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Laves相NbCr2化合物的力学性能及其应用

    作者:聂小武

    本书是一本学术著作。Laves相NbCr2化合物具有熔点高、密度适中、优良的高温性能及潜在的高温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具有作为高温结构材料应用的潜力,但因室温脆性大而阻碍了其实用化。如何改善Laves相NbCr2的室温脆性是目前材料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书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等基金资助下,对NbCr2化合物进行了多年的探索研究,本书则是研究结果的体现。书里介绍了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NbCr2化合物试样,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能谱分析等手段,系统研究了添加Ni、Mo、Zr单种元素及多种元素合金化对Laves相NbCr2化合物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以及作为强化颗粒的应用,利用热力学及动力学理论进行了分析。本书研究具有创新价值,值得相关研究者学习借鉴。

  • 乡土的诗意诠释

    作者:李惠萍 刘鹏辉

    乡土的诗意诠释:21世纪庆阳文学研究/李惠萍,刘鹏辉著.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四川泸沽湖生物多样性研究

    作者:彭徐 董艳珍 徐大勇

    以彭徐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通过四川省“四川高原湿地生态保护与应用工程重点实验室”开展了泸沽湖生态环境保护基线调查、大草海生态修复和水污染防控调查研究,首次完整地形成了一套泸沽湖生物多样性本底基础资料和研究成果,本书即是这些成果的总结。内容包括:泸沽湖水生生物组成及其评价,对浮游生物、水生维管植物、鱼类动物种群、鸟类动物种群、泸沽湖湿地生态系统、泸沽湖生物多样性评价等。该研究成果对高原湖泊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生态保护、湿地恢复重建、生态旅游发展等领域有重要指导作用。这本研究泸沽湖生物多样性的著作也是一份保护高原湖泊湿地的珍贵资料,对各级政府管理者与科技工作者都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通过整合文献的部分相关内容,以科普的视角介绍了高等院校中物理教育的相关问题,其内容涉及物理教育概述,科普概述,物理教育中的科普属性和科普在物理教育中的作用,物理(实验)课程在科学道德层面、科学精神层面等的科普意义,物理教育中的科普实践形式与物理(实验)课程中的科普实践形式。
  2. 总  序
    特色专业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并获得社会认同,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特色专业是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是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2010年7月,楚雄师范学院物理学(师范类)专业被批准为第六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这套教材就是楚雄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在建设国家特色物理学(师范类)专业过程中的部分成果展示。
    在特色专业建设中,我们根据目前中学物理新课标及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趋势,构建了课程体系和新的教学内容,并整合了课程内容,突出了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教师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通过实施“5+5”课程改革计划,即“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5门基础知识课程+5个相应中学物理课程学习”,突出了专业基本知识的学习,熟悉了中学物理课程体系。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我们搭建了六个实践平台,即实验教学“8+2”模式平台、设计性实验平台、开放实验室平台、学科竞赛(如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物理教学技能大赛)平台、学生社团活动、大学生科研项目及参与学生教师科研项目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套教材是根据学生实际,从实验课程的构架情况以及对学生的要求出发,以够用、适用为准则,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编写的,希望通过指导学生的学习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物理学内容。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学校各级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借鉴了一些国内同行的先进经验,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恳请广大师生提出宝贵意见,以利于改进。




    丛书编写委员会 
    二O一四年三月  

      
    前  言
    岁月荏苒,转眼间,已在高校度过了16个春秋。在这16年里,书声琅琅、空谷回音,凝望苍穹、星光灿烂,雨雪风霜、大树云耸,小舟明灯、心海照亮;在这16年里,既有学生时代的绚丽回忆,又有作为人师的美好故事;在这16年,物理学一直相伴左右,展现大自然的精华,启迪智慧,涤荡心灵。为此,我们有理由呈现一本体现物理教育之点、科学文化之滴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就以 《物理与科普》命名吧。
    在该册子中,通过整合文献1-43的部分相关内容(具体见正文中标识),从科普的视角介绍高等院校中物理教育的相关问题。包括物理教育概述(第一章),科普概述(第二章),物理教育的科普属性和科普在物理教育中的作用(第三章),物理(实验)课程在科学道德层面、科学精神层面、科学思想层面、科学方法层面、科学知识层面的科普意义(第四章),物理教育中的科普实践形式与物理(实验)课程中的科普实践形式,以及富兰克林的十三种品德、居里夫人与孤子精神等体现物理学家的科学道德与精神的专题,体现事实的重要性与选择、表达、理解、视域、过程的形式、数学和逻辑及数学创造、偶然性、空间的相对性、比较与分类等物理学思想方法的例子,“师言师语”式教学风格等(第五章)。这些内容是构成大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物理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增强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学生还能通过这些内容,学习物理学发现与发明的科学性,感悟物理学家的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的艺术性,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向公众传播普及科技成就的能力。
    总之,真诚地希望,这本小册子能略表课堂中学生热烈的掌声和课下学生高度的评价给自己带来的感动;能稍抒16年青春岁月那郁郁葱葱、暖意融融的情感;能在学子们的心田荡出一片春意,心空点缀一片彩云;能让学子们体会深沉的静美、浩瀚的境界;能让学子们驰骋在追求的原野,万里奔流!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郝瑞宇    
    2014年3月   
    ...查看更多
  1. 第一章  物理教育
    高等院校中的物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章将从高等教育入手,概述物理教育。
    第一节  高等教育
    什么是高等教育?在这里我们作一简单介绍[16]。
    一、大学的发展历程、定义与性质
    谈到高等教育,一定与大学分不开。现代大学概念,来自英文University,指聚集在特定地点传播和吸收各个领域高深知识的一 群人的团体。“university”这个词可以上溯到拉丁词,在中世纪,被用来指由教师和学生所构成的联合体。这类联合体即今天大学的最初形式。当然,“university”一词还可追溯到更早期,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在雅典附近教授哲学、数学、体育,创   立学园,他被一些人认为是欧洲大学的先驱。因此,欧洲中世纪的大学,实际上是从行会性质学校发展起来的。在11世纪,“大学”一词和“行会”一词同样被用来形容行业公会,但是到了13世纪,“大学”一词就被用来专指一种学生团体。1088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建立的波隆那大学,被认为是欧洲第一所大学,这所学校先由学生组织起来,再招聘教师。而有“欧洲大学之母”之称的巴黎大学,则是先组建教师组织,再招收学生。1810年,威廉•冯•洪堡建立柏林大学,将研究和教学结合起来,并确立了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原则,这被认为是现代大学的开端。
    那么,大学究竟指什么?普遍认为,大学是高等教育的学府,泛指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以及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包括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综合性大学等;特指多科系的高等学校,一般设有哲学社会科学(文科)和自然科学(理科、工科)方面的各种专业,再由几个相近的专业组成系。
    现今,我国大学可分为全日制大学和非全日制大学。全日制大学又分为公办大学、民办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主要实施全日制普通博士学位研究生、全日制普通硕士学位研究生(包括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全日制普通第二学士学位、全日制普通本科、全日制普通专科(含高职)教育,这五大类学历教育是教育部最为正规且用人单位最为认可的学历教育;非全日制大学有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大学、夜大学等。
    至于谈到高等教育的性质,一般认为,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教学组织和形式有全日制和业余的、面授和非面授的、学校形式和非学校形式的等,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培养研究高深学术的学者和研习应用科学技术的人才这条主线一直贯穿其间),其目的是促进科学技术专门人才的成长,促进各门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促进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教育程度(层次)上一般可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班,不过本科教育仍然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
    现在,高等教育作为构成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整个社会大系统及其他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联系,而且正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正从单一结构向多种结构演化。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结构层次来看,研究生、本科、专科这三个层次呈金字塔形,其中的短期大学和初级学院近几年来尤为受到重视,并获得了很大发展。并且,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念正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并转化为政府的教育政策,也就是说,中国高等教育面向社会精英阶层的传统正在成为历史。 
    二、高等教育的理念与意义
    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欧洲中世纪的大学。中世纪大学的理念被视为一个学者自治团体,其中教学人员与学习人员并无多大差别,他们都是学术发现过程中的探索者。事实上,高等教育是以人的集合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的活动要素。后来,威斯康星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第二,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第三,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高等教育历经发展和不断转型,现已形成了包括四项职能的职能体系,即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
    1.培养专门人才
    不论高校怎样分类,培养专门人才都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专业设置即出于此目的。
    专业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专业素质主要指有关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等。但同时专业培养目标应能够体现出个体的差异性与基本规格要求的统一,帮助学生成为其自身发展的主人。现今,高等教育的任务不在于把学生打造成为知者、思想家,也不在于把他们造就为行者,而在于更多地把他们培养为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人,使他们在多变的世界中能够深谋远虑,历经考验,适应社会需要。这应该是人才培养的根本。 
    在培养过程中,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德育是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学习,因为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智育是要通过普通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具有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开阔视野,并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了解本专业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领域、最新成果和最新动向,进而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各种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但不是作为某种工具而存在的单纯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调查分析与创新能力、人际交往沟通与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作风;体育是要传授给学生以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促进身体健康;美育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与能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
    现代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又要求高等教育调整种类结构,拓宽专业口径,提供适宜的环境,培养跨学科人才,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应具有审视性的自我意识,使他们能看到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处理所学内容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各种不同于自己主要学习内容的思想方式、习惯做法和学科模式。
    下面再详细谈一谈。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学生在大学里接受的教育可能是正教育,也可能是负教育。学校不等于教育,大学也不等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在于培养学生自由发挥的能力,在于帮助学生成为其自身发展的主人,并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发展,实现自我赋权,即一个建立主体意识,增强能力和发展技能,通向更多参与、更加平等、更大影响的行动过程。在心智发展阶段,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深入理解,能认识到知识的短暂性和可辩驳性;能摆脱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进行审视性评价;能对其他知识形态保持敏感,并相对调整自己的历程,坚持自己的立场。学生应能把知识体作为一种开放的学习经验,围绕它或在其范围内开拓自己的道路。在此过程中,心智不断发展成熟。也就是说,学生如果要适当地促进自己的心智成熟,他们就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智力空间。这使他们不仅能够领 会,把事物纳入自己的理解范围并加以应用,而且能够审视性的评价与洞察现有的理论和传统(在审视性的知识态度中,常识与学术性的观点都被视为观点,而不是对世界的绝对说明),且愿意并有坚韧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去采取一种自己的立场。这都意味着心智的独立和自由,学士就象征着学生实现心智独立。
    高等教育价值也与其毕业生的审视能力成正比,其实现需要真正的学术自由。这也构成高等教育进程的六个条件:一是学生对某些知识主张的深入理解;二是学生对这些知识主张的根本性审视;三是与其他人一道不断开拓并发展这种审视的能力;四是学生参与决定这种审视的形式和方向,如某些独立探究方式;五是学生的反思及审视地评价自身的成就、知识主张和业绩的能力;六是学生在开放式对话和合作、避免不必要的指导中参与这种探究的机会。 
    当然,如果学生能够拥有其自由发挥的空间,那么大学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实现思想自由提供条件。教师不断把自身学科的概念、结构、技能和方法介绍给学生是正确的,学生获得学科要求的必要理解和能力也是恰当的,然而审视若缺乏具体的审视对象,审视性思维也就毫无意义了。但是对一位教学人员而言,若提供的学科框架使学生只会坐井观天,抑或阻碍其他学科的多重视角,这种教育则是失败的。因此,首先要教师思想开放,支持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即使这些学科观点完全不属于教师自身的学科专业范畴。从理论上说,教师应该乐见学生超越自身学习的暂时限制,领会所读学科的全部意义。
    事实上,高等教育就是增进联系、拓展知识范围的教育过程,其关键理念之一就是学生应该不受限制地获取知识。真理乃是整体的真理,而不是片面的、部分的真理,不同的学科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知识宇宙,因此,教师应努力使学生在所有学习课程方面形成一个整体,使学生拥有一种适当的局部与整体关系的观念。而大学也不能任意限制其感兴趣的知识领域。作为学生,应该感到整个知识世界对他们是开放的。当然,高等教育不只是纯粹的传授知识,它需要对所触及的知识采取一种怀疑和探询的态度。相互联系的不同知识王国最终是相互补充的,因此对知识必须采取一种交叉学科的态度,让学生采取主科之外的其他视角来审视自己的学习对象。学生必须能够就课程所及形成一种思想形态观念。
    高等教育中的高等理念意味着一种对既定意愿的超越。换言之,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既掌握自己学科的内部标准,也能够用其他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即外部标准),来评判自己的学科。如果学生仅囿于一门或一门以上学科内部,由此构成的课程并不能视为高等教育课程,而仅是一种相关学科训练。内部、外部独立评价,形成某种观点,才转化为高等教育。当然,内部标准是基础;外部标准要求课程教学采取学科交叉的方式,以便让学生看清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反过来引领他们实现生活实践过程中思想和行动的自由。真正的学科交叉要把不同的知识点引入课程,减少任何知识形态对学生的束缚,使学生能够从知识本身中解脱出来,学会处理自己喜爱的学科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关系,知道何时转向其他学科领域,为其心智的自由发展提供意义重大的广阔前景。只有当学生能够从“乐趣”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并反思自己的所思所行,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期望才有可能实现。唯有在自我反思之时,才能够达到真正的心智自由。高等教育应该是开启学生心智,并使其体察无限可能性的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的历程。
    学科交叉导致了一所院校不同院系之间,甚至大学之间更多的合作、对话及团队教学,审视性学科交叉又是学者共同体理念的当代体现。
    总之,通过高等教育,能把人从无知、偏见、谬误、固执中解脱出来,使人能够自由地思想,自由地行使自己的意志与判断能 力,进而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高等教育就体现在能把学生推进到对自身经验进行审视性反思的理性层面,让学生做反思的实践者,让学生能在被赋予清晰的概念框架后,对各种重大论争有相当程度的认识,明了合理与荒谬之间的差别,并能对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作出审视性评价,能对所学习的东西持有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师生的认识不会如出一辙。对于不同的观点,师生都可以作出自己的选择。当然学生们的观点未必像公认的权威观点那样完善,但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仍然极为重要。他们应该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从不同的角度去加以审视。假如我们把真实视为包括学生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的一场对话,那么,真理是一个有价值的概念。而真正的高等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鼓励学生在其中展现自我,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便将来做自身发展的主人。可以说,学术探索的对话性与学生独立的机会乃是高等教育的标志。
    ...查看更多
  1. 第一章  物理教育 1
    第一节  高等教育 1
    第二节  物理教育 19
    第三节  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27
    第四节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36
    第二章  科普概述 41
    第一节  科普学理论 41
    第二节  高等院校科普 55
    第三章  物理教育与科普的关系 59
    第一节  物理教育的科普属性 59
    第二节  科普在物理教育中的作用 61
    第四章  物理(实验)课程的科普意义 63
    第五章  物理教育中的科普实践 67
    第一节  物理教育中的科普实践形式 67
    第二节  物理(实验)课程中的科普实践形式 68
    参考文献 112
    ...查看更多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