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2014年中国消防协会防火材料分会与建筑防火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

    作者:李风 兰彬 张泽江 梅秀娟

    《2014年中国消防协会防火材料分会与建筑防火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以“新型防火材料进展”为主题,交流讨论新型耐久阻燃剂、织物阻燃技术、功能型防火涂料配方及防火机理研究,新型防火涂料用树脂及其合成方法,新技术在防火涂料及相关领域的应用,新型耐久防火门实用技术,防火门施工应用技术,新型防火家具制备技术,建筑物的危险性与安全评价技术,建筑材料审查与验收、建筑外装饰材料质检与验收、建筑消防审查关键技术,新型外墙保温防火材料发展现状,防火安全与制备技术,先进颜填料与功能填料在防火建材中的应用,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和大空间建筑火灾预防与逃生的新技术,以及其他可用于建筑防火与防火材料及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等,旨在深入探讨新型长效阻燃剂、新型外墙保温防火材料、防火涂料、防火密封封堵材料、防火板材、防火门窗、防火家具、新型防火交通工具,以及相关领域的制备、应用科学与技术,交流在建建筑工程的火灾预防与扑救技术、高层建筑火灾逃生新技术、消防行政执法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各类新材料新制品燃烧特性标准的进步、各类建筑材料及建筑结构的耐火性能的进展、特殊空间的消防安全性能评价技术等,促进行业之间的学术和技术交流。

  • 墨咏诗书

    作者:陈勤帜, 陈黎, 著

    本书是集书法和诗词于一体的著作,由陈勤帜、陈黎父子合著,父墨子咏。书中所选诗词有《旅夜》《秋情》《访篱苑书屋不入》《岁末》等,既有对风花雪月的咏叹,又有对当今社会和一些科技领域的全新视角、全新意境的阐释以及对网络语汇的信手运用,令人耳目一新。这对于一个从事理工类技术工作的年青人来说实属难得。陈勤帜的书法,新币从容,不激不厉,既追求书法的共性,讲求美观大方,又追求个性,任意挥洒,同时也追逐当代书法时尚。本书诗书合璧,体现了作者父子情深,文脉相承,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年硕博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

    作者: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本书为学生论文集。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自2013年新增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以来,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促进学院的学风建设,进一步增强学院学科建设实力,每年举办硕博学术论文报告会。2016年硕博学术论文报告会,共遴选出23篇文章,涉及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以及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所有方向以及艺术学理论、课程与教学论硕士方向。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祖灵声纹——羌族口头艺术的叙事、表演与文本》是一本从叙事、表演与文本三个维度系统研究羌族口头艺术的表演规则、文本结构与叙事原则的作品。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羌族口头艺术相关问题的研究,下篇为文献性质的部分有代表性的羌族口头艺术出版物书录。这样的框架,主要是便于将研究与文献结合起来,为对羌族口头艺术感兴趣的读者,不仅提供作者个人研究的心得,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文献档案。特别强调之处在于,本书并非单...查看更多
  2. 前  言
    口头艺术是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形态之一,是今天文学艺术的前身,是人类众多文化与艺术的“母亲”,是人类的童年艺术。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其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将“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列为保护的首要项目。  2011年2月通过,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将“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羌族的口头艺术是羌族人民的精神家园,是羌民族文化的血脉与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56个民族大家庭中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由于羌族历史上有语言无文字,羌族的口头艺术成为这个民族文化传承与族群记忆的最主要传播媒介,在羌族的历史文化中据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丛书的由来与定位
    2005年起,我便开始行走羌区,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先后考察过理县、汶川、茂县等地十数个村寨。每到一处,均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住村民家,每天大量的与不同村民聊天、问询,采访调查。以后,不少与羌有关的文章相继发表,几部书籍也陆续出版,其中,2007年的《云端的阿尔村——一个羌族村寨的田野记录》、2010年的《彼岸羌影——1949年前的羌族图像志》以及2013年的《羊皮书——中国羌族的历史与文化》等专著,读者和学界反应都较好。后来我调入了高校科研单位,发表的许多论文也受到好评。十多年下来,笨鸟先飞,读书上千,秃笔苦耕,边走边问,对于羌族历史与文化的问题,也有所心得与浅识。诚蒙许多学者朋友和研究机构厚爱,2012年开始,我终于从阅读文献与论文写作中抽出部分精力,开始从事科研课题的申报与研究,先是单位的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汉羌山地村寨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的主研;然后是2013年西南交通大学刘广宇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影像志”之尔苏藏族“环山鸡节”的主研,从事采访指导、翻译整理工作,这些工作,均加深了我对民族、民间文化的再认识。2015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间文化研究中心的高梧老师和邓啟刚老师告知我可申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课题。那几年,我正痴迷于“口头艺术”:2011年开始,自己确立对羌族口头艺术的阶段性研究方向后,该年10月就在茂县采访羌族释比五人;2012年1月至2月,就羌族口头艺术在茂县纳古等村寨进行专业田野考察,采访并收集羌族口头艺术传承人资料,录制了大量羌族口头艺术作品;2013年2月在茂县九龙等村寨进行专业田野考察,采访并收集羌族口头艺术传承人资料。同时,网上、网下四处搜集与羌族口头艺术相关的论著和论文,也查阅了不少国外口头艺术的专著、国内的资料档案。考虑到涉及羌族口头艺术系统而专业的研究,学界还是一个空白,而自认梳理与深入研究羌族口头艺术,对于全面而准确认知羌族的历史与文化非常关键。众所周知,千百年来,羌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宗教)传播几乎都是以“口头传统”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地进行传承,这使得“口头传统”在很多方面,成为解密这个有近四千年历史的民族的一把有效的钥匙,于是就以“羌族口头艺术的非遗传承模式与前景”为题,我与仲昭铭老师一起申报了项目。这个项目,就是今天这套丛书产生的源头。以该课题为基点,我详尽阅读和整理了众多羌族口头艺术出版物;同时阅读和整理出与羌族口头艺术相关的大量论文;分别与高梧、邓啟刚、刘雷、仲昭铭等老师一道,从北川到平武、从茂县到汶川,有针对性地进行田野考察和图文记录工作。2016年年初,该课题提前结题时,我已完成几篇论文:《羌族口头艺术的分类》、《羌族口头艺术出版物研究》(分别被收录入2015年11月《中国·羌文化保护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2015年12月《四川省非遗口述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羌族口头艺术研究综述》(《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5年6期)、《羌族口头艺术的巫术表演方式与特点》(《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9期),这些文章以后分别成为本书相应章节的初稿。以上这些文章再加上对大量羌族民间文学资料的览阅和分类整理,同时,石开忠、刘雷老师在片口乡的调查,刘超硕士对“茶马古道”灌松大道“茶背子”的口述采访,安波博士在北川县境内诸多乡镇的田野调查,加上我又主动邀请好友程文徽老师调查与研究陕南羌族端公的内容。这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使我作为本丛书的主编对丛书总体框架与各册重点内容、主题特色等关键元素有了完整构想。
    “羌族口头艺术研究丛书”是依照《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经典文献的保护和传播”的要求形成的具体的工作成果,同时也是2017年年度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社会科学事业专项基金项目(编号:ABKT2017057)项目成果。
    丛书由冯骥才老师任总顾问,冉光荣、朝戈金、巴莫曲布嫫、孟燕、李祥林、耿少将等在国际、国内口头艺术或民族、民间文化研究领域著名的学者任顾问;本丛书也邀请了一批羌民族的学者、传承人担当羌族顾问,进行指导和审阅,学科涉及与羌族口头艺术相关的历史、宗教、文学与音乐等诸方面。把这些前辈与老师“抬出来”,并非完全是我们想“拉张虎皮”,相反,这正表明我们一道对包括羌族在内的中国众多少数民族口头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尊重;表明我们一道对包括羌族在内的中国众多少数民族口头艺术研究的期盼与努力;表明我们一道对包括羌族在内的中国众多少数民族口头艺术现状的忧虑与关心。
    丛书是至今为止,首套对羌族口头艺术进行系统收集与专业研究的丛书,将分批出版。其中:《祖灵声纹——羌族口头艺术的叙事、表演与文本》是国内首部从叙事、表演与文本三个维度系统研究羌族口头艺术的专著;《叙与被叙——羌族口头艺术研究论集》是国内首部羌族口头艺术论文的精选合集;《神曲韵味——陕南羌族端公唱经研究》是国内首部收集与研究陕南羌族端公唱经的著作;《羌土声音——北川羌族自治县片口乡村民口述志》是国内首部由一座羌族村寨村民集体口述而编写的地方志书;此外,《羊角花开——羌族口头艺术经典作品集(文学)》,以羌族口头艺术研究为理论基础,收录了本丛书编写人员收集、翻译与整理的部分羌族口头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也属首次面世与出版;该书面对羌族民间文学版本繁杂的现况,以“主题(母题)”和“村寨”作为编选的两条主线和结构框架,以主本和异本、本文和文本的主次罗列,形态上有所创新,也利于学界有针对性的系统参考与研究。
    ...查看更多
  1. 焦虎三,1968年生,河南偃师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国内著名的人文地理作家,知名民俗学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学会会员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