了各种教学法的教学步骤,该书讲解具体清晰、语言通俗易懂,适用于大多数教育教学工作者和教育研究工作者的需要。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论略

    作者:霍芳霞, 编著

    本书是一本个人著作。以高等教育出版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为基础,注意吸收近几年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新成果,突出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政策及其方法论思想的分析和阐述,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及其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大思想观点,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

  • 企业发展理论与成长机理

    作者:徐飞, 宋波, 著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企业发展理论与成长机理,具体包括内生结构理论、外生环境理论、催生或然理论、企业DNA进化和系统理论、内生作用机理、外生发展进程、催生作用机理等内容。本书力求系统性与针对性,从系统视角出发,由内至外归纳总结企业成长的相关理论,介绍其内外作用及其催生机理,并结合现实案例佐证企业成长理论,能为企业成长理论研究领域的学者和其他对企业成长和发展感兴趣的读者,以及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有益的启迪。本书适合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及MBA、EMBA作为参考书,也可供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参考。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为与扎坝藏族相关的文史调查与研究综合汇编辑注本,它不仅是首本民国时期与扎坝藏族相关文献的编选合集,也是首本1949年后扎坝藏族研究专著与文献的汇编。全书分为上下二编,上编为“1949前扎坝片区珍稀文史资料辑要”,共编选收录民国文献(图书、期刊)近20种(册)中(含清一卷)与扎坝藏族相关联文章35篇(节);下编为“1949后扎坝藏族研究文献专题辑要”,其下分五小部份。全书辑求资料详实...查看更多
  2. 本书是由中国民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以下简称“非遗院”)焦虎三副研究员等数位专家与甘孜州政协蒋秀英等文史工作者组成康巴藏族传统村落文史调查编委会后组织编撰的首项成果,是康巴藏族传统村落调查“扎坝藏族传统村落”文史调查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文化研究中心2017年重点项目(编号:QYYJB1702)研究成果;更是我们积极响应《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加强党史国史及相关档案编修,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以及“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经典文献的保护和传播”等重要指示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根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而守护村落文明是留住乡愁的基石,正如冯骥才所言:“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本工程系响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全囯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冯骥才倡议的加大对中国传统村落调查与保护工作的指示,由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协和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共同发起并组织,由甘孜州政协与非遗院等机构共同实施。我们的计划是:
    近期:各方共同组织文化遗产、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学等方面的专家团队,在今后数年内,分批分次对甘孜州18个县筛选出的一批据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进行系统田野调查,以文字、图表、图片和视频等手段,对康巴传统村落的文史工作进行系统调查与记录。
    中期:成果物态化阶段。调查成果由甘孜州州政协文史委与非遗院和相关地方县政协部门、实际参与者共同组成联合编委会的名义汇编,分册以“康巴藏族传统村落文史资料调查与研究丛书”的形式正式出版;同时,结合艺术院校人才资源,在有条件的村落建立大学生美术写生(实践)、大学生乡村文化调查实践、文化(非遗)产业创新实践等基地。
    后期:文化扶贫与成果提升阶段。组织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工艺美术等方面的专家,对相关地区文化、旅游、乡村建设等事业有针对性的建言献策,提供智库指导;编辑实践活动中的影视作品,通过网络进行广泛宣传;以美术写生社会调查(实践)基地、文化(非遗)产业实践创新基地为基础,举办各类艺术展览,扩大社会影响,宣传弘扬民族文化,以文化支持扶贫,用文化促进脱贫,支持当地文化、经济事业的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由于道孚县扎坝片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加以扎坝藏族族群稀少,文化珍稀,而外界对之文化与历史详情至今了解不多,大范围与系统化的文史调查更是一直处于“空白”状态。近来,由于雅砻江水电站的开发,当地不少传统的扎坝村落面临搬迁,其历史沿袭的传统村落文化亟待抢救。所以调查工程将首期作业点选点于此。
    2013年5月,我们双方便组团进入道孚县扎坝片区,走进每处乡村,入村入户走访田野调査。本期工作工作人员如下:
    组长:蒋秀英,蔡景荣
    组员:焦虎三,杨天美,仲昭铭以及县政协文史委成员
    作为“康巴藏族传统村落文史调查工程”的首期工作,州政协高度重视,蒋秀英副主席率队,道孚县政协蔡景荣主席为此专门成立工作班子,抽调精兵强将,全力配合;非遗院派出了焦虎三副研究员、学术科研部杨天美与公益事业部仲昭铭组成调查组。首期工作得到了道孚县县政协的大力配合,派出专人专管。州政协蒋秀英副主席、道孚县政协原蔡景荣主席全程陪同并亲自参与调查,道孚县扎坝区党委政府全力支持,区党委陈亚平书记、李勇乡长亲自组织各乡村办公人员,统一在乡政府会议室开协调会,交流信息,安排工作;陈书记、李乡长每天还和工作组开碰头会,了解工作组困难,解决问题,为调查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在为期近半个月的调查工作中,调查组在道孚县扎坝片区每个乡做了大量田野调査,调査填写了一批传统村落调查表,录制了一批民歌、民谣与民间故事,还在道孚县上与县政协、文化、旅游、民宗等部门开了多次协作碰头交流会。
    最初,我们调查组计划其中一个方案是以民族志结合传统村落文化的模式编写此书,并计划在2015年内编毕出版。但因研究院杨天美同志赴美留学深造,仲昭铭同志又调入其他部门,人手严重不足;加上仅一次调査,就深广度而言,都算是触其皮毛,又因焦老师工作繁杂,此项工作便暂时停了下来。2013年年底,焦教授有一个“川西北民国珍稀文献辑注”的课题得以立项。2014年整整一年,焦教授都集中于民国川西北边疆文献资料的收录、整理工作。其间,査找了两千多册(种)民国文献,收录了与川西北边疆有关的一百多种资料,同时将“西康”也列入査阅工作,本书的编撰思路更转入以扎坝藏族为中心的文史资料调查与研究辑要,其中,调查部分主要针对民国文献,这一专项工作国内至今无人开展;研究部分主要针对1949年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这一汇总工作国内也没有人做过。
    2015年,春节刚过,焦教授便开始工作,好在过去一年査阅的民国文献和1949年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他在收集时早已分类归纳,大多同时转为电子版本,先期通读下大多又略有记忆,进展较快。3月初,仲昭铭同志加入编写工作,承担了下编“1949年后扎坝藏族研究与调查文献”与“扎坝藏族研究与宣传文章精选”的部分工作,工作进展顺利。从2月20日至3月底,约一个多月,本书便初稿成形。其间工作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焦教授为编撰好此书,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作为学者,他始终以严谨科学的态度,为此书的编辑等花费了很多心血,今年终以此成果回馈甘孜州这方土地,为我省、我州留下一部优良的文化历史集萃书籍,填补了空白。

    本书为与扎坝藏族相关的文史调查与研究综合汇编辑注本,它不仅是一本民国时期与扎坝藏族相关文献的编选合集,也是一本1949年后扎坝藏族研究专著与文献的汇编,辑求资料翔实,注求精其要点。全书分为上下二编,上编为“1949年前扎坝片区珍稀文史资料辑要”,共编选收录民国文献(图书、期刊)近20种(册)中(含清一卷)与扎坝藏族相关联文章36篇(节);下编为“1949年后扎坝藏族研究文献专题辑要”,其下分五小部分:1. 1949年后扎坝藏族研究与调查专著,共收录19本专著,均有简介并附详尽目录;2. 1949年后扎坝藏族研究与调查文献,按学科分为十类,共有文约382篇,每篇有摘要等概情,并附有注释,言明文中与“扎坝藏族”相关之观点内容;3. 扎坝藏族宣传与介绍资料,共收文97篇,均有简介;4. 扎坝藏族研究与宣传文章精选,共收(摘选)文12篇,涉及民族、历史、文化、旅游与宣传等方面;5. 本课题组扎坝藏族调查资料。
    我们希望该书,能为宣传康巴文化尽一份薄力,能为后人研究扎坝藏族提供些许方便,同吋,也为康巴文史调查与研讨工作打开一扇新的窗口。一方面真正达到“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目的;同吋,通过书中专家、学者大量的精辟言论,以及后期系列配套工作的开展,以文化支持扶贫,用文化促进脱贫,支持当地经济事业的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这对推进甘孜州和道孚县的文化建设,对保护和传承康巴藏族文化,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与民族团结,希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斯,我们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是值得的;面对康巴的大地与人民,我们所有的努力与付出也是应该的。
    本书时间跨度如此之长,梳理范围如此之宽,定有不少缺憾和遗失,万望读者指正批评。
    ...查看更多
  1. 凡  例 1
    上  编
    1949年前扎坝片区珍稀文史资料辑要
       明正番民 (淸)傳  恒    4
       横渡雅砻江 [法]古伯察    5
       河口横渡雅砻江 [英]威廉•吉尔  亨利•尤里    6
       明正改流记 傅篙炑    8
       道坞县 傅篙炑    9
       西康折多山顶由道坞、德格至察木多地名路程 傅篙炑    9
       道孚县风俗纪略 弁  言   10
       道孚县即道坞 胡吉庐   15
       雅砻江 胡吉庐   16
       道孚县视察报告 任乃强   17
       孚县扎坝乡 任乃强   25
       清代扎坝六村土司表(嘉庆之世) 任乃强   25
       雅砻江峡谷 任乃强   26
       鲜  曲 任乃强   26

       视察道炉甘德白瞻雅江七县报告书(选)
    刘衡如  杨子和  李章甫  郑少成   27
       西康泰宁实验区调查 踏  雪   28
       西康山地村落之分布 朱炳海   30
       康人之石屋 严钦尚   33
       康北的圣地——泰宁 尚  诚   35
       查坝调查记(选) 赵留芳   42
       雅砻江 李亦人   49
       道孚县 李亦人   49
       康  族 李亦人   50
       藏  族 李亦人   51
       明正宣慰使司 李亦人   52
       扎坝区喇嘛寺名称调查表 李亦人   55
       民国扎坝区喇嘛寺名称调查表 刘赞庭   55
       民国扎坝喇嘛寺名称一览表 佚  名   56
       民国扎坝面积调查表 佚  名   56
       扎坝乡 佚  名   57
       扎坝土司一览表 佚  名   57
       扎坝乡牲税表 佚  名   58
       民国道孚风俗 刘赞庭   58
       交通之皮船 刘家驹   59
       交通之隐患 佚  名   59
       道孚南路之交通 佚  名   60
       气  候 梅心如   60
       河  流 梅心如   61
       面  积 梅心如   61
       遇阻鲜水河 李承三   61
    下  编
    1949年后扎坝藏族研究文献专题辑要
    一、1949年后扎坝藏族研究与调查专著 64
    二、1949年后扎坝藏族研究与调查文献 95
    三、1949年后扎坝藏族宣传与介绍资料 261
    四、扎坝藏族研究与宣传文章精选 281
       藏彝走廊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李绍明  281
       试论康巴文化的多元性 林俊华  285
       关于康巴学几个基本概念的认识 林俊华  289
       扎坝“走婚部落”的历史与文化 林俊华  295
       “扎巴”族源初探 林俊华  304
       川西藏区的扎巴母系制走访婚 冯  敏  311
       立足现状  准确定位 肖兆飞  322
       食臭习俗的分布及成因初探 赵科峰  姚周辉  326
       石头与夯土的乐章 焦虎三  332
       孤岛中的“东方金字塔” 焦虎三  338
       走婚人家探秘记 焦虎三  341
       黑陶部落的最后传人 焦虎三  347
    五、本课题组扎坝藏族调查资料 353
    后  记 384
    ...查看更多
  2. 焦虎三(1968—),男,河南偃师人。国内著名的人文地理作家,知名民俗学者,羌文化研究专家。中国民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四川省社科专家厍成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学会会员,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艺术教育培训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大禹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成员、常务理事。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濒危文化的记录与研究工作。其人文地理专著被誉为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少数民族村寨调查研究在规模和内容上都有了新的突破”的代表性作品,本人被视为“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开创者之一”。近二十年来,一直从事羌族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工作,主编“藏彝走廊丛书”5部,已著少数民族研究专著6本;发表相关文章300多篇。

    仲昭铭(1990—),男,四川绵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干事。研究方向:羌、藏历史文化。
    ...查看更多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