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结构力学

    作者:刘蓉华, 编著

    本书内容涉及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静定结构位移计算、立法、位移法、矩阵位移法、结构动力学、影响线及其应用等。内容详实、语言精练易懂、每章开篇均指出了重点、难点以及知识点需掌握的程度,并给出了相关学习建议。

  •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作者:李慧云 张谊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也是一门主干课程,具有涉及面广、实践性强、时效性强等特点。本书在借鉴相关教材、规范、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湖北2018定额,将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考试所必备的知识体系与课程教学大纲和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中施工的知识点相结合,针对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的特点编写而成。本书共13章,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定额原理、工程计价依据、工程计价方法、建筑面积计算规则、土方工程计量与计价、砌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混凝土工程计量与计价、钢筋工程计量与计价、门窗工程计量与计价、屋面防水及保温工程计量与计价、装饰装修工程计量与计价、措施项目计量与计价等。本书既可以作为本科和大专院校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专业使用,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继续教育参考教材

  • 测量学(第4版)

    作者:李玉宝

    书稿是高等教育本科非测绘专业测量课程教材。内容包括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线、高程测量、测量误差理论、高斯投影、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等内容。新版本在原版的基础上将最新的测量仪器、测量手段的知识融入,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对学生接受新的知识和方法很有益。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自改革开放以来,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里程逐年增加、等级逐步提高。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隧道建设规模及其技术需求越来越大,公路隧道消防工程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书以公路隧道火灾特点以及公路隧道消防安全为切入点,借鉴了国内外关于隧道消防的先进理念,不仅探讨了山岭隧道、城市隧道和水下隧道的消防保护理论基础,而且还进一步剖析了隧道的消防保护及具体措施。同时...查看更多
  2. 前  言
    随着社会发展对交通状况需求的不断提高和工程建设技术的不断进步,公路隧道作为公路路线的基本组成部分,正与公路建设同步发展。由于隧道在特定条件下具有其他路线方案难以替代的作用,所以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各种公路交通隧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公路隧道在交通运输中承担着重要的枢纽作用,是众多可燃物的经过场所,而同时客流量大,人员、车辆集中,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财产损失严重,以及延烧时间长、交通长期中断的严重后果。随着国家和地方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逐步实施以及高速公路不断向山区延伸,在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公路隧道及隧道群已成为重庆、福建、贵州、云南、浙江、陕西、山西、广东、广西、江西等拥有较多隧道的省(直辖市、自治区)需要进行重点攻关的工程建设项目。本书以隧道的火灾形势与火灾特点为切入点,借鉴了国内外关于隧道消防的先进理念,不仅探讨了隧道的消防特点,而且进一步剖析了隧道的消防保护措施,同时通过对隧道消防技术保护的实例分析,试图构建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隧道消防技术保护体系。
    本书的作者来自于科研院所、高校、消防管理部门等。本书编写的具体分工为:第一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十一章由张泽江主笔编写;第二章由兰彬、张文华、张泽江主笔编写;第四章由张泽江、毛朝君、兰彬主笔编写;第六章由梅秀娟主笔编写;第七章由张文华、梅秀娟、兰彬、田聪主笔编写;第八章由兰彬、王文清主笔编写;第九章由甘廷霞主笔编写;第十章由梅秀娟、张泽江、兰彬、毛朝君、张文华、甘廷霞、谢乐涛、荣建忠、王新钢主笔编写;第十二章由王新钢主笔编写。
    本书为“公安部重点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02 ZDYJ015)资助。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国家《公路隧道消防技术规范》编写组的专家给予了许多无私的帮助与关心,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我们的学识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4年3月
     

    ...查看更多
  1. 第12章
    消防安全管理
    近几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的隧道火灾事故频发 ,已广泛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从1996年的英吉利海峡隧道火灾、2000年的奥地利萨尔茨堡州基茨施坦霍县山隧道火灾、2003年韩国的地铁隧道火灾到2004年中国的渝黔高速真武山隧道火灾、2008年京珠高速公路广东韶关段南行大宝山隧道火灾等事故,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以说,隧道火灾事故救援与高层建筑火灾一样,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消防部队探索和研究灭火救援技战术的重要课题 。
    12.1  隧道消防工程管理
    工程建设项目的消防管理与其他项目的管理不同,除了必须对设计、施工及验收等环节制定技术规范、规程进行管理外,为了确保消防专项工程的可靠性、完好性和合理的使用寿命,以及工程交付使用后的安全,还需要制定管理规程来规范隧道运营消防安全管理、消防专项工程维护管理以及灭火救援等 。为此,借鉴了《日本建设省道路隧道应急设施设置标准》和美国消防协会NFPA502《公路隧道、桥梁和其他有限制性通道的公路标准》的编制方法,从隧道运营维护中的消防安全管理、消防专项工程的维护管理和隧道灭火救援等三个环节作出规定,强调了隧道工程竣工验收前需要完成,且作为检查验收项目需要进行抽查验收的几项工作:一是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及责任控制措施;二是配置管理单位的灭火救援设备和个人消防防护装备;三是制定消防专项工程维护管理规程;四是针对隧道特点编制火灾应急处置程序和灭火疏散预案。
    12.1.1  隧道消防施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行政规章的规定,为了保证消防专项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由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消防专业承包一级和二级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消防专项工程施工,其项目经理、施工技术人员、施工工长必须经过消防专业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持有消防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岗位消防专业合格证书。隧道消防专项工程设计施工图是依据现行国家、行业、地方工程建设标准设计的,是施工的基本技术依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规定,消防设计应当由建设单位报公安消防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用于施工;施工单位应按照经审核批准的图纸施工,不应随意更改;确实需要变更的,必须由设计单位进行修改,公安消防部门重新审核批准后,方可变更 。
    “消防专项工程”包括在隧道消防安全布局、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等方面设置的消防设施和采取的技术措施,在隧道及其附属用房中设置的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及隧道消防应急设施等分项工程。施工图和设计说明书是消防专项工程施工的技术依据,规定了各分项工程、系统、设施的基本设计参数、设计依据和设备材料等;各分项工程的产品、设施、系统及其主要组件的施工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是设备制造厂根据其产品的特点和规格型号、技术性能参数编制的供设计、安装和维护人员使用的技术说明与要求,主要包括产品的结构、技术参数、安装的特殊要求、维护方法和要求等。这些资料不仅可以帮助设计单位正确选型、便于消防监督机构审核、检查施工质量,而且是施工单位把握设备特点和正确安装所必需的。其他有关技术文件还应包括消防产品明细表、施工程序、施工技术要求、工程质量控制制度、公安消防机构的建审意见书等监督审批文件、施工记录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验收表格等技术文件,由于不便一一列举,因而只作原则性规定,以利于执行。
    检验报告和产品出厂合格证是保证各分项工程所采用的消防设备、设施、产品和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消防产品质量标准的可靠的质量保证文件。消防产品属于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其产品质量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对已颁布实施国家标准的系统及其组件,必须出具国家法定的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机构的形式检验合格报告。对于阀门、压力表、管道过滤器、金属软管、管子、管件等,可以只提供生产厂家出具的检验报告、合格证。
    施工前对消防设施及其组件、管件和主要材料进行检查,看其是否齐全,是否符合设计选型,以确保施工及施工进度的要求。
    设计单位应向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使施工单位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设计意图,尤其是在施工难度比较大、施工各专业相互交叉等部位,以及隐蔽工程、施工程序、施工工艺、技术要求、质量控制等方面,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间更应加强交流、沟通,达成共识,以确保消防专项工程的施工质量。
    预埋件、预留孔洞是根据设计图纸在隧道土建阶段为消防专项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预留的,如与设计要求不符,必然会增加施工难度,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这需要建设、设计、监理、土建施工和消防施工等单位在实际工程中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以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12.1.2  消防专项工程调试
    消防专项工程验收前需进行系统调试,这是保证各消防设施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通常情况下,施工技术人员与调试技术人员不可能完全相同,甚至可能出现施工单位与调试单位不是同一个单位的情况。因此,只有备齐调试必需的技术资料,才能使调试人员准确掌握设备及其施工情况,能够了解施工人员是否按图施工以及施工质量如何,便于调试人员在调试中找准问题,为调试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消防专项工程施工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分项工程调试和联动调试。调试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各系统、设施及其组件安装到位,安装中需要进行的检验、试验已完成,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2)经检查,各系统、设施及其组件、主要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符合设计要求,且施工安装质量合格。
    (3)灭火系统中的灭火剂或进行调试、模拟试验用的灭火剂替代物的充装量应满足调试要求。
    (4)调试前应备齐技术资料和调试必需的其他工程施工技术资料。
    (5)各消防用电设备应供电正常,不应采用施工临时用电。
    (6)调试前应将调试所需的仪器、仪表安装到位,调试所需的检测设备应齐全。
    调试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非常强的工作。因此,要求调试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即调试负责人应具有消防专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熟悉各分项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工作和相应的技术规范、规程,熟悉系统及主要设备的结构、性能和使用方法,以避免调试时发生不应有的事故。另外,要做好调试人员的组织工作,做到职责明确,并按照预先确定的调试方案开展调试工作。
    消防专项工程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为竣工验收工作提供技术资料。提供完整的消防专项工程技术资料,说明工程已具备软件方面的条件。完整的技术资料是公安消防部门依法对工程设计、施工实施有效监督和组织竣工消防验收的基础,也是竣工验收时对工程质量作出合理评价的依据;同时,也是管理单位对隧道及其消防专项工程运营、维护、管理的必要条件。
    12.1.3  防烟排烟验收
    为了合理利用通风设备,降低工程投资,并最大限度地保证火灾时排烟风机能可靠运行,隧道排烟风机宜与隧道正常运营风机共用。由于隧道火灾烟气温度较高,起火区域内的风机容易被烧坏,因此设计时必须对直接暴露在火场中的风机考虑一定的富余量,对与高温烟气有直接接触的风机电动机、附属设备、零部件、外接配电线路提出耐高温要求。
    隧道排烟风机与一般建筑中的要求不一样。应根据公路隧道火灾烟气预测温度,对公路隧道火灾工况下运行的射流风机、排烟风机及烟气流经的风阀、消声器等辅助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其连续有效运行时间应大于人员疏散和应急救援的时间,且在烟气温度为250C时连续有效工作时间不应小于1 h。火灾发生时,合用风机应能在60 s内从静止状态转换到火灾不同阶段排烟所要求的运行工作状态。可逆式风机应能在90 s内完成全速反向运转。
    公路隧道采用射流风机纵向排烟时,风机不宜集中布置,应根据隧道长度、排烟和配电等要求分散设置。排烟风机的叶片应采用高温状态下不会降低功效和发生严重变形的金属材料叶片;叶片上宜添加磨损条或增加叶片间的距离。排烟风机中使用的消音器,其隔板中使用的吸音材料应为不燃烧、无毒材料,且能在250C的烟气中保持稳定。这里提出的要求是排烟风机的最低高温性能要求。对特别重要的隧道,如以客运为主的长、大隧道或水下隧道、长度超过10 000 m且交通量较大的山岭隧道等,防灾排烟风机的性能指标可根据工程需要而提高,譬如G65包头至茂名高速公路秦岭终南山隧道(左右洞各长18 020 m)的排风(烟)风机要求能在400C的高温下连续运行120 min。
    由于射流风机纵向式通风系统施工难度小、工程造价和运营费用低、活塞风利用效果好,从已建成和在建隧道的排烟设计看,其通风排烟合用系统运用的最为广泛。
    风道内表面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防烟排烟系统的运行效果。风道内表面平整、清洁、无裂纹、无渗水,水平风道设有一定坡度的排水纵坡,能够保证不增加气流阻尼,确保风道的严密性、无积水,以达到预期的防烟排烟效果。工程施工中经常遇到风道与金属风管连接处未作预埋处理,或预埋位置、尺寸不正确而给施工带来困难的情况。鉴于此,为确保风道与金属风管连接严密,第2款规定了风道与金属风管及其部件连接时的预埋要求。风道伸缩缝的设置形式较多,施工时应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伸缩缝,且还要保证其不渗水、不漏风。火灾时,风道直接承受高温,容易变形、剥脱,从而导致漏风,甚至产生火灾扩大蔓延的严重后果,而且风道破损后其修补或更换难度较大,因此应特别重视其材料、结构的耐久性。
    防火阀、排烟防火阀是通风空调系统、防烟排烟系统中起防火分隔作用的安全装置,应能在火灾时准确、适时地发挥作用,其安装质量要求应更为严格。防火阀、排烟防火阀按其机械运行装置的类型可分为弹簧式和重力式两类。弹簧式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又分为左启式和右启式两种;重力式又分为水平安装、垂直安装和左启式、右启式等规格。因此,安装时应选用合适的产品。为了确保易熔件的感温灵敏度,应将易熔件顺气流方向安装;为了确保阀板关闭后的严密性,阀板应逆气流方向开启。排烟防火阀平时多处于常闭状态,火灾发生后,通过手动或自动开启进行排烟。排烟防火阀的结构可分为多叶式、翻板式等,安装时可设置在墙体上或安装在吊顶内;其阀板的开启及复位可采用自动或手动控制。施工安装过程中,由于对到场成品的保护不当,或放置过久而受潮生锈,或在运输中损伤,或产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以及安装不当等,都会造成阀板变形、启闭不灵活、关闭不严,甚至失灵的现象。因此,防火阀、排烟防火阀、排烟口安装后必须全数进行动作试验,要求启闭灵活;有卡阻、关闭不严的要修复,不能修复的应更换;电控阀还需进行手动、电动控制试验。
    公路隧道防烟排烟系统应进行现场试运转试验,对于隧道送风半横向式的通风系统,还应能转换为排烟系统。试验时应采用风速仪对隧道内的风速进行测试。现场试验的内容如下:
    (1)设备单机试运转及调试;
    (2)系统联动试运转及调试。模拟火灾试验时,不同阶段的排烟控制模式应正确,控制功能、反馈信号均应正常;
    (3)报警联动启动、消防控制室直接启停、现场手动启动联动防烟排烟风机1~3次;
    (4)报警联动后,消防控制室远程关停通风空调送风1~3次;
    (5)报警联动后,消防控制室远程开启、现场手动开启防烟排烟阀门1~3次,现场、远程控制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现场控制应优于远程控制;
    (6)应能将模拟火灾试验时采集到的VI值、CO值、WS值等数据进行适时记录,并传输到消防安全管理计算机上。
    通过公路隧道防烟排烟系统现场试运转试验,验证防烟、排烟或防排烟系统是否能为司乘人员提供一条不受火灾危害的疏散通道。
    12.1.4  防火保护验收
    公路隧道顶部可采用喷涂或抹涂防火涂料、包覆防火板或上述几种措施的复合防火保护,或其他有效的防火保护措施。
    (1)防火涂料:防火涂料是指施涂于结构表面,能形成耐火隔热保护层、提高钢结构耐火性能的防火材料,根据高温下结构防火涂料涂层变化的情况可分为膨胀型和非膨胀型两大类,其分类见表12.1。
    表12.1  防火涂料的分类
    类型 代号 涂层特性 主要成分
    膨胀型 B 遇火膨胀,形成多孔碳化层,涂层一般小于7 mm 有机树脂为基料,还有发泡剂、阻燃剂、成炭剂等
    非膨胀型 H 遇火不膨胀,自身有良好的隔热性,涂层8~50mm 无机绝热材料(如膨胀蛭石,飘珠、矿物纤维)为主,还有无机黏结剂等
    注:膨胀型防火涂料又称薄型防火涂料,这种涂料具有较好的装饰性。非膨胀型防火涂料又称厚型防火涂料、隔热型防火涂料。
    早在20世纪50年代,欧美、日本等国家就广泛采用防火涂料保护结构。直到80年代初期,我国才开始在一些重要钢结构建筑中采用防火涂料对结构进行保护,但均采用进口防火涂料,并由国外代理商进行施工。1985年以后,国内加强了防火涂料的研制工作,四川、北京、上海等地先后研制成功多种钢结构防火涂料,并取代进口涂料应用于国内很多重要工程中,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和建设费用。国内防火涂料的生产和应用近几年发展较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生产、施工、科研单位近百家,年销售量过万吨,钢结构防火工程年施工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已成为重要消防安全材料。
    喷射防火材料的主要成分为矿物纤维,掺加水泥和少量添加剂后预先在工厂混合而成的防火材料,仍归并入非膨胀型防火涂料中。由于此种涂料采用专用喷涂机械按干法喷涂工艺施工,不同于通常非膨胀型涂料按湿法工艺施工,所以有时也称之为防火喷射纤维材料。早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就采用喷涂石棉用作船舶防火隔热材料,到了60年代又广泛用作钢结构建筑的耐火被覆材料。后来由于欧美提出石棉粉尘会致癌问题而被禁止使用,后来就用矿棉代替石棉作为防火喷涂材料。矿棉是岩棉和矿渣棉的统称,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高层钢结构建筑中广泛采用干式喷涂施工工艺,用矿棉为原料作为耐火被覆材料。这种材料密度小、施工效率较高,但是干式喷涂时会发生大量粉尘、纤维飞扬,不仅对施工人员健康造成损害,也极易造成环境污染。英国环保部门经过长期调研证实,矿棉粉尘除会导致眼疾、皮肤病及上呼吸道病症外,长期暴露在有这种粉尘环境下的人群癌症发病率偏高,认为如采用矿棉做隔热防火材料特别要注意空调系统的设计,避免空气的流动造成棉尘散布于室内。考虑到矿棉粉尘对人员健康的危害和国际上发展趋势,为此我国的规范对矿棉防火喷涂工艺的使用提出严格限制。
    采用防火涂料保护时,宜选用非膨胀型防火涂料,防火涂料与基层材料应相容、匹配,采用防火涂料保护且涂层厚度超过10 mm时,应在涂层中铺设镀锌铁丝网或玻纤网。隧道防火保护措施应根据施工方式、结构类型、设计耐火极限和使用环境等因素,按照下列原则确定:
    ① 防火保护施工时,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粉尘或气体;
    ② 公路隧道顶部受火后发生允许变形时,防火保护不发生结构性破坏与失效;
    ③ 施工方便,且不影响后续施工;
    ④ 具有良好的耐久、耐候性能。
    (2)防火板:根据密度可将防火板分为低密度防火板、中密度防火板和高密度防火板;根据使用厚度可将防火板分为防火薄板和防火厚板二大类,见表12.2。常用防火板的主要技术性能参数见表12.3。
    表12.2  防火板分类及性能特点
    性能特点
    分类 密度/(kg/m3) 厚度/mm 抗折强度/MPa 热传导系数
    /(W/m•C)
    厚度 防火薄板 400~1800 5~20 — 0.16~0.35
    防火厚板 300~500 20~50 — 0.05~0.23
    密度 低密度防火板 <450 20~50 0.8~2.0 —
    中密度防火板 450~800 20~30 1.5~10 —
    高密度防火板 >800 9~20 >10 —
    表12.3  常用防火板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防火板类型 常用外形尺寸
    (长×宽×厚) 密度
    /(kg/m3) 最高使用
    温度/C 热传导系数
    /(W/m•C) 执行标准
    纸面石膏板 3600×1200×(9~18) 800 600 0.19左右 GB/T9775
    纤维增强水泥板 2800×1200×(4~8) 1700 600 0.35左右 JC412—91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 3000×1200×(5~20) 1000 600 ≤0.28 JC/T564
    蛭石防火板 1000×610×(20~65) 430 1000 0.11左右 —
    硅酸钙防火板 2440×1220×(12~50) 400 1100 ≤0.08 —
    玻镁平板 2500×1250×(10~15) 1200~1500 600 ≤0.29 JC688
    防火薄板使用厚度大多在6~15 mm,密度在800~1800 kg/m3,主要用作轻钢龙骨隔墙的面板、吊顶板,以及钢梁、钢柱经非膨胀型防火涂料涂覆后的装饰面板。这类板包括各种短纤维增强的水泥压力板、纤维增强普通硅酸钙防火板以及各种玻璃布增强的无机板(俗称无机玻璃钢、玻镁平板等)。
    防火厚板的特点是密度小、热传导系数低、耐高温(使用温度可达1000C以上),其使用厚度可按耐火极限需要确定,大致在10~50 mm,且由于本身具有优良耐火隔热性,可直接用于钢结构防火,提高结构耐火极限。
    防火厚板主要有硅酸钙防火板及膨胀蛭石防火板两种。防火厚板在美、英、日等国钢结构防火工程中已大量应用,例如,日本钢结构防火工程中仅硅酸钙防火板(KB板)已占防火材料总量的10%左右。但是在我国,这两种板的生产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前国内使用的硅酸钙防火板均为国外产品,主要有日本JIC公司的KB板等。近几年,国内山东莱州明发隔热材料有限公司的GF板,属同一类型的硅酸钙防火板,已正式投产。国内膨胀型蛭石防火板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生产,但由于规格太小,未在钢结构防火工程中应用。近几年,香港奥依特控股公司先后在沈阳、上海等地投资建厂,已生产出大幅面蛭石防火板(2400×1200×1~60 mm3)。
    防火厚板表面光滑平整、耐火性能优良,用它作防火材料不需再用防火涂料,可以完全干作业,估计将会和防火涂料一样在国内逐步发展起来。
    采用包覆防火板保护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防火板应为不燃烧材料,且受火时不炸裂和不产生穿透裂缝。
    ② 吸湿变形率不大于0.20。
    ③ 防火板的包覆应根据构件形状和所处部位进行构造设计,确保安装牢固稳定。
    ④ 固定防火板的龙骨及黏结剂应为不燃材料。龙骨应便于与隧道顶部及防火板连接,黏结剂在高温下应能保持一定的强度,以保证防火板的包敷完整。
    ⑤ 将隧道防火保护板固定于隧道混凝土结构表面后,应对隧道防火板之间的接缝进行防火处理。
    (3)其他防火隔热材料:除防火涂料与防火板外,其他防火隔热材料可分二类。一类为密度较大的硬质板块状材料,另一类为密度较小柔性毡状材料。这些防火隔热材料的分类依据见表12.4的规定,其主要技术性能参数见表12.5。
    表12.4  其他防火隔热材料分类
    品  种 性能与使用特点 实  例
    硬质板块状材料 密度较大,硬度高采用砌筑方式施工,外表面用水泥(或石膏)砂浆粉刷 各种黏土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
    柔性毡状材料 各种矿物棉毡,采用钢丝网将棉毡固定于钢材表面,一般外面用防火板封闭 硅酸铝棉毡、岩棉毡、玻璃棉毡
    表12.5  其他防火隔热材料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材料名称 参考尺寸/mm 密度
    /(kg/m3) 抗压强度
    /MPa 比热
    /(kJ/kg•C) 热传导系数/(W/m•C) 执行标准
    各种黏土砖 240×115×50 1700 7.0~30 1.0 ≤0.43 GB/T5101
    黏土空心砖 240×115×90 1200~1400 5~10 — ≤0.43 GB13544
    加气混凝土砌块 600×300×240 4000~700 2.5~5 1.0~1.2 0.12~0.25 GB8239
    陶粒空心砌块 390×240×190 ≤800 ≥2.5 — 0.58 GB15229
    微孔硅酸钙保温板 500×300×50 200~250 ≥0.5 — ≤0.058 GB1069
    水泥蛭石板 500×300×50 ≤500 ≥0.5 — ≤0.14 JC4429
    水泥珍珠岩板 500×300×50 ≤400 ≥0.5 — ≤0.087 GB10303
    硅酸铝棉毡 1000×500×(10~50) ≤350 — 0.84 ≤0.06 GB3003
    矿渣棉毡 1000×250×50 ≤120 — 0.75 ≤0.048 GB11835
    岩棉毡 900×900×50 200 — — ≤0.049 GB11835
    玻璃棉毡 1200×600×50 ≤48 — — ≤0.048 GB13350
    加气混凝土板 — 400~650 2.5~5 1.0~1.2 0.1~0.15 GB15762
    C20混凝土 — 2200~2400 13.4 0.9~0.98 1.0~2.0 —
    M5砂浆 — 2000 — — 0.9 —
    12.1.5  消防专项工程验收
    隧道工程竣工消防验收与其他专业的竣工验收不同。消防验收既是对隧道消防安全的综合评价,又是对隧道消防专项工程设计、施工以及系统性能、产品质量的全面检查验收;既包括了竣工资料、对设施和系统技术管理,以及消防安全管理等软件的验收,又包括了对隧道及其附属用房所设置的各类消防应急设施、系统和技术措施等硬件的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整体验收。考虑到系统组件、元器件的早期失效和系统磨合所需要的时间,为了确保消防专项工程验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消防专项工程需要在各消防应急设施、系统整体联动调试完成,且试运行达到正常状态后再进行竣工验收;验收过程中,所有设施、系统都应按照正常运行条件运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应随意调整运行条件。在实际工程验收中,有的施工单位、调试单位或设备厂家为保证其消防设备顺利通过验收,在检查验收时故意将设备灵敏度(如差温探测器的灵敏度阈值、定温探测器的额定温度值,以及采用降压启动的稳压泵的启泵压力等)调高;验收合格后,为防止误报警或稳压泵频繁启动,再将各响应阈值调低。这种情况既不能准确地反映出设备的灵敏度与抗干扰能力,更为严重的是,会影响火灾时报警设备的及时报警和灭火设施的有效运行。
    (1)消防专项工程竣工验收前,建设、施工单位应提交下列竣工资料:
    ① 竣工图、设计变更文字记录和公安消防机构下发的全部法律文书和表格;
    ② 各系统、设施主要材料、设备和组件以及其他消防产品的有效质量保证文件和现场检验报告;
    ③ 施工记录、地下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④ 监理记录、检验记录、管道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记录以及管道冲洗、吹扫和防腐记录;
    ⑤ 各系统分项调试记录和联动调试记录;
    ⑥ 各系统、设施及其主要组件的使用维护说明书;
    ⑦ 消防验收申请报告;
    ⑧ 消防竣工验收前,隧道运营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下列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中央控制室、现场控制室、消防控制室管理制度;消防设施使用、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检查制度;消防安全重大问题决策制度;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程序和交通控制指挥管理制度;隧道及附属用房的用火用电管理制度;员工消防教育、培训制度;各岗位职责及其持证上岗制度;专职消防队或义务消防队组织管理、执勤制度。
    (2)消防专项工程调试完成后,应试运行达到正常运行状态,并应按照正常运行条件进行竣工验收。隧道工程竣工消防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 竣工资料;
    ② 建筑消防工程;
    ③ 通风及防烟排烟系统;
    ④ 水系灭火系统及泡沫灭火装置;
    ⑤ 气体灭火系统;
    ⑥ 消防供电、配电系统;
    ⑦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及与其相关的其他监控系统;
    ⑧ 技术管理和消防安全管理的准备工作。
    隧道及其附属用房中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设施、水喷雾灭火系统等固定消防设施,除有特殊要求的外,可不再对其施工、验收中的共性问题作重复规定,施工及验收时,以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等作为依据。
    竣工消防验收时,需要对各消防系统、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试验,试验时,系统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因此,竣工验收后应将各消防系统、设施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以确保验收后各消防系统、设施处于待命状态,能够适时进入运行状态。
    12.2  隧道日常消防安全运营管理
    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和个人往往没有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认为工程建设完成后,该配置的设备已配置到位,发生火灾后灭火救援就是公安消防队的事情了,没有意识到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的必要性,更没有将消防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导致火灾事故发生后不知所措。因此,把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单位法人代表身上,落实到单位各级领导身上,自上而下地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做到保障消防经费,定期维护、保养消防设施,结合单位的实际需要配置必要的消防器材,建立专职或兼职消防队,定期组织单位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主动消除各类火灾隐患,确保本单位的消防安全。
    12.2.1  隧道消防安全组织
    (1)隧道运营管理单位是隧道消防安全管理的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是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对所辖公路沿线隧道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应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① 贯彻执行消防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建立隧道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应将消防工作与隧道运营管理统筹安排。
    ② 组织制定、批准实施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应在制度中明确各级、各部门、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
    ③ 批准实施隧道运营管理中涉及消防安全的监控、配电、消防设施管理、交通指挥、紧急救援等岗位的操作规程和应急方案,应确保隧道火灾时各相关岗位应急措施实施得当,设施运行正常。
    ④ 批准、督促落实阶段性消防工作计划,主持实施消防检查,确定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供经费保障。
    ⑤ 按照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应保证有必要的训练时间和训练条件;根据各隧道的特点,组织制订灭火救援和人、车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⑥ 依法对新建隧道的消防安全和消防设施工程质量负责,落实已建成隧道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隧道运营管理单位为了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确保消防设施正常运转,必然要通过消防检查的手段来督促和整改,因此在实施消防检查时,应针对隧道特点、通常应检查的内容和范围进行。此外,还应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对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和消防安全情况实施检查。
    ⑦ 积极组织隧道火灾的前期扑救和现场保护,配合公安消防机关进行火灾事故调查。
    (2)由于公路沿线隧道的规模不一,且有的分散、有的相对集中,因而运营管理机构的设置按照抓住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来考虑,专职消防队车辆和人员配备应根据其担负任务的繁重程度设置,并参照消防队(站)车辆和人员配备的有关标准执行。根据隧道火灾的危险性,隧道管理机构应配置相应的消防车辆和个人防护装备,个人装备的配备标准根据隧道的火灾特点和建筑特点确定,个人防护装备数量按人计算,基本配置应为每人一套隔热服和一具空气呼吸器或防毒面具。根据公路沿线隧道的情况,隧道运营管理单位应按照下列规定设置隧道管理单位、配置相应的专(兼)职消防人员和灭火救援装备。
    ① 设置隧道管理所、监控(分)中心的运营管理单位,应配备专(兼)职消防人员,负责落实隧道运营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远离公安消防队(站)1 000 m以上的Ⅰ,Ⅱ级隧道的监控站、管理所应配置专职消防队,配备不少于2辆的消防车,专职消防人员不应少于8名。
    ② 对于没有设置管理所的长隧道,应设置现场管理点,负责对本隧道的消防安全和机电设施、消防设施进行维护管理。
    ③ 消防控制室的人员配备应能满足24 h不间断值班的要求。
    ④ 隧道管理单位应根据隧道设计的交通流量、排烟设施和允许通行的车辆类型等情况,配备相应规格型号的消防车和消防专职人员个人防护装备。消防车宜采用干粉-泡沫联用消防车或水罐车;个人防护装备至少应配备隔热服、空气呼吸器或防毒面具等。
    ⑤ 专职消防人员平时可兼任隧道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人员,但应在时间和工作安排上,保证其能够按照《企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必要的技能训练和灭火演练。
    12.2.2  公路隧道超限运输及危险品运输
    隧道管理单位应按照设计标准和有关规程在隧道投入使用前配齐消防应急设施和交通控制指挥设施;应在隧道运营前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齐全相关岗位的人员,并应完成岗前培训,以确保隧道监控、安全检查、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灭火救援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隧道的安全畅通;应根据隧道运营要求,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应对重点部位进行定期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分类整理存档;应及时派专人负责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排除不安全因素。
    在我国,由装载危险品的罐车所引发的事故相当频繁 。据不完全统计,仅甘肃省从2011年以来就已发生16起危险罐车爆炸事故,其中无资质运营1起、追尾或相撞5起、路况不熟3起、车辆失控翻车5起、车轮爆胎2起。究其事故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车辆自身的原因,如车辆长期超载并疏于保养;二是路况不熟、速度过快造成侧翻;三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追尾;四是无证运输;五是天气原因致使车轮爆胎。基本上属于一分天灾、九分人祸。随着现代物流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危险品运输也处于一个开放的市场,虽然国家有《道路安全法》、《公路危险品运输管理条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而且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也有相关配套法规,但事故仍然频频发生,这和相关部门对运营单位的资质审查不严、对运营车辆的监控不到位,以及运营单位有没有退出机制等密切相关。我们认为,危险化学品车辆及其他大型载重车辆在隧道通行时,应采取如下切实可行的措施:
    (1)长隧道、特长隧道或隧道群竣工后,建设单位或管理单位必须制定隧道火灾应急处置程序、安全疏散预案和灭火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2)长隧道、特长隧道或隧道群应在距离隧道约1 000 m的地方设置易燃易爆化学品的车辆停车申报、安全教育场所,要求车辆按照管理单位的规定通过隧道,必要时,可由隧道管理部门引导通行。
    (3)应按表12.6引导向其申报的超限运输与运输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车辆通过长隧道或特长隧道。
    表12.6  公路隧道超限运输及危险品运输时的交通控制表
    隧道等级
    交通控制 Ⅰ Ⅱ Ⅲ Ⅳ Ⅴ
    车速/(km/h) 设计值降20 设计值降20 设计速度 设计速度 设计速度
    车距/m 500~1000 500 300 300 300
    超高 禁止通过 禁止通过 禁止通过 禁止通过 禁止通过
    超重 禁止通过 禁止通过 禁止通过 禁止通过 禁止通过
    超长 晚间护送通过 护送通过 护送通过 护送通过 护送通过
    易燃可燃液体 晚间护送通过 护送通过 护送通过 护送通过 护送通过
    液化石油气 晚间护送通过 护送通过 护送通过 护送通过 护送通过
    化学物品 晚间护送通过 护送通过 护送通过 护送通过 护送通过
    爆炸物品 禁止通过 晚间护送通过 晚间护送通过 晚间护送通过 晚间护送通过
    注:如果是危险物品的运输车队,应控制其间距为1~2 km,或者仅允许单车通过。
    隧道管理单位应在发生火灾或可能引发火灾、可能有易燃易爆化学品泄漏的交通事故时积极组织自救,并及时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在运营隧道的车行洞、横向以及其他各类疏散通道上,禁止堆放影响安全和车辆、人员疏散的物品。隧道发生火灾或交通事故时,隧道入洞口前的可变情报板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防止二次灾害的发生。
    12.2.3  公路隧道消防安全检查
    用于隧道灭火、抢险救援的各种消防器材、设备设施、消防车、清障车等,不应用于与消防和抢险救援无关的其他事项。隧道管理单位的消防安全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① 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各岗位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② 隧道消防应急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以及隧道横洞、错车道、紧急停车带等的使用维护情况;③ 消防水源及供水设施、消防车及消防车通道情况;④ 重要岗位人员的履职、培训和持证上岗情况;⑤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和巡查情况;⑥ 消防控制室、中央控制室值班和监控设施运行情况;⑦ 火灾情况下交通控制、指挥设施、控制设备的运行情况;⑧ 隧道交通安全、安全疏散等标志的设置和运行情况。
    12.2.4  消防应急设施的维护管理
    隧道消防及应急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应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需要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的消防及应急设施包括监控和消防及应急设施、防烟排烟设施、消防给水系统和水系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水成膜泡沫灭火装置、移动式灭火器、隧道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车的使用及维护管理要求。
    隧道消防应急设施、设备的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① 系统必须有专人控制管理,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② 值班人员应熟悉应急程序,熟悉和掌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③ 非工作人员不应随意进入控制室;④ 系统运行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操作管理及维护人员应经公安消防部门进行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⑤ 隧道管理单位必须有消防及应急设施、系统的竣工图、竣工资料、操作规程和控制系统流程图、值班人员职责、值班检查记录和设施、系统使用图表,并应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⑥ 隧道监控、消防及应急设施、系统应保持连续正常运行,不应随意中断;⑦ 确因设施、系统维护、检修等需要部分中断运行的,必须采取临时性措施,确保隧道安全;⑧ 隧道管理单位应针对隧道特点和消防及应急设施、系统的设置情况,制订完善的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计划,并应按计划对各系统各部位进行检查,同时做好记录;⑨ 消防设施应由原施工单位或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的维护保养单位进行维护保养;⑩ 每季度应采用自动和手动控制方式对隧道及其附属用房内设置的防烟排烟设施进行功能测试。
    12.3  火灾应急处置程序及灭火疏散预案
    (1)公路隧道必须建立灭火救援预案。预案的制定要结合隧道的实际情况,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物理验证和现场演习的方法,科学系统地进行制定。预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并应包括以下内容:① 应设置合理可靠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防灾救援梯队等防灾救援体系,并明确各机构构成与人员的职责;② 应包括对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危险品泄漏事故等灾害事故的预防、救援及灾后评估与维修的方案、流程及措施等内容;③ 应详细给出在发生事故灾害时人员、车辆的逃生路线,救援人员的救援路线,通风、照明等系统及设施的控制方案,各个部门的职责及现场处理措施等,以保证疏散救援及时、有序的进行;④ 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交通事故和隧道灾害的报告网络,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消防、武警、环保、救护等协作单位随时保持联络,做到在隧道发生事故灾害时迅速反应,及时救援。
    (2)有下列情况之一发生时,应实施救灾预案:① 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② 隧道内发生火灾;③ 易燃、易爆和有毒等危险品运输车辆在隧道内发生泄漏;④ 由于重大自然灾害影响隧道交通的事故;⑤ 恐怖袭击造成的隧道交通事故;⑥ 其他可能引起隧道火灾或交通事故的紧急情况。
    (3)灭火疏散预案。灭火疏散预案的内容包括:① 隧道的基本情况,编制预案的目的、原则、实施范围和控制目标等;② 预案发布单位及其主管领导和编制、批准实施及修改时间;③ 隧道管理组织机构和各机构的人员组成及职责;④ 隧道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构成及各单位职责;⑤ 隧道防灾救援梯队的组成以及各梯队人员职责;⑥ 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及危险品事故等事故的预防网络;⑦ 超限运输及危险品运输车辆的通行申报及管理制度;⑧ 隧道事故的报告与协作制度;⑨ 人员培训、演习和宣传教育制度。
    隧道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包括指挥部、警戒组、救援梯队、医疗、交通、通信、事故调查、事后处理等相关单位及人员,并应明确各单位及人员的职责和应对事故的处置对策与流程。
    隧道事故救援一般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隧道内维护及司乘人员;第二梯队为隧道管理、消防、交警及路政等人员;第三梯队为专业的消防人员、公安、武警、医疗救护、环保等单位及人员,图12.1为所建议的隧道救援梯队示意图。
     
    图12.1  隧道救援梯队示意图(建议)
    (4)隧道救灾预案的基本内容:① 隧道的基本情况,编制预案的目的、原则、实施范围和控制目标,火灾的危险性等;② 预案发布单位及其主管领导和编制、批准实施及修改时间;③ 救灾预案中应包括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危险品事故、自然灾害事故、恐怖袭击事故等的救灾对策及流程;④ 根据隧道具体情况,合理地划分救援区段和火灾排烟区段;⑤ 根据确定的紧急情况,设定隧道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场景,再依据不同的事故场景,有明确的事故处理对策、疏散救援路线及流程;⑥ 对发生重、特大事故时应对媒体的机制和处理流程;⑦ 事故救援结束后,对事故后的评估与维修流程。
    另外,对长、大公路隧道必须进行救援区段的合理划分。救援区段的划分不仅要考虑隧道火灾影响范围、通风排烟控制、救灾设备的位置、救援队伍的驻地,而且要考虑人行通道、车行通道以及逃生通道的位置。救灾预案的制定,要结合具体的隧道实际,依据不同的事故类型和事故场景,采用理论分析、逻辑推理、沙盘推演、数值模拟或者物理模拟的方法仔细研究制定,并在实践中不断予以完善。
    (5)事故场景的设定和救灾预案:① 应根据隧道的不同和事故类型及特点,设定事故场景如交通事故:大型交通事故、中型交通事故、小型交通事故及其可能出现的次生事故;火灾事故:火灾规模、火灾类型、火灾位置、隧道风速等;危险品事故:危险品种类、事故规模、事故位置、隧道风速等;自然灾害:灾害种类、灾害规模、隧道环境等;恐怖袭击:灾害规模、隧道环境等;② 依据不同的事故场景,有明确的事故处理对策、人员和车辆疏散路线及救援方案与流程。图12.2给出了火灾事故救灾流程示意图。
     
    图12.2  隧道火灾事故救灾流程示意图
    ...查看更多
  1. 目  录
    第1章  绪  论 1
    1.1  发展现况 2
    1.2  技术发展 4
    1.3  增长特点 4
    1.4  国内外隧道火灾 6
    1.5  诱发火灾事故的原因统计 8
    1.6&nbsp; 火灾事故特点 9
    1.7  国内重大公路隧道火灾事故及其教训 10
    第2章  公路隧道火灾场景 16
    2.1  火灾发生过程 16
    2.2  升温过程 16
    2.3  火灾场景设计 17
    2.4  火灾场景设计实例 18
    2.5  国外公路隧道火灾热释放规律研究 19
    2.6  我国公路隧道火灾热释放规律研究 22
    2.7  公路隧道火灾热释放率计算模型 25
    第3章  公路隧道安全等级及设施 27
    3.1  公路隧道及隧道群的确定 27
    3.2  公路隧道安全等级的定义 27
    3.3  国外公路隧道安全等级及设施设置 28
    3.4  我国公路隧道安全等级及设置 33
    3.5  公路隧道安全等级发展 41
    第4章  隧道内部结构防火 42
    4.1  经过高温后的混凝土特征 42
    4.2 “火-力-水”耦合作用下结构的破坏 49
    4.3  高温对排烟道结构性能的影响 54
    4.4  灰浆层对钢筋混凝土的保护 57
    4.5  国内外关于隧道内砌防火的相关要求 59
    第5章  隧道防烟排烟 65
    5.1  概  述 65
    5.2  隧道内防烟排烟特点 66
    5.3  隧道防烟排烟的方式 72
    5.4  纵向排烟 76
    5.5  横向式通风排烟 81
    5.6  集中式排烟系统设计 82
    5.7  组合式排烟系统设计 83
    第6章  人员疏散逃生 86
    6.1  人的心理因素 86
    6.2  安全疏散通道与避难设施 89
    6.3  防火分隔 93
    6.4  隧道纵向疏散方式 94
    6.5  隧道逃生模拟 95
    6.6  隧道内疏散逃生口设置方案 99
    第7章  隧道消防灭火 102
    7.1  国外的研究及情况 103
    7.2  国内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105
    7.3  隧道常用的消防灭火措施 106
    7.4  消防灭火系统的设置 114
    7.5  消防装备 119
    7.6  水下隧道消防系统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20
    第8章  电气消防 122
    8.1  火灾探测器及报警器 122
    8.2  隧道照明 124
    8.3  消防电话与消防应急广播 126
    8.4  关于隧道监控管理系统问题 128
    8.5  关于隧道内采用电缆要求 129
    第9章  安全性评价 132
    9.1  火灾研究方法 132
    9.2  计算流体力学理论简介 139
    9.3  CFD软件介绍 140
    9.4  超长隧道 141
    第10章  隧道实体火灾试验 232
    10.1  雅西高速公路隧道基本情况 232
    10.2  大相岭隧道总体设置情况 235
    10.3  大相岭隧道消防设施设置情况 236
    10.4  大相岭隧道管理工作措施 238
    10.5  试验准备 239
    10.6  隧道内冷烟流动常规测试 240
    10.7  隧道内热烟测试 242
    10.8  移动通风排烟系统效能测试 246
    10.9  涡喷车排烟性能测试 248
    10.10  涡喷车在发烟点下游排烟性能测试 250
    第11章  火灾后隧道内砌鉴定与修复 252
    11.1  火灾后建筑结构的鉴定 252
    11.2  火灾后建筑结构的加固 252
    11.3  修复烧损构件的传热性能 254
    11.4  火灾混凝土修复红外热像特征 255
    第12章  消防安全管理 269
    12.1  隧道消防工程管理 269
    12.2  隧道日常消防安全运营管理 277
    12.3  火灾应急处置程序及灭火疏散预案 280
    12.4  应急救援 282
    12.5  发展趋势 289



     
    ...查看更多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