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英语语言学基础教程

    作者:王扬, 刘清玉

    这是一本英语语言学教材。本教材主要针对四川西部民族高校大学英语专业语音课设计,供师范、旅游、外贸、商务等专业学生第一学期使用,也可供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训练、提高听力能力及学习之用。本教材旨在通过对实用英语语音基础理论的讲解和训练,使学生掌握英语的正确发音、节奏和语调,提高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 英语写作同步实践教程

    作者:王炤

    本书一方面简明向学生介绍英语写作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薄弱而造成“写不出,不知写什么”的难题;另一方面向学生提供大量系统、归类、典型的写作练习,有重点、有目的地训练学生使用写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目的。全书共分十一个单元,单元与单元之间既存在有机的联系,又各有独立性,内容由简到难。不仅加强了英语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可供阅读、背诵和模仿的英语专业作文范例及英语结构佳句,力求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 挪威语学习手册

    作者:杨振国, 杨谊华, 吴星潼

    本书主要是对国际上默认的标注挪威语(又称新挪威语)的语音、语法等进行了讲解和阐释,其包括三个章节,分别为语音基础训练、基础语法、会话和阅读教程几个部分,循序渐进地对挪威语的用法和词汇等作了讲解,以使有志于学习挪威语的学子们通过此书对挪威语打到基本的掌握和能够使用。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围绕旅游业中的多语服务及景区翻译展开。内容包括:景区导游语言服务与口译,景区宣传及标识语翻译,景区文化翻译与景区展品翻译;以景区中的口语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景区语言服务人员及口译员在应对多语多文化游客需求时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作用;分析了四川景点的官方宣传翻译以及景区公示语翻,并以大量语料为基础讨论了四川景区的宣传语和公示语的翻译策略;分析了景区中诗词、对联、碑文、文化表演的翻译特点,并基...查看更多
  2.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随着各景区国外游客人数的不断增长以及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旅游翻译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旅游景区,尤其是人文景点是对某一地区文化的集中展览。从这个角度上讲,旅游翻译就是翻译与传递文化,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若以游客的视角审视旅游活动中的翻译,一般来说翻译产品涉及以下几个类别:游客在实际旅游行为发生前所接触到的旅游目的地宣传资料,包括宣传视频资料、旅游手册、旅行社服务介绍等;在游客实际旅游活动中接受的语言翻译服务(包括人工翻译讲解和机器翻译讲解)、旅游景区公示语、景区牌匾及展品介绍等。可以说,旅游活动中翻译无处不在。本书着重探讨涉外旅游行为发生时,游客接触到的翻译人员及产品,讨论旅游翻译中语言服务的质量以及各类宣传公示语、诗词牌匾和展示品的翻译策略。本书分为四个章节,分别对应景区语言服务及导游口译、景区公示语翻译、景区文化翻译和景区展品翻译。
    本书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我国景区语言服务的大体概况,对语言服务这一概念的学界讨论作出了总结和重新定义。同时,本章也展示了目前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和翻译服务行业的市场基本需求,明晰了景区外语类语言服务的类别、特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及行业发展瓶颈。本章重点讨论景区语言服务中的人员(即导游口译)在涉外旅游活动中的角色。导游口译的以游客为中心、以有效传递文化信息为导向的服务性角色,它与其他场合的口译人员(如会议口译、外交口译、医疗口译、法律口译)有一定的差异。这一区别最为明显的体现是口译中的准确性与中立性。而这两大不同决定了涉外旅游活动中导游口译员的角色有三重含义,即文化引导员、文化交际阐释者和文化交际协调者。通过四川省旅游景区中导游人员的案例,借助转写与口语文本细读的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导游口译的准确性,由于受到时间和游客认知的限制,具有功能导向性。也就是说导游口译是以减轻游客文化过载为目的导向的忠实与再现;同时导游口译也很难做到绝对的中立,他们多秉持着以人为本的交互式语言服务理念,通常站位更靠近于游客,而非绝对客观中立。
    第二章探讨了景区公示语的翻译。公示语(Public Signs),又称标识语、标示语,是指公开面对公众的告示、指示、提示或警示及与其相关的信息,是一种常见于受众生活中的特殊文体。公示语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公共设施和旅游景点的标识,以及军警重地和其他易招致危险的场所警示性公示,等等。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公示语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种类的公示语作用不同,汉语公示语和英语公示语有各自的语言特点。汉语公示语的语言一般都简洁明了,有以下特点:第一,多用名词;第二,使用动词+名词词组;第三,使用单独的动词词组。英语公示语同汉语公示语一样,大多简洁直白,有以下主要语言特点:第一,大量使用名词(或动名词);第二,大量使用动词;第三,大量使用词组、短语;第四,使用缩略语;第五,多用现在时态;第六,按需使用大写。据2016年1月12日成都市政协发布的《关于对成都市著名旅游景点翻译问题的调查与建议》给出的数据,成都市旅游景点公示语的翻译状况堪忧,成都市内景区公示语翻译存在大量误译和漏译现象。
    本章选取了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景区为例,以收集的语料为基础,讨论了四川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笔者发现,旅游景区公示语的英译存在着一定的误译和不规范现象。这些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为:第一,英译公示语功能改变;第二,过度省略;第三,忽略原公示语的核心信息。旅游景区公示语是我国文化的传播途径之一,景区公示语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旅游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四川作为一个旅游大省,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接待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四川景区公示语翻译的规范化建设尤为重要。针对这一情况,笔者以图里(Gideon Toury)和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对翻译规范的讨论为切入点,探讨了旅游景区公示语的英译问题。在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注意两种语言在句法方面的差异,尽量使用地道规范的译入语表达原语的句法层次,但应以读者接受为大前提,在保留中国文化特色的前提之下尽量向译入语读者靠拢。从收集的语料来看,四川省旅游景区景点名称公示语的翻译方法并不统一,常用的翻译方法有:音意合译;汉语拼音音译;直译;意译;音译加注。为了使省内各景点名称英译更为规范,可考虑统一选用音译加注的翻译方法。
    第三章主要聚焦景区中文化负载文本的翻译。文化翻译已成为很多学科研究领域的关键性概念工具,不同学科对其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与讨论。在翻译学中,1990年文化转向之前,文化翻译侧重于文学翻译中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因素研究;而在文化转向后,文化翻译逐渐转向文化现象的整体性研究。在文化学中,文化翻译实质上是将翻译的隐喻性作为理论工具,对某一区域或群体的文化整体、文化状态、文化现象进行研究。而在人类学中,人类学家们将整个他族文化作为翻译的对象,而且大多他族文化承载形式是口传性的,所以并无固定而具体的源文本存在,因此民族志文化翻译更接近于翻译研究中的无本翻译。无论是只关注文本中文化因素的文化转向前期翻译理论,还是将翻译研究扩大至广义文化现象的理论,都是研究翻译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各学科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使文化翻译研究更加系统、更加全面。
    厘清了不同学科文化翻译概念之后,笔者对景区中常见的文化翻译对象:诗歌、对联、碑文、景点名称、民歌进行了分类,并研究了各自的翻译特点,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方法与技巧。笔者认为,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这三个概念之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层级关系。本章中笔者首先讨论了景区文化翻译原则,其次,在原则的指导下探讨了异化、归化、深度翻译三大文化翻译策略。接着,根据异化、归化策略对文化翻译方法进行分类并举例讨论,其中异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逐词译、音译与零翻译;归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包括:意译、仿译、变译与创译。最后,结合诗歌、碑文等翻译实践,对文化翻译中常用到的五种翻译技巧:增译、省译、转译、分译、合译进行了探讨。概言之,不论是诗歌、楹联、碑文还是文化专名与民歌翻译,均兼有文学典籍翻译与旅游翻译的双重性。从翻译策略来看,典籍翻译与旅游翻译是矛盾的,前者重文采,而后者重通俗。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平衡景区文化翻译的这种双重属性,坚持“以达意传神为基础,兼顾文化传递与旅游服务”的翻译原则,依据不同的文本类型,结合不同的文化语境,采取不同的文化翻译策略、方法与技巧。
    第四章景区展品翻译研究的落脚点放到了博物馆展品的翻译上。美国旅游学研究者克瑞斯·库珀(Chris Cooper)在其Tourism: Principles and Practice(《旅游学原理与实践》)一书中指出,按照类型对旅游吸引物(attraction)进行分类的话,包括“自然吸引物和人造吸引物”,人造吸引物就包括文化类型的博物馆(2004:326)。“博物馆”一词至今都没有一个能够普遍接受的定义,“直至20世纪,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才逐渐划分为三大类型:美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和科学博物馆”(曹意强,2008:3)。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博物馆事业是衡量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是一种高品位的特色旅游资源”(章采烈,1997:1-6)。博物馆展品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也是一种非文字类型的语言符号,它们自身就是书写和诉说历史的语言。如何将这些负载着文化的符号通过翻译这个媒介传播出去,为中国文化插上一双遨游世界的翅膀,是一件值得深思的学术工作,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但目前展品翻译的相关研究可谓是凤毛麟角。
    本章从翻译的传播学研究视角出发,选取了四川省内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博物馆(成都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四川科技馆、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成都现代美术馆),按照历史博物馆、科技博物馆、美术博物馆的分类,对其馆内展品翻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落在了翻译传播者、讯息、翻译媒介和受众上。按照信息传播研究的7W模式(传播者—传播目的—讯息—传播媒介—环境—受众—效果)信息链,以及信息论、控制论、操纵论、系统论等相关理论概念,本章研究分析了景区展品介绍的中文作者,即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和展品的创作者,指出了他们对于信息的收集、筛选、加工和传播等方面的操控;讨论了参观博物馆的中外游客的三种类型:视觉欣赏型、深入了解型和拓展学习型。我们提出了博物馆展品分级翻译的方法,具体是指将展品信息按信息含量的大小分成若干层级、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将其译成目的语,并负载于不同的翻译媒介,让不同的游客群体按照各自的需求摄取相应的译文信息,如此一来可以更好地实现信息多层次、循序渐进的传播和接受。
    基于对景区展品翻译中不足和问题的分析,从翻译传播学研究的视角出发,笔者认为景区展品翻译工作的目标和重心应该要适当进行转移,做好三个立足:第一,立足于国外游客的文化传播。第二,立足于国内游客的英文语言、文化知识的普及。景区展品的翻译不能仅仅只为国外游客服务,同时也要定位于中国游客自身外语素质的提高。这样可以提升国人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也能提高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如此一来,每一个中国人自身都可以成为一个移动的自媒体,当国人出国或者与外国人士接触的时候,自身也能成为移动的博物馆,随时成为文化信息的源泉,让国外人士有更多的渠道了解中国文化。第三,立足于更多非英语国家的小语种的翻译。在多个目标驱动下,四川景区展品的翻译应该有更高的立意和追求,不应该将这项事业等闲视之。
    ...查看更多
  1. 第一章  景区语言服务及导游口译 001
    第一节  景区语言服务概述 001
    第二节  导游口译 017
    第三节  语言服务与导游口译策略
    ——四川景区导游口译案例分析 040
    第四节  小  结 047
    第二章  景区公示语翻译 049
    第一节  公示语的种类 049
    第二节  公示语的语言特点 050
    第三节  公示语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054
    第四节  公示语翻译规范讨论 069
    第五节  小  结 077
    第三章  景区文化翻译 079
    第一节  文化翻译的多学科视野 080
    第二节  景区文化翻译的种类 089
    第三节  景区文化翻译的原则、策略、方法与
    技巧 117
    第四节  小  结 135





    第四章  景区展品翻译 137
    第一节  景区展品分类及其翻译现状 137
    第二节  景区展品翻译的传播学研究 151
    第三节  传播学理论视阈下的展品
    翻译策略与方法 162
    第四节  小  结 188
    参考文献 191
    附录一  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
    公示语汉英对照表 198
    附录二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公示语汉英对照表 201
    ...查看更多
  2. 殷明月:博士,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多语语言服务、口译理论、译员身份与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研究;参研教育部课题3项;管静:博士、成都理工大学教师;主要从事翻译史、民族志翻译方面的研究;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