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我国双创背景下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作者:张蜀艳

    通过对科技资源共享和科技服务平台进行系统全面调研,从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出发,针对科技资源服务平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怎么管等问题开展研究,对我国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吸取国外发达地区成功案例经验,并以四川为例,对典型的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的特点及优劣进行剖析,探索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适合我国发展现状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化、高效化的以科技资源共享为核心的科技资源服务平台体系,以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为企业创新提供共性技术服务,为推动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建议。

  • 创新网络环境下员工多样性效应的跨层次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邓渝

    本书为学术著作。本书考虑多样性的层次特征,以团队异质性和个体差异性两个不同层次的信息有效利用作为多样性发挥作用的主要中介变量,以不同层次的内在影响因素作为调节变量,构建“员工多样性—信息有效利用—绩效”的跨层次作用机制理论模型,既说明员工多样性是团队和个体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又阐明了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原因,在理论上拓展和丰富了员工多样性研究,在实践上为企业充分发挥多样性效应的积极作用提供一定指导。

  • 不动产登记收件实务

    作者:刘守君

    不动产登记是一项以行政程序为核心的具体实务工作。《不动产登记收件实务》是国内首部专门对不动产登记收件进行系统、详细论述的专著。该书区分不同类型的申请人(或嘱托人)启动的不动产登记类型,以清单的方式列出申请人(或嘱托人)应当提交的登记材料。同时,对怎样提交这些材料及其原因,这些材料应该具备那些内容,分别予以理由阐述或必要的说明。因而,《不动产登记收件实务》是一本具有学术性的著作,又是广大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的工具书,对指导全国的不动产登记人员依法行政、做好收件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为杜绝或减少因不当收件造成的登记错误具有重要的作用。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证篇,从经济史的视角探讨了西方产业内贸易的经济发展观,定性分析了产业内贸易的经济效应,剖析了产业内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发展趋势。基于此,本书又分别实证研究了我国与韩国汽车产业内贸易、与东盟产业内贸易、与美国高技术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并提出了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2. 比较优势理论是强调国家优势差异原因的贸易理论,该理论以及以比较优势为理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模式曾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导向型的开放经济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但是如果发展中国家实行单纯的、外生的比较优势战略发展国际贸易,很可能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难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出现比较优势陷阱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比较优势战略忽略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动态贸易利益,长期执行单纯的、外生的比较优势战略会造成一国的产业结构无法升级,而且起到固化原有产业分工的作用,使发展中国家处在国际分工的不利地位,甚至陷入贸易利益流失的境况。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指垄断竞争贸易模型等强调规模经济等原因的所谓新贸易理论。研究产业内贸易理论和积极发展产业内贸易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该理论揭示了隐藏在贸易现实背后可以获得更多经济利益的实质,这对于清醒地审视世界贸易格局、选择我国的贸易发展战略具有深刻的启迪和指导意义。产业内贸易指同一产业的产品同时输出和输入两类活动,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是按照《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即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产品。
    产业内贸易理论使企业等经济主体从追求静态比较利益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转而追求动态递增的比较利益。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是指在全球化的发展战略下重新配置资源,实现国际化和主导产业协调发展,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技术条件和自身市场条件以及资源优势,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动态比较优势的动态特征表现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不是强调单一的资源禀赋优势(如廉价劳动力)来发展符合既定国际分工体系下的产业部门(如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而是强调产业发展的利益需要长期化。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几类不同的增长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是保证一国经济实现内生持续增长的唯一源泉,而产品品种增加是技术进步的表现形式,作为新贸易理论重要组成的产业内贸易理论,可以从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内生增长理论中找到其学术渊源。基于产品差异和规模经济的贸易利益,相对于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利益要大得多。产业内贸易理论不仅带来静态利益,更带来了许多动态利益,并且在不同的国际分工形式下,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有所不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带来的利益比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更多,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有利于一国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
    我国要在一个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增强经济实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政府扶持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在对外贸易中不仅要继续发挥现有静态比较优势,而且要实现规模经济,获取动态递增的贸易利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产业内贸易理论不仅仅属于发达国家,对于我国等发展中国家也同样存在较强的适用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产业内贸易也在不断地上升。产业内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它能够降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成本,减少失业;提高技术水平,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促使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但是在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重不高,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内贸易的增长将是一个长期趋势。因此,我国应加强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采取必要的政策适时发展产业内贸易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实现贸易模式由以产业“间”为主向以产业“内”为主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积极发展产业内贸易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本书分为三篇共9章,第1篇为理论篇,包括第1~4章,第2篇为实证篇,包括第5~8章,第3篇为结论篇,包括第9章。
    第1章,笔者指出,传统贸易理论强调静态比较优势,如果发展中国家以静态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可能会出现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长的现象,陷入比较利益陷阱,而产业内贸易强调动态递增的比较利益,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重大。
    第2章,研究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经济发展观。笔者指出,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面临困境的情况下,吸取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些积极成果,是两者综合的结果。
    第3章,研究产业内贸易的经济效应。本章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定性分析:首先,根据格利卫(Greenway)模型以图示加以分析产业内贸易的静态利益。其次,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动态利益。最后,分析不同的国际分工形势下产业内贸易利益问题,得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比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带来的利益更多,最终得出产业内贸易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是多方面的结论。
    第4章,产业内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发展趋势分析。首先,分析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形成机制。其次,定性分析产业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最后,总结得出研究产业内贸易的成因,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5章,在第1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中韩两国各自汽车进出口现状以及两国之间汽车行业产业内贸易现状进行分析,汽车产业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也是产业内贸易的典型范例。韩国是我国主要汽车进口国之一,在我国汽车贸易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章通过收集数据,采用格鲁贝尔和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G-L)对中韩汽车产业内贸易进行测算,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韩两国一般民用车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韩汽车产业内贸易发展的若干建议。
    第6章,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我国与东盟之间的产业内贸易额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且产业内贸易额在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本章利用格鲁贝尔和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收集最近1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呈水平变动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得以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利因素,同时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促进我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一些建议。
    第7章,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对美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不断上升,并且出现了对美国高技术产品的顺差,针对该现象,本书收集了近几年中美高技术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数据,采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虽然我国对美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存在巨额顺差,但是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还比较低,仍以垂直产业内贸易模式为主。对于我国高技术的优势领域,就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形成国际化经营;对弱势领域,国家要加大扶持力度和研发投入,打破不良循环,优化结构,从而提高中国高技术领域在国际上分工的地位,获取更多的产业内贸易利益。
    第8章,产业内贸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产业内贸易不能脱离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存在,处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产业内贸易情况各不相同。本章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和技术进步)方面解释产业内贸易的成因,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探讨了产业内贸易与人均国民收入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和短期内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促进了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和技术进步率的提高;反过来,人均国民收入和技术进步率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并就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第9章,通过对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对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有关学术论文和著作,在此向有关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自身水平和学识有限,书中定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敬请读者和同仁批评指正。
    ...查看更多
  1. 第1篇  理论篇
    1  绪  论 / 3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3
    1.2  文献综述 / 4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 / 14
    2  西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经济发展观 / 16
    2.1  传统贸易理论的局限性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形成背景 / 16
    2.2  产业内贸易理论概述 / 22
    2.3  产业内贸易理论经济发展观的学术渊源 / 30
    2.4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经济发展观和正规模型 / 35
    3  产业内贸易的经济效应分析 / 39
    3.1  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 39
    3.2  产业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经济效应分析 / 45
    3.3  不同国际分工形式下产业内贸易的利益分析 / 53
    3.4  产业内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及其对各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 57
    4  产业内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发展趋势分析 / 60
    4.1  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形成机制分析 / 60
    4.2  产业内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 69
    4.3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 76
    第2篇  实证篇
    5  中韩汽车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 83
    5.1  中韩汽车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 / 84
    5.2  中韩汽车产业内贸易指数测算和分析 / 87
    5.3  促进中韩汽车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 90
    6  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 93
    6.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概况 / 94
    6.2  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 94
    6.3  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分析 / 99
    6.4  促进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建议 / 102
    7  中美高技术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 104
    7.1  理论基础相关概述 / 105
    7.2  中美高技术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 107
    7.3  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对策 / 113
    8  我国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分析 / 116
    8.1  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理论基础分析 / 116
    8.2  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分析 / 121
    8.3  小  结 / 132
    8.4  发展产业内贸易、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 133
    第3篇  结论篇
    9  结  论 / 147
    参考文献 / 150
    后  记 / 158

    ...查看更多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