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石刻遗韵——合江宋墓石刻研究

    作者:贾雪枫

    合江石刻体现了四川地区石刻文化的历史传承性,是研究南宋时期石刻艺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本书作为合江宋墓石刻的研究成果,大致包括五方面内容:系统研究了合江宋墓石刻产生的背景,分别从民族融合完成、经济发展状况、思想文化影响三方面探讨宋墓石刻的产生背景;概述了合江宋墓的分布和形制;叙述了合江宋墓石刻的特征和内容;专题研究宋墓石刻反映的宋代合江社会状况;比较研究了从汉代到宋代人文的变化。本书研究了作为千年古县的合江,在宋代时期的社会发展脉络,本书的出版能为今天古县的社会建设提供重要借鉴。

  • 泸州市图书馆藏民国期刊图录提要

    作者:黄善容

    《泸州市图书馆馆藏民国期刊目录提要》是一部图书馆藏资料的索引工具书,收录了1912年至1949年出版的173种期刊(另外附录清朝末期期刊6种)及其书影,共涉及文献数3645册,内容提要5万余字。读者和用户可采用便捷的检索方法,从刊名、分类号、索引号等途径对文献进行检索、浏览。作为历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泸州市图书馆馆藏民国期刊目录提要》丰富了馆藏报刊资源,更方便广大读者对民国历史开展学术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 《滇南矿厂图略》校注

    作者:吴其濬 纂 杨黔云 总主编 马晓粉 校 注

        《滇南矿厂图略》是一部有关于云南铜政、经济、社会的重要古籍。本书以云南省图书馆藏清道光云南课本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课本为底本,对该古籍进行整理、校注,上卷为《滇南矿厂工器图略》校注,下卷为《滇南矿厂舆程图略》校注,并在书后附云南省图书馆藏善本影音本,以方便读者查阅。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运铜纪程》校注对清代遵义著名藏书家、学者黎恂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间,作为云南京铜主运官,押运道光二十年京铜至京交于户工二部铸钱局,及交差后回滇复命过程中的日记,进行学术研究型校注,凡沿途历经之铜运事宜、民情风物、历史事件、交往人物,皆为详注,为研究清代后期运铜官员,及基层官吏的社会心理提供一个完整的社会背景和具体事件资料的参照维度。
  2. 前  言
    《运铜纪程》,清代贵州遵义(治今贵州省遵义市)人黎恂著。道光二十年,云南大姚知县署理云州知州黎恂被委任为该年京铜首起正运官。道光二十年七月二十日(1840年8月17日),黎恂自云南省城昆明启程,经嵩明、寻甸、马龙、沾益、宣威、威宁、毕节陆路官道至四川永宁,自永宁乘船沿永宁河至纳溪入川江,下泸州。在泸州铜店领铜装船,遂沿江东下,至江苏仪征转入运河。沿运河至天津,卸铜转剥船运至通州,再起剥,车运至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验收入库。按额交毕铜数,由户部堂官带领觐见皇帝。而后离京返滇,取道保定、郑州、南阳,绕道常德、铜仁至遵义,在家逗留四十余日。自遵义南下贵阳,过安顺,经平彝官道入滇,于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十日(1842年8月15日)到达昆明销差。前后历时二年,往返行程一万六千五百里,备极艰辛。辑途中日记(只缺道光二十一年三月二十日,乙巳)汇为两编,一为《京运纪程》共两卷,一为《回黔纪程》一卷,但并未刊刻印行。民国时期,贵阳著名藏书家凌惕安采得,将两书合抄为一本,命为《运铜纪程》。
    《运铜纪程》成书后,仍未大行于世。今凌惕安抄本保存在贵州省图书馆,仅有两套,分别为两册本和三册本,其保存完好,纸张硬实、墨迹清晰、书写工整,甚为难得。民国时期贵州文献杂志《贵州文献季刊》二、三期合刊,刻印了原书四分之一强,今贵州省图书馆、贵阳市档案馆均有藏,但多有别字、衍字、漏文等。任可澄主编的《民国贵州通志》已着手收录该书,未果而辞世,故不得录于其中而闻名。贵州省文史馆藏有完整刻本,但错误仍多。至今,该书仍不广为人知,但是其内容却有较高价值。
    《运铜纪程》的内容,可分为三大块,即黎恂之所为、所见、所感。
    所为之事,大要在于运铜主官的职务履行。凡领导随员、安排大事、管理船队、应急决策、危机处理、公关协调、检查监督等,皆亲历亲为,且逐日详细记录。这项内容,是目前可见的清代百余年滇铜京运史上,唯一一份铜运主官的具体事务记录,是对空白的填补。同时也可以之观照记载详备的清代京铜运输诸制度法规的具体执行情况,这也是该书最大的史料价值所在。其他内容,如闲时游览名胜古迹,与沿途官员的往来接触等,也可还原道光时期官场实景。
    所见之事,包罗万象,但使之下笔记述的内容,必定是黎恂这位已有大半身阅历的官员见所未见或是能触发其诸多感怀的景物和事情。而这些,或者是具有典型地方代表性的景物和事项,或者是反映特定时代特征的景物和事项等,如在毕节官道上看见的纷纷运铅者,在武汉、天津看到的征调到沿海抵御英军侵略的兵员对沿途的滋扰,还有萧条的秦淮河,以及长江沿岸没落消失的集镇,桑蚕种植已经进入黔东一带,沿途遭遇的跋扈霸道的八旗官员,等等,都是很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对于研究清代鸦片战争前后的经济、政治、军事变化,以及沿途经济、民风、环境、社会生活等,也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所感之事,即黎恂沿途的各种感想,各因事、因景、因遇而异,有忧国忧民、有顾影自怜、有悲天悯人、有妄自菲薄、有牢骚满腹,透视出的是一个积极有为而淡泊名利的下级官员的细腻真实的心理。结合其沿途与诸类官员的交往情况,对于进一步研究正在没落的清王朝的官员们的心理状况也有较高价值。
    作者黎恂(1785—1863),嘉庆十九年(1814)年三甲第七名进士。父黎安理,以孝义著称,誉满乡里,闻于京都,嘉庆中授山东长山县知县。黎恂为安理长子,督教最为严格,故黎恂德行庶务双修,文才武略兼备。中进士后,出任浙江桐乡知县,针对当地特点,以安静为治,奖励学士、提携学子,并好读不倦,以“人以进士为读书之终,我以进士为读书之始”自励,为桐乡士子传为佳话。后世桐乡修县志,列为桐乡名宦,并为之作传。嘉庆末,其父卒,遂辞官归籍丁忧。临回之时,轸念乡梓,以自己的养廉银白银万两购书,携带回遵义。丁忧结束,又请病假,在家近十五年,以读书、为学、授徒为事。后贵州闻名全国的“西南三巨儒”莫友芝、郑珍、黎庶昌,都依赖黎恂从桐乡购买回的书籍,以及黎恂的为学指引,成为名家。黎氏子孙在黎恂之后,终清一代,名士辈出,黎氏遂崛起为遵义第一名门,声名不坠,都肇端于黎恂此次回乡。道光十四年(1834),黎恂进京参加部选,拣发云南以知县用。初到云南,即遇曲靖府平彝县民发动叛乱,黎恂临危受命,署理平彝知县,三昼夜疾驰至平彝,迅速平定叛乱。后署理新平知县数月,即入方志《名宦传》。后又在大姚知县任上,创立团练,当叛乱之际,屡次成功抵御叛乱,保卫大姚平安。云贵总督林则徐,在全省推广其办法,并以“卓异”考评向朝廷举荐黎恂,黎恂遂升任东川府巧家厅同知。以出仕本非心愿,未赴任而称疾辞官,回籍修身读书。同治二年(1863)卒。
    黎恂本有作旅行日记的习惯,在领铜差之前,已作有《北上纪程》。领受铜差后,又有友人力劝其抄录沿途公文。从此本《运铜纪程》来看,黎恂似乎没有抄写,可为一憾,但这个遗憾本是美中不足,不当苛求。
    至于,黎恂究竟为什么要作此《运铜纪程》,其所言之“以备遗忘”应是主要原因之一,毕竟其时,滇铜京运已经一百年,运官已历数百人之多,却无人记录下这趟确保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生活平稳运行的万里征程,对有历史感、抱负感的文人而言,本身就可谓是一种义务的缺失。此外,更主要的就应当是一种情怀的展示。黎恂,从其生平事迹来看,他是一个有情怀、有抱负、有能力的官僚,从《运铜纪程》中记录的很多事情来看,也确乎如此。他热爱这个国家的山川草木、生灵百姓,也有推动这片土地成为尧舜乐土的激情和干劲。但是他缺少施展才华的舞台,看到的又是自己有心无力的衰世景象,像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也是他在这部日记中多次流露的心境。当然,黎恂归隐田园,与陶渊明还是很不一样的。陶渊明的归隐是道家的归隐,黎恂的归隐是儒家的归隐,是“施于有政,是亦为政”的孔子教诲的践行。黎恂不热心仕途,两次辞官回乡,购书回家,广纳学子读书,自己亦不倦于读书,为学近三十年,正是这种儒者情怀的反映。
    今依照贵州省图书馆藏凌惕安三册抄本,斗胆校注黎恂此书,也秉持该书的上述两大特点:其一在于补充滇铜开发、京运之相关资料,以便将滇铜京运放置到更完整的背景下考察研究;其二在于努力还原黎恂此行所行、所见、所感的背景依托,所以凡相关官制之流变、制度之详情、地方之沿革、山川之渊源、古迹之由来、人物之生平、环境之变迁、名物之功用等,都尽力有所补注,以便窥探其有所依据的真实心理状态,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料。
    当然,本人也是鄙陋之人,为人浮躁、为学浅薄,再加时间催人,粗糙之处,在所难免,所注对象之相关文献多不能一一检索齐备(有的资料相信在清代中央档案或是通过所有相关方志的细密爬梳一定能找到,但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自度实无承受之力),遂多以《府县志》《一统志》等总括性文本为补,更无暇考辨每条相关文献的异同及其原因所在,只能提供相关文献的线索。斗胆敢请阅者诸公,尽情批判,以便鞭策区区知耻而后进,庶几减少流毒,少污人眼,得在圈中苟且偷生。


    鄙陋后学  王 瑰
    2017年3月   

     
     
    ...查看更多
  1. 目  录
    一  至泸纪程 1
    道光二十年五至六月 2
    道光二十年七月 8
    道光二十年八月 20
    二  川江纪程 40
    道光二十年八月 41
    道光二十年九月 47
    道光二十年十月 56
    道光二十年十一月 72
    道光二十年十二月 115
    三  长江纪程 141
    道光二十年十二月 142
    道光二十一年正月 147
    道光二十一年二月 154
    道光二十一年三月 193
    道光二十一年闰三月 235
    四  运河纪程 243
    道光二十一年闰三月 244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 260
    道光二十一年五月 270
    道光二十一年六月 292
    道光二十一年七月 331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 352
    五  交铜纪事 358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 359
    道光二十一年九月 362
    道光二十一年十月 366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 374
    道光二十一年十二月 388
    道光二十二年正月 395
    道光二十二年二月 398
    六  回滇纪程 399
    道光二十二年二月 400
    道光二十二年三月 449
    道光二十二年四月 481
    道光二十二年五月 491
    道光二十二年六月 493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 504
    附录一  黎恂经行府厅州县表 510
    附录二  人物索引表 515
    附录三  民国《续遵义府志•黎恂传》 525
    参考文献 527
    后  记 545
     
    ...查看更多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