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中国明代民窑青花瓷纹饰艺术

    作者:矫克华,李梅

    本书为明代民窑青花瓷纹饰的大众人文读物,该书简要介绍了明代民窑青花瓷生产的历史背景,以及各时期民窑青花瓷纹饰的艺术特色,作者从中国文化传承的角度进行专题展示研究,结合大量的实物图片分析,用通俗易懂、流畅自然的语言,深度解析明代民窑青花瓷纹饰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寓意,让读者更为直观地了解民窑青花瓷纹饰所表达的人文内涵。书稿分上下篇,上篇为明代不同时期的民窑青花瓷纹饰特征和纹饰鉴赏,下篇为研究性文章共6篇。本书可作为广大文物爱好者研究、鉴赏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物重要的参考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 农村题材电视剧传播效力研究

    作者:秦丽

    本书是一部以1978—2021年我国农村题材电视剧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全书从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历史变迁、影像对现实的选择性呈现、现实参照系中的影像、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文化价值分析、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影响力提升等方面,对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电视剧的发展历程、表现和传播影响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的当下具有较为深刻的现实意义。本书适合相关专业的师生以及对该领域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 现代包装设计理论与实践

    作者:周作好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来阐述包装设计:理论篇从古代包装的历史嬗变、包装设计的概念及功能、包装设计的材料、结构与造型、从草图到成品的包装设计过程、包装图文设计与印刷制作工艺等方面对产品包装设计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一些与包装设计有关的问题;实践篇则从创意包装设计方案与教学实践两个方面来进行优秀设计作品的解读和阐释,希望通过对这些作品语言的学习来提高我们对包装设计的再认识。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中国古典舞”作为体现和代表中华民族及其精神风貌的舞种,应该成为中华民族“身体文化”的审美标识。本书从中国古典舞学科中存在的“替代的焦虑”“名分的古今之辩”“美学定势”“文化原则”等现实问题入手,分八个章节分析中国古典舞的背景、训练转化、教学思路探索及风格化解读等内容,对正在实践着的身体语言再发现探索和正在争论着的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内涵及其美学建设,做出带有探索意义的整理;反思中国古典舞作为代表中华...查看更多
  2. 中国最早的古典舞可以追溯到周代。在周代,“六大舞”和“六小舞”主要用来祭祀和表演。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国古典舞学科发展实际上是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六十余年的发展。“中国古典舞”作为可以体现和代表中华民族及其精神风貌的舞种,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在肢体艺术的言说与表达上一个最为主要的形态,即中国“身体文化”的审美标志。然而,中国古典舞学科在创建或重建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诸如“替代的焦虑”“名分的古今之辩”“美学定势”“文化原则”等现实问题,因此,“中国古典舞”作为一种能代表中国身体文化的审美标志,却在国际视野中长期“缺席”。我们不得不反思:中国古典舞在过去六十余年的组建、投入过程中的得失。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代,中国古典舞学科如何才能有机发展,重回国际舞台,为“中国身体文化”代言?诚然,“缺席”的现状以及诸多现实问题的扭结点往往都是通过中国古典舞“身体叙事”语言的表述承载而凸显出来。在这一身体语言表述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的现实问题又常常是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中的历史问题所导致。例如,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吕艺生在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之际,从美学的角度提出“直面中国古典舞危机”。当年,构建古典舞学科体系时,构建的主旨并不明确,跳什么、为什么而跳、训练的原理是什么、训练的文化内核支撑是什么,这些都未能细究,就仅仅是考虑为中国的舞蹈事业培养一批专业的演员,为这批专业的中国舞演员开设一套类似西方芭蕾训练体系的程式化训练模式。直到“身韵课”问世,中国古典舞的“身体叙事”语汇才仅凭语义贴上了具有中国古典风格语汇的标签,但身韵并没有完全解决技术训练中的文化纯正性。作为训练的主体,芭蕾已然是体系框架的支撑,抽取它的身韵仅是依附在此之上的华丽外衣,这时的中国古典舞附着在“身韵+芭蕾”的拼贴之中,说着“两张皮”的身体话语、培养着“两张皮”的古典舞人才。
    由此,本书将从上述现状入手,着眼于中国古典舞在成因上的过程化研究,并通过分析中国古典舞在这一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一些具有规律性的问题,对正在实践着的身体语言再发现探索和正在争论着的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内涵及其美学建设做出带有一定研究价值及探索意义的整理。


    作  者
    2020年7月
    ...查看更多
  1. 第一章
    中国古典舞学科构建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机遇 /1
    一、百废待兴的中国舞蹈与“中国古典舞”概念的提出 /1
    二、以“技能型”训练为主旨的中国古典舞学科建立 /2

    第二章
    中国古典舞从“技能型”训练到“技术修辞”的转化 /5
    一、基于戏曲、武术技术养分汲取的转化过程/5
    二、中国古典舞“技术修辞”的成型 /8

    第三章
    中国古典舞由“技术修辞”到“身体修辞格”的转化 /13
    一、转化的缘由及成型 /13
    二、中国古典舞“身体修辞格”的补充与完善 /17
    三、汉代乐舞文化的多元形态 /19
    四、四川汉代乐舞画像砖中的裙摆范式研究 /42
      
    第四章
    中国古典舞从“技术修辞”到“身体叙事”的跨越言说 /62
    一、“身体叙事”介质的重新定位 /62
    二、“一体多质”的“身体叙事”取向 /64
    三、“同门各表”中的“身体叙事”多元发展 /68
    四、“有待商榷”的“身体叙事”语义场 /73

    第五章
    中国古典舞身体语言再确立的教学思路探索 /76
    一、从“一体多质”到“一体多元”身体语言的教学思路调整/78
    二、从“同门各表”到“同门各派”身体语言风格的界定 /80
    三、从“有待商榷”到“文化诉求”古典舞身体语言的当代审视 /83

    第六章 
    中国古典舞身体语言再发现的教学实践策略 /88
    一、“外圆内方”的动态规律 /89
    二、“以气借力”的神态塑造 /92
    三、“阴阳相合”的动态原则 /95

    第七章
    中国古典舞身体语言的风格化解读 /99
    一、“向心内聚”的语势 /99
    二、“三节六合”的语音解读 /102
    三、“统顺伦理”的语义解读 /106

    第八章
    身体语言课程内容的再拓展 /110
    一、“卧”“立”“跪”“坐”之身体静态实词拓展 /110
    二、“走”“奔”“翻”“跃”之体语动态虚词 /133
    三、“盘”“旋”“辗”“转”之体语连接转词 /138

    参考文献/144

    后记/148
    ...查看更多
  2. 唐丽娟,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竺可桢书院礼仪导师,茅以升学院卓尔舞蹈团导师;长期致力于舞蹈与礼仪教学、理论研究及编舞创作等工作,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编通识教育系列教材《礼仪与文化》等。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