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焊接钢梁的疲劳抗力——有加劲肋.有焊连板者

    作者:钱冬生 强士中 李亚东 等编译

    本书由英文原版引进,出自美国NCHRP第12-7号项目第二阶段的试验成果,目的是为钢梁桥的疲劳行为提供可靠信息。为确定有加劲肋和有附连件的各细节的疲劳抗力,共制造了大约157根试件梁,并对其进行了试验。(注:在这157根梁中,有单纯轧制梁29根。又:附连件是attachments的一种译名,也可译为焊连板、焊连件,在《焊接钢梁的疲劳抗力:有加劲肋、有焊连板者》这些译名均通用。)
    《焊接钢梁的疲劳抗力:有加劲肋、有焊连板者》基于裂纹扩展的断裂力学理论应力分析,证明指数回归模型是合适的。理论分析为合理解释所观察到的行为提供了一种方法,也为说明另一些参数(如板厚和初始裂纹尺寸)的影响,提供了合理途径。

  • 复合地基地震响应及抗震设计方法

    作者:欧阳芳 张建经 吴祚菊

    本书为专著。其内容为复合地基及其地震响应的试验研究。全书首先概述了复合地基的发展及地基抗震的研究方法变迁,然后对比了日本、美国、中国规范中对复合地基研究的发展过程,接着详细说明了砂土液化、软土变形与震陷的形成机理和指标计算方法,总结了现在用于加固地基的各类措施。然后是本书最重要的部分,用两个大型振动台试验详细研究了深厚软土场地的各类指征和包裹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加固作用,最后详述了地基震害调查的方法。本书结合大型试验详细研究了场地和复合地基各方面的指标,其中有缩尺模型,也有原型,对于复合地基及其震害防治有较普遍的意义,对于工程中的类似情况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 山区高速公路病害成因及处治技术

    作者:朱红兴 魏家旭 刘昆珏 杨斌

        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篇、路基篇、路面篇、桥梁篇、隧道篇。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篇:主要从公路施工基础技术管理、专项技术管理、技术成果管理等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了如何规范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路基篇、路面篇、桥梁篇、隧道篇分别从四个专业方向规范了各种公路施工工艺流程。全书的编写紧扣公路工程实践,对于提高企业的公路施工技术水平、实现公路工程标准化施工工艺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为学术著作,对地方公路建设与运营关键技术实践进行了总结。本书依托云南香格里拉至丽江高速公路虎跳峡地下互通式立交工程,对其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存在的结构复杂、隧道开挖断面大、结构型式多、施工工艺要求高、交通组织困难以及运营养护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虎跳峡地下立交路线设计的关键指标要求、交通安全对策、结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体系、运营通风与防灾关键技术等重要内容。本书知识点系统完整,循序渐进,图文并...查看更多
  2.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向西部高原山区延伸。受山区地形条件限制,一些地下环形隧道和地下互通立交开始出现,如已经通车的雅西高速公路双螺旋隧道、在建的云南香格里拉至丽江高速公路(以下简称“香丽高速公路”)虎跳峡地下互通立交等。
    地下立交可以减小建设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同时可以避开复杂的地质条件,但其存在结构复杂、隧道开挖断面大、结构形式多样、施工工艺要求高、交通组织困难以及运营养护难等难点。如何合理解决上述难题,是地下立交设计与建造的关键点。就目前国内外地下立交的建设现状来看,多以城市地下立交为主,公路地下立交相对较少,建设经验积累较少,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相对欠缺,地下立交隧道工程关键节点安全无成套的保障体系和技术措施。
    本书依托香丽高速虎跳峡地下互通立交工程,针对地下互通立交路线关键设计指标的问题,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和相关标准规范条文的分析,借助驾驶模拟实验、问卷调查、实车实验等研究手段,分别针对地下互通立交主线平纵面指标、线形组合方案、出入口连接部设计以及地下互通立交的交通组织开展了论证,在现有规范中隧道和互通立交相关设计指标规定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初步提出了地下立交设计的关键指标要求。
    针对虎跳峡互通独特的线形形式所存在的交通冲突分析和交通流引导所面临的问题,本书主要围绕虎跳峡地下互通立交路段(K48+415.78~K83+733)的线形指标、连续长下坡、隧道群以及行车安全性开展分析和研究,结合行车安全驾驶模拟仿真实验结果,提出对应的交通工程安全对策,指导工程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从而提高虎跳峡地下互通立交的整体运营安全水平;而后针对虎跳峡地下互通立交隧道关键节点施工安全保障技术难题,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测分析,明确平面分岔隧道的荷载变化模式和交叠隧道的施工扰动规律,提出平面分岔隧道的设计计算方法和交叠隧道的设计施工控制准则,并分析比选不同施工工法的适用性,给出最佳化的施工组织建议,形成地下互通立交结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体系。
    此外,地下立交通风系统的合理设置,是保证地下立交安全、舒适、环保营运的重要技术。书中针对地下互通立交隧道运营通风与防灾关键技术问题,结合大型地下互通立交的设置形式、交通流特性等,通过研究其合理的通风方式、营运期间的气流组织及节能技术等问题,以适应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政策,并为地下立交隧道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虎跳峡地下互通立交彪水岩隧道大断面、交叠、分岔等独特的结构形式,对其防火及一旦发生火灾后的安全疏散提出了不同于一般隧道的要求。
    本书对山区高速公路地下立交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为类似工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山区高速地下立体交通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云南建设基础设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丽香高速公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得到了陈维、刘旭、张海太、李志厚、陈树汪、刘涛、王康云、刘凡、田英杰、马骏、狄胜德、谢东武、周栋、陈建忠、肖支飞、王昱博等同志的技术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书中还引用了国内外已有的专著、文章、规范、研究报告等成果,在此对相关编者和作者表示感谢。由于时间仓促且作者水平有限,书中若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2021年7月
    ...查看更多
  1. 第1章  概  述 001
    1.1  研究背景 002
    1.2  研究意义 003
    1.3  工程概况 004
    1.4  研究内容 006
    第2章  地下互通立交路线关键设计指标研究 007
    2.1  地下互通立交主线平面指标研究 008
    2.2  地下互通立交主线纵断面指标研究 020
    2.3  地下互通立交主线线形组合研究 029
    2.4  出入口连接部设计指标研究 038
    2.5  地下互通立交交通组织技术研究 046
    2.6  本章小结 061
    第3章  虎跳峡地下互通立交行车安全分析及对策 063
    3.1  线形设计指标分析 064
    3.2  连续长下坡对虎跳峡互通的影响分析 066
    3.3  隧道群对虎跳峡地下互通的影响分析 070
    3.4  行车安全研究 075
    3.5  安全保障措施建议 086
    第4章  地下互通立交隧道关键节点施工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087
    4.1  虎跳峡彪水岩工程情况分析 088
    4.2  虎跳峡彪水岩大断面隧道荷载分布与计算方法研究 089
    4.3  虎跳峡彪水岩交叠隧道荷载分布与计算方法研究 101
    4.4  虎跳峡彪水岩大断面分岔隧道施工方法对比分析研究 119
    4.5  虎跳峡彪水岩大断面分岔隧道科研监测分析与应用 134
    4.6  本章小结 147
    第5章  地下立交运营通风技术研究 149
    5.1  地下立交隧道通风环境研究 150
    5.2  地下立交隧道通风方式研究 151
    5.3  地下立交隧道气流组织研究 156
    5.4  分流匝道对气流组织的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158
    5.5  合流匝道对气流组织的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164
    5.6  本章小结 167
    第6章  地下互通立交防火及安全疏散技术研究 169
    6.1  地下互通立交火灾数值模拟及实体试验 170
    6.2  地下互通立交防火安全设施 183
    6.3  大型地下互通立交人员安全疏散研究 191
    6.4  本章小结 210
    结  论 213
    参考文献 218
    ...查看更多
  2. 王晓方,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致力于建筑施工技术研究;主持并参与多项技术科研课题,主编3项国家级技术工法、2项国家级二级工法以及5项省级工法。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