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汉书·艺文志》辑论

    作者:尹海江

    本书是一本版本目录学研究专著,以《汉书·艺文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编排体力问题,并对相关的历史上的目录学问题做了解答,还对目录学的学科名进行了梳理归纳,是一本学术水平较高的研究论著。

  • 国际问题与全球治理

    作者:任治俊, 胡腾

    本书为“富乐屯文汇”中的一本,在长期关注并开展财经形势分析与政策规划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国际语言、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五个方面探讨了2010~2011年国际热点问题,以文献综述的形式梳理和归纳了国际问题发展及成果。本书在学术性和政策性结合的基础上提出指导意见共人们参考。

  • 法治蓝皮书·遂宁依法治市年度报告(2017)

    作者:遂宁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

    本卷蓝皮书系系列专题调研报告之一,从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全民守法等方面较为全面地总结了遂宁市法治建设过程中的做法和成效,如破解依法治市机构队伍建设难题、安居区“法治村官”保障脱贫攻坚、射洪县建立“六手印记”新机制促进基层依法治理、蓬溪县创新“1+3+N”信访机制化解纠纷矛盾、大英县“三治融合”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市公安局创新“河长+警长”制护航生态绿色发展等,旨在通过法治建设的“遂宁经验”进一步服务保障市委、市政府中心大局,推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遂宁落地生根。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由6篇58章构成,辑录了团队在灾后重建、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教学科研和实践应用成果,包括从我公开发表的100多篇学术论文中遴选的58篇论文,其中,我作为第一作者(含独著)的24篇,第二作者的34篇(32篇第一作者为本人指导的研究生,2篇第一作者为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事,是我们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后共同总结撰写的论文)。
  2. 经过二十年的大开发,西部地区经济建设获得显著成果,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这不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拓展了回旋空间。
    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地域文化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任务,国内外众多人居环境领域的专家学者、规划设计人员与西部地区同仁一道,积极投身西部大开发,针对特殊自然环境条件、多元民族文化特质、差异化经济发展水平,探索西部人居环境建设的科学路径,有力支撑了西部人居环境的品质提升,为西部大开发伟大成就的取得做出应有贡献。
    地处西部的四川历史悠久、文明璀璨,巴蜀文明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古就被誉为“天府之国”;四川物华天宝、人文荟萃,是人才辈出的钟灵毓秀之地,独特秀丽的山水环境形成多彩多姿的人居文化形态,拥有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具有特色鲜明的人居环境特质;四川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人文资源富集,文化构成多元,居住有56个民族同胞,包
    括11个世居少数民族,是全国唯一羌族聚居区、最大彝族聚居区和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民族信息保持相对原始,保存较为完整、真实。另外,四川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区位条件独特,承担着守卫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职能,肩负着青藏高原东部生态涵养的重任,对西部大开发而言代表性突出,在战略格局形成中优势明显、地位特殊、责任重大。
    我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离开家乡四川北上求学,接受了系统的建筑学科专业训练,90年代远赴欧美留学,在这期间生态伦理设计观念逐渐形成、人本设计思想逐步树立。世纪之交回到故土、扎根巴蜀,依托西部大开发战略,联合相关教育和科研设计机构组建了由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及生态、地质等多学科专业人员构成的学术研究团队,作为服务西部大开发人居环境建设学术大军的一支本土小分队,在规划、建筑、景观等设计领域深耕不辍、砥砺前行,不断践行人本设计理念。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了从规划设计到教学科研到政策制定再到管理实施的全方位、全过程理论与实践探索,其成果在四川人居环境建设中发挥了应有作用,尤其在汶川、芦山两次地震灾后重建及天府新区规划设计实践时得到深度应用。
    经过20年的两轮西部大开发,四川人居环境已发生巨变。团队生长于斯、廿载同行,见证了这片热土上的沧海桑田,在参与以四川为主阵地的西部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留下了无数精彩的瞬间,本书记录了这一艰辛探索历程中思想碰撞的火花、智慧交流的硕果,借此纪念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0周年,期望为进入新时代、形成新格局阶段的西部大开发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同时为建党100周年献上一份小小的学术礼物。
    本书由6篇58章构成,辑录了团队在灾后重建、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教学科研和实践应用成果,包括从我公开发表的100多篇学术论文中遴选的58篇论文,其中,我作为第一作者(含独著)的24篇,第二作者的34篇(32篇第一作者为本人指导的研究生,2篇第一作者为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事,是我们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后共同总结撰写的论文)。
    本书是学术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同门唐由海副教授、韩效副教授协助我进行了书稿的构思与组织工作,崔珩教授、贾玲利副教授、毛良河讲师、曾帆讲师、贾刘强副院长等参与了讨论,博士生陈思裕、刘丽娟和硕士生王晋、李佳滢同学具体负责了文献资料整理工作,团队成员给予了大力支持。书稿写作完善的过程也是回顾思考、总结归纳的过程,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各位弟子进入这个团队后,都能够在一个充满学术生态环境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从事研究,在收获学业,为自身学术、职业生涯奠定基础的同时,也为团队的建设“添砖加瓦”、做出贡献。纳入书中的前期研究基础及其成果的出版,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三生’空间耦合机理及规划方法研究——以四川地震灾区为例”批准号:51678487)及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关键技术集成及规程研究”批准号:2013FZ0009)的资助,后期又得到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公园城市的韧性协同规划设计研究及示范”批准号:2020YFS005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成渝地区城市重大疫情传播与脆弱性空间耦合机理及规划应对研究”批准号:52078423)的资助;集结的58篇学术论文都分别在《城市规划》《建筑学报》《中国园林》《城市发展研究》《规划师》《世界建筑》《西部人居环境学刊》《南方建筑》《新建筑》《中国安全学学报》等杂志和出版机构第一次发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为书稿最终付梓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经历有限、学识不足,加之团队地处西部,实践范围主要在四川,尽管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但学术视野仍然不够宽、眼界仍然不够高、格局仍然不够大,书中纰漏、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望规划设计同行和读者不吝赐教!另外,书中所参考的图表和文献资料,都尽力详尽标注在文中及列入各章参考文献,在此对原作者表示谢意!如有疏漏,敬请指出以便补遗!
    邱 建
    2021年2月于西南交大锦园
    ...查看更多
  1. 本书的出版过程中,我作为编辑与邱建教授进行了多次交流沟通。从封面细节处理、版式设计风格调整再到每一章内容一遍遍通读修改,邱建教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在与他多次的交谈中,我深深地为他的严谨、默默奉献所折服;为他灾后重建自揽重任、不顾艰难险阻和病疫威胁奔波在一线而佩服;也为他二十载桃李芬芳时刻不忘教书育人为己任的坚持而感动。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谈话,他说:一朝为师,教书育人,为终生己任,即使在政府部门任职期间,也时刻不能忘记为国家培养人才。他直言:作为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选拔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他时刻思考着日后如何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本思想和技能的规划、建筑、景观设计人才,这份使命和责任促使他学成回国后创立了国内第一个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编写出版了《景观设计初步》全国通用教材,建立了景观工程硕士点和博士点,结合欧美建筑设计学科教育理念,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了“规划—建筑—景观”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二十年来最令他自豪的是,在为国家进行人才培养方面丝毫没有懈怠,他的硕士、博士大部分服务于西部地区,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不同岗位,理会人本空间设计理念,秉承其学术基因而践行之,正在并将持续为西部人居环境提升做出更多贡献。
    本书正式出版后,我第一时间将样书送到了邱建教授手里,他捧着厚厚的《印迹》,感慨到:二十年的成果集结于此,这是给建党100周年的一个小礼物,希望本书能为进入新时代、形成新格局阶段的西部大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查看更多
  1. 灾后重建

    1 “5·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乡规划设计 003
    2 关于构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体系的探讨——以汶川地震为例 018
    3 震后重建规划实践的系统辨析及思维模型 025
    4 汶川地震对我国公园防灾减灾系统建设的启示 037
    5 汶川地震前成都市避难场所应急能力评估 047
    6 Protection Planning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056
    7 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镇灾后重建规划思路 060
    8 灾后重建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汶川地震的经验及其对芦山地震的启示 063
    9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县域应急避难场所体系构建——以成都市大邑县为例 070
    10 悉心呵护地域文化 多维并举重塑民族家园 079
    11 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城乡布局形态研究 087
    12 应急城乡规划管理理论模型及其应用——以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为例 091
    13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跨区域协调规划实践分析——以威州、水磨、淮口三镇为例 103
    14 四川汶川地震灾后城乡恢复重建规划和建设的新进展 115
    15 The Planning,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of the Lushan
    Earthquake Based on the Local as the Main Body 121
    附录1.1 灾后重建学术交流 132
    附录1.2 学术著作《震后城乡重建规划理论与实践》 135
    附录1.3 《四川省震后城乡重建规划编制管理标准》 141
    附录1.4 科技奖励 142

    城乡规划

    16 重大疫情下城市脆弱性及规划应对研究框架 147
    17 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工作的难点及核心要求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160
    18 四川天府新区规划的主要理念 167
    19 产城一体单元规划方法及其应用——以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为例 177
    20 城乡统筹背景下成都市村镇规划的探索与思考 185
    21 成都市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及规划实践研究 194
    22 西南丝绸之路与四川传统多民族聚落的生长和演变解析 205
    23 多视角下的中国古代城市选址研究 212
    24 先秦时期城市选址理性实践与技术成就分析 224
    25 国家级新区规划管理的机构设置、问题及建议 234
    26 A Study on the Innovations of Rur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Chengdu,Sichuan,China 244
    附录2.1 部分城乡规划学术交流 257
    附录2.2 学术著作《天府新区规划——生态理性规划理论与实践探索》 260

    风景园林

    27 关于川派园林研究的思考 263
    28 A Study on Types and Characters of Sichuan Style Garden 268
    29 先秦时期蜀国园林的特点探析 278
    30 关中东湖园林历史沿革及艺术特色研究 284
    31 基于Mapping 方法的京沪高速铁路区域景观规划分析 293
    32 厦漳城际轨道交通景观环境设计 302
    33 城市高架道路景观尺度的层级控制探讨 316
    34 国外城市公园建设及其启示 321
    35 成都十陵郊野公园规划设计 327
    36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其植物景观设计——以金沙遗址为例 334
    37 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敞空间利用研究 341
    38 新津宝墩考古遗址公园景观规划理念的探讨 350
    39 基于遥感的青岛市热岛与绿地的空间相关性 356

    建筑设计

    40 蜀地“三国演义”——漫谈成都当前的建筑创作格局 367
    41 建筑空间的文化更新与城市文脉的有机传承 376
    42 普通老房子面临的问题、遗产价值及其维护利用——以成都市为例 380
    43 地震灾区纸管建筑研究——坂茂在汶川与芦山的设计 386
    44 峨眉山金顶景区规划设计 397
    45 四川罗城古镇传统聚落空间的营造及其人居环境启示 402
    46 建筑教育理念与建筑系馆设计——德绍包豪斯校舍与伊利诺理工学院克朗楼之比较 407
    47 Poetic and Pictorial Splendor-Expres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i in Chinese Architecture 412
    附录4.1 译著《空间的语言》 420

    学科拓展

    48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城市发展理念探讨 423
    49 美国城市化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发展思考 428
    50 通过轻轨建设促进城市活力提升——以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为例 435
    51 加快四川省新型城镇化的路径研究 444
    52 建筑产品决策过程中问卷调查的多因子方差分析方法探讨 449
    附录5.1 学术著作《四川特色新型城镇化实践之路》 458

    人才培养

    53 近现代建筑教育发展综述——兼论四川建筑教育策略 461
    54 适应高层次职业能力培养的教育体系研究 467
    55 我国城市规划教育起源的探讨——兼述朱皆平教授教学思想 471
    56 关于中国景观建筑专业教育的思考 479
    57 浅析景观建筑学之专业内涵 484
    58 关于中国景观专业本科教育评估体系的建构 490
    附录6.1 教材《景观设计初步》 495
    附录6.2 邱建教授指导的部分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 499
    附录6.3 科学普及 525
    附录6.4 人才撷英(排名按照加入本团队先后顺序) 532
    ...查看更多
  2. 邱建:四川成都人,天津大学建筑学学士、建筑设计硕士,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景观建筑学博士。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山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天津大学建筑系助教,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无障碍研究中心博士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城市体检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常务理事,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组委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理事,《景观设计学》杂志编委,上海市静安区规划局副局长、南京西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西南交通大学建筑系(学院)系主任、院长,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总规划师等职。学术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理论与设计、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城市设计理论、城镇化理论等。学术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理论与设计、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城市设计理论、城镇化理论等。
    在教学科研方面,率先在全国建立景观建筑设计本科专业,建立了景观工程硕士点和博士点,指导毕业38多名博士生和硕士生。出版《景观设计初步》《震后城乡重建规划理论与实践》《空间的语言》《城市规划ABC》《四川特色新型城镇化实践之路》等专著(译著、教材)8部、地方标准1部,在《城市规划》《建筑学报》《中国园林》《世界建筑》《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等刊物、出版书籍以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113篇学术论文。主持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和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 1项、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特等奖 1项、全国行业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1项、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提名奖1项。
    在行政管理方面,曾分管四川省城乡规划、新型城镇化、风景园林、城市建设与管理、行政审批等工作;任四川省汶川、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组办公室副主任,雅安市“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规划指挥部总顾问,主持四川省灾后城乡恢复重建规划、天府新区规划及新型城镇化、省域城镇体系等重大规划项目技术工作。
    ...查看更多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