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樊迟学稼”诠释史

    作者:黄俊棚

    本书主要考察了《论语》中“樊迟学稼”一章,从汉代起至民国时期止,近2000年中不同的人物对这一章的不同理解和诠释。本书首先对每一个时期的诠释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解读,然后对不同时代的诠释进行比较研究,对同一时代的不同解读作比较研究,深挖不同诠释背后的时代背景和其他因素,探讨儒家经典诠释在历史发展中的变化规律。此类问题的研究对当今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梳理和研究“樊迟学稼”的后世解读流变、孔子的农业思想与教育思想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辽金民族关系思想研究

    作者:孙政

    本书主要论述我国辽宋夏金时期辽国和金国民族政权的民族关系思想。具体内容为:介绍辽太祖、辽穆宗、辽景宗、辽兴宗、辽道宗、天祚帝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介绍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金章宗、卫绍王、金哀宗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最后对辽金政权的民族关系思想进行比较和评价。本书对两个政权的民族关系形成背景及条件、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具体内容及实践经过、思想来源与演变进程、理论成效及历史价值等进行系统梳理和全面阐释,提出了此时期随着政权的建立、稳固,辽金统治者日益认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并拥有“为群方之父母”“天下一家”等思想。得出了辽国和金国时期民族关系思想是我国传统民族关系思想中的重要一部分,在其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的结论。本书有助于认识我国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有助于认识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性质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 战乱中的坚韧

    作者:黄玲娣, 著

    本书作者的外婆1933年到1953年的成长故事,描述了这段时期上海市市郊地区人民的生活,由恬适、安静、祥和的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生活到惊恐、困苦、贫穷的战乱生活,战乱结束重又回归到平静和平的生活。着重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在战乱中遭受接连不断的沉重的打击和压迫(有自然灾害、日本侵略、镇压、扫荡的白色恐怖以及当局政府的强征行动),仍然想尽办法坚韧地生存,这种不畏困难、不畏压迫的优秀品格。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滇南矿厂图略》是一部有关于云南铜政、经济、社会的重要古籍。本书以云南省图书馆藏清道光云南课本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课本为底本,对该古籍进行整理、校注,上卷为《滇南矿厂工器图略》校注,下卷为《滇南矿厂舆程图略》校注,并在书后附云南省图书馆藏善本影音本,以方便读者查阅。
  2. 前  言
    《滇南矿厂图略》是一部有关清代云南矿业史、社会经济发展史的文献。该书成书于清道光年间,作者为云南巡抚吴其濬、东川知府徐金生,它与《铜政便览》《云南铜志》《运铜纪程》和《迤东铜务纪略》一道成为现今研究清代云南铜政的书籍。
    作者吴其濬,字季深,一字淪斋,号吉兰,又别号雩娄农,河南固始人。他出生在书香官宦世家,从小受到的教育环境优越,自幼勤奋好学,多才多艺,能够“博览群书,精通古今重要典籍”。嘉庆二十二年(1817),其濬于科举殿试一甲一名的优异成绩开启了他的仕途之旅。在任职云南巡抚之前,他先后充广东乡试正考官,充实录馆篡修官,入直南书房,提督湖北学政,擢鸿胪寺卿,擢内阁学士,提督江西学政,署湖广总督、湖南巡抚。道光二十三年(1843)闰七月调任云南巡抚,次年八月署云贵总督,二十五年(1845)四月调福建巡抚。虽然其濬任职云南的时间不长,但是他对当时滇省矿务非常重视,他通过博览群书,与各地厂务官的沟通,对云南矿务有了全面了解,并时时思考、解决矿务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将其所了解的滇省矿务情况记录下来,并收录了前东川府知府徐金生所绘辑的图片和前人所著铜政名篇,合成《滇南矿厂图略》。该书当于他调离云南之后(道光二十五年三月)付梓出版。
    关于《滇南矿厂图略》的版本,现今流传的主要为清刻本,全国有众多图书馆或科研机构收藏。如,云南省图书馆、云南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等。全国各大图书馆收藏的《滇南矿厂图略》其记载的内容一致,不过书名、载体形态略有不同。
    云南省图书馆藏《滇南矿厂图略》为清道光刻本,不分卷,共两册,其封面均不题字,索书号为滇甲27/2643。第一册卷首题“云南矿厂工器图略”,署“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巡抚云南等处地方吴其濬篡,东川知府徐金生绘辑”;第二册卷首题“滇南矿厂舆程图略”,署“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巡抚云南等处地方吴其濬篡,东川知府徐金生绘辑”。据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妥善保存善本,图书馆将《云南矿厂图略》经过“金镶玉”装裱,分为四册装订。《滇南矿厂工器图略》以及卷首所插14幅生产冶炼图、工器图和《天工开物》等4篇附文装订为第一册。《滇南矿厂舆程图略》以及卷首所插舆地图、运铜路线图分三册装订,即全省、各府、直隶州/厅舆地图、铜运路线图以及“滇矿图略下”正文“铜厂第一”至“金、锡、铅、铁厂第三”部分内容装订为第二册,“帑第四”至“附铜政全书筹改寻甸运道移于剥隘议王昶著”内容装订为第三册,其余内容装订为第四册。
    李小缘在《云南书目》中记载了云南图书馆藏《滇南矿厂图略》的另一版本。“《云南矿产工器图略》四卷,[清]云南巡抚固始吴其濬篡,东川知府徐金生会辑,《八千卷楼丁氏藏书》,江苏国学、云南图书馆藏,实为两卷,分订为6册。第1卷共50页,外图;第2卷共100页。第1册:矿工用器图略11页及分县矿产图略22页。第2册:滇矿图略上,(1)引……(16)祭。第3册:(1)附宋应星《天工开物》25-27,(2)附浪穹王崧《矿厂采炼篇》28-32,(3)附倪慎枢《采铜炼铜记》33-37页,(4)附《铜政全书·咨询各厂对》38-50。第4-6册:滇矿图略下,(1)铜厂……(13)采,附《论铜政利弊状》。”李小缘《云南书目》中记载的《云南矿产工器图略》即《云南矿厂工器图略》,该书四卷之记录当为李先生所分,原书不分卷,载体形态为六册。《云南矿厂工器图略》六册形态的编排顺序与四册、一册的编排明显不同,六册编排形将工器图、各县矿产图单独成册,宋应星《天工开物》等4篇附文单独成册,并且有“滇矿图略上”和“滇矿图略下”之别。而四册、一册的编排为:矿工用器图、滇矿图略“引第一”至“祭第十六”,宋应星、王崧、倪慎枢、《咨询各厂对》四篇附文编排为《云南矿厂工器图略》;各府州矿产图、“滇矿图略下”内容编排为《滇南矿厂舆程图略》。
    按照李小缘先生的记载,江苏国学、云南图书馆分别藏有《云南矿产工器图略》(六册)。江苏国学图书馆,即清末成立的江南图书馆,1908年《八千卷楼丁氏藏书》为江南图书馆收购并入藏该馆,1952年江南图书馆并入南京图书馆,八千卷楼藏书亦为南京图书馆藏。笔者进入南京图书馆网页检索馆藏书目,检索显示,南京图书馆藏有两套载体形态为六册的《云南矿厂工器图略》刻本,索书号分别为GJ/112820、GJ/6003358。
    云南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滇南矿厂图略》清代刻本,为单刊本,不分卷,共一册,索书号地474-38。云南大学图书馆藏刻本,封面右侧题“滇南矿厂图略”,卷首题“云南矿厂工器图略”,署“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巡抚云南等处地方吴其濬篡,东川知府徐金生绘辑”。正文“滇矿图略下”前一页版心题“滇南矿厂舆程图略”,署“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巡抚云南等处地方吴其濬篡,东川知府徐金生绘辑”。该书从封面至正文,每一页版心印有“云南大学图书馆特藏”字样,字体中空,排列呈圆形。云南大学成立于1923年,若该馆所藏确实为清代道光善本,那么“云南大学图书馆”字样当为学校成立后加印的,好在加印字样中空,并不影响正文的阅读。
    云南省图书馆藏刻本与云南大学图书馆藏刻本,除了封面、册数不同之外,卷首、正文内容全部一致。刻本未分卷,但卷首题字以及“滇矿图略下”的区分,明显将图书分为上下两部分,故今人在言及该书卷数时自行添加“卷上、卷下”或“卷一、卷二”,实际上原书刻本中无该字。如,《续修四库全书》据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刻本影印收录的《滇南矿厂图略》,就在影印页左侧标注“滇南矿厂图略卷一”“滇南矿厂图略卷二”字样。
    《滇南矿厂图略》成书于道光年间,在该书出版之前,已有王昶《云南铜政全书》50卷、余庆长《铜政考》80卷、戴瑞徵《云南铜志》8卷、佚名《铜政便览》8卷4部专门论述云南铜务的专著。道光以后,亦有不少撰述云南矿务的著作,如严庆祺《迤东铜务纪略》、黎恂《运铜纪程》等。此外,还有余庆长《金厂行记》、王太岳《论铜政利弊状》(又名《铜政议》)、檀萃《厂记》、王崧《矿厂采炼篇》、张允随《奏覆茂隆银厂情形疏》等专门论述云南部分矿厂概况或生产冶炼的文章。然,余庆长著《铜政考》80卷仅见于《滇系·杂载·滇中掌故》之记载,未见其书内容之只言片语。王昶《云南铜政全书》50卷,原著已经失传,幸能在道光《云南通志》中得其部分内容。故,今天能够阅读其全文的清代云南矿务专著仅《云南铜志》《铜政便览》《滇南矿厂图略》《迤东铜务纪略》和《运铜纪程》,其中较为重要的当为前3部专著。这些专著或专文大多以铜务为主要内容或论述要点,其作者均为云南地方负责处理厂务事务的各级官员或幕僚,如王太岳乾隆三十七年(1772)任云南布政使、王昶乾隆五十一年(1786)任云南布政使,戴瑞徵是协助官员处理铜务之幕僚。可以说,这些著作是不同时期云南地方官员处理铜务或矿务的实践之作。与这些著作相比,《滇南矿厂图略》一书的特色较为鲜明。
    其一,它是至今可见的诸多云南矿务专著中唯一一部图文并茂的著作。关于清代云南铜务或矿务的著作颇多,他们大多是以文字描述的方式将矿厂分布、生产、冶炼、工具等内容呈现出来,惟《滇南矿厂图略》不仅用文字描述,还辅以绘图,生动地呈现出云南矿厂生产、冶炼情景。《云南矿厂工器图略》卷首收录了徐金生绘十四图,第一至五幅为矿厂生产图,其中第一、二幅绘图再现了云南矿厂硐内情景,“篷”“底”为何样,“风柜”“风箱”置于何处,“摆夷楼梯”“顶子”何样,窝路如何行进、如何分尖,“莲花顶”为何样,“硐门”为何样;第三幅图再现了矿厂硐外拉龙、水泄情节;第四幅图再现了矿厂硐外捡矿、洗矿、背矿、挑矿情节;第五幅图为“比荒”“铜矿”“银矿”堆放以及银硐外卖矿情景。第六至七幅图为冶炼图,第六幅图再现了“伙房”“炭房”“矿放”设置,“起铜”“拨炉”“扯风”“放臊”“记图”情节;第七幅图再现了“放铅”“揭铜”情节。第八幅图为矿厂交铜、拨运流程图。第九至十一幅图为各银炉、铜炉、煅窑图,绘制了银、铜炉,煅窑样式、结构。第十三至十四为生产、冶炼工具图,绘制了箱斧、铁尖、铁槌、木槌、凿子、麻布袋、小风箱、灯、龙、无底木桶、簸箕、门栏、筛箕、爬子、撮箕、木锨、铁撞、铁拨条、木拨条、钳子样式、结构。有了这些绘图,再结合文字描述,使我们对云南矿厂生产、冶炼情况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滇南矿厂舆程图略》卷首收录了徐金生所辑,伯麟绘云南各府、直隶州或厅矿厂分布图,图中部分地方略作删减或更改,尽管图中有一些标注存在误差,但这种地图标注方式使后人能够更清晰地找到各厂的地理位置。值得一提的是,该卷收录的徐金生绘运铜路线图首次将迤东、迤西、迤南各铜厂分运、转运路线,铜店设置以及京运路线清晰地呈现出来,使读者对铜运交通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其二,它是一部记录云南矿务经济、社会风俗、交通发展的综合性专著。在诸多清代云南矿务著作或文章中,专著除《滇南矿厂图略外》以外,均集中探讨铜政,其余文章仅涉及金厂、银厂之记录。《滇南矿厂图略》不仅介绍铜政,还对金、银、铁等矿务进行了综合介绍。
    其《云南矿厂工器图略》一卷,对云南矿厂的生产、冶炼、生活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特别是对矿厂生产、人员设置、人员分工以及矿厂禁、忌、规的分条介绍,弥补了其他文献记录的不足和缺失。现今可见的《云南铜志》《铜政便览》以及《云南铜政全书》遗留之作等,均重点介绍各铜厂分布、课税,运铜、采买、铸钱内容,对铜厂的生产、冶炼以及矿厂生活情况基本未作介绍,但这又是整个铜务或矿务发展中不可或缺了部分。檀萃、倪慎枢、王崧等人的文章对云南矿厂的生产、冶炼情况作了介绍,但又不具体、详细。《云南矿厂工器图略》部分,作者依据矿厂生产程序先后,首次分条介绍了找矿、开硐、冶炼等生产环节及工具,以及矿厂人丁设置、分工情况、矿厂文化等内容。该书关于硐之器、炉之器的分条介绍以及绘图,第一次将矿厂生产、冶炼器具清晰地呈现出来,也让今人恍然发现其中许多器具沿用至今。该书关于丁、役的介绍,与檀萃所描述的“七长制”不同,它更明确了云南矿厂的人员分工和管理体系。不论该书记录的矿厂生产、生活情况与前人之记录是否相似,它所呈现的是整个云南矿厂生产、生活状况,而非铜厂一种。与其他专著相比,《滇南矿厂舆程图略》部分,不仅对云南各府州的铜厂分布、课税等情况做了详细介绍,还综合介绍了云南银、金、铁、铅、锡厂的分布、课税。这些有关云南矿业生产、冶炼的记录,是我们研究清代中国矿业技术水平的重要史料。
    除矿务之外,《滇南矿厂图略》还对云南矿区的社会风俗等情况作了介绍。《铜政便览》《云南铜志》等著作,集中记录了云南铜务发展状况,几乎未涉及矿厂生活、风俗,《滇南矿厂图略》则补充了这些方面的内容,使我们对清代云南矿区的生产、生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云南矿厂工器图略》一卷,对矿厂形成的规矩、禁忌、祭祀等社会风俗进行了分条介绍。如矿厂约定俗称之规矩包括“呈报”“石分”“讨尖”“洪账”“支 ”“火票”“察㐬生课”“打顶子”,对每项规矩作了详细说明,其中“洪账”“支 ”“火票”“察㐬生课”“打顶子”几项规矩在其他文献中未有相关记录。“洪账”即矿厂收益之分赔记录,矿厂售卖矿品所得收益,除去工本之外,还有“公费”(祀神、差费、山租、水费)开支,除去这两项开支后的收益才是矿厂的赢利额,供硐内群体按一定原则进行分配。再如,该书关于矿厂“患”之记录,则介绍了矿厂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隐患,需提前预防,有备无患。矿工在矿厂生产、生活还形成了矿区特有的忌语、祭祀习俗,所谓忌语大多是因文字发音而产生的,如“丰”与“封”发音相近,为了避“封”,矿厂忌用“丰”字。祭祀习俗不仅沿袭了传统的山神、财神等祭祀,矿区移民还将他们信仰的地域祭祀习俗带到云南,各祀其土神。这些有关云南社会经济的记录,是我们研究清代云南边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素材。
    该书还通过地图、文字描述方式,详细勾勒了云南铜矿交通运输网络,并对相关交通使用的运输工具,运输能力作了详细介绍。这些交通不仅是云南铜矿外运交通,也是沟通云南府州之间、云南与邻省之间的重要交通路线,这一网络反映了当时整个云南区域交通发展状况,为我们研究清代云南交通提供了史料。
    其三,它是一部集田野调查、作者论证、文献收辑为一体的专著。吴其濬自幼接受良好的学习教育,培养了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他在云南的任职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零九月,但他致力于云南铜务、矿务工作,与各级矿务管理官员沟通,偕同督抚多次向中央奏报云南铜务、矿务问题。如道光二十四年(1840)七月偕同桂良等奏“遵旨确查滇省现办银厂情形”;同年十二月初六日奏报“铜厂民欠工本银两分别办理”问题;道光二十五年(1845)八月初八日奏参“厂员短交铜斤,请革职勒办”问题,又奏请“饬清查铜厂情形库存款项”问题。这些奏报所反应的当时云南铜务、矿务工作中比较突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濬以及各级官员必是经过实地调查,详明情况,再综合考虑,提出解决方案的。这种处理政务中形成的实地调查法在《滇南矿厂图略》中得到运用,如书中徐金生所绘矿井布局、作业图,生产冶炼工具图,只有到矿厂实地调查之后,才能形成,而吴其濬也正是看重于此,才将他所绘图片收录此书。再如,书中对于如何找矿、矿种的分类,炉、罩器的形制,冶炼方法等生产方法、流程的描述,亦需经过实地调查方可知晓详情。这些绘图、实地调查材料为我们呈现了清代云南矿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较为详实、可信。
    其濬所篡《滇南矿厂图略》向我们传递的不仅仅是重要的其实地调查资料,书中也反应出他作为地方铜务、矿务最高行政管理者对该项工作的认识,有自己的论证。比如,他认为矿厂的兴衰主要由厂众的多寡来决定,也就是说当时的矿厂生产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生产,劳动力对矿厂的发展至关重要,“凡厂衰旺视丁众寡,来如潮涌,去如星散。机之将旺,麾之不去;势之将衰,招之不来。故厂不虑矿乏,但恐丁散”。在这一论点之下,他逐一分析了各类人丁在矿厂生产中的分工以及重要作用。他还认为矿厂聚丁之关键在于备齐油米物资,“但于四面要隘,绝其所资,虽十万之众,不旬日而解散矣。欲聚丁,必储物,军行粮从”。在此论点之下,又逐一分析了油米炭等物资在矿厂生产中的重要用途。
    《滇南矿厂图略》除了作者田野调查资料、论证观点之外,其另一特色就是对前代或当代相关文章的收录,这些文章有的已经失传,收录尤显珍贵。该书共收录了宋应星等撰写的5篇文章,或与采矿、冶炼有关,或与铜政有关,这些文章的收录丰富了作者关于相关问题的记录、论述。如,其濬在“滇矿图略”部分记录了找矿、采矿、冶炼流程,但云南矿厂众多,各厂矿品不同,冶炼器具、流程略有不同,其濬所述仅为其大致情况,为此他收录了宋应星、王崧、倪慎枢、王昶等人文章,使读者能够加深对相关问题的了解和认识。至于铜政,其濬在“滇矿图略下”中作了详细的介绍,不过他并没有将自己所调查的铜政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呈现在书中,而是以王太岳《论铜政利弊状》一文以及王昶在文末的按语来表达自己对铜政的思考和忧虑。
    综上所述,《滇南矿厂图略》一书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价值,是我们研究清代云南矿业发展史、云南经济发展史的重要文献。然而,除《续修四库全书》影印中国社会科学院藏清代刻本之外,其他清代刻本基本为全国各大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借阅非常不便。而且《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插图部分不清晰,影响了全书的阅读效果,给研究者带来诸多不便。至于学界对《滇南矿厂图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作者吴其濬以及全书内容,对舆地图来源的考证,对该书记载的铜运交通运输的研究等方面,尚未对该书进行过校勘、整理。
    本着深入研究《滇南矿厂图略》,提升该书在学术界的利用率,加深社会各界对该书的认识和阅读的目的,我们着手对该书进行校勘、整理。然而,由于我们的水平和视野有限,断句、标点、文字处理方面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我们仅期望通过校勘、整理这样的初步工作,对《滇南矿厂图略》以及清代云南矿业史、经济史的研究工作有所裨益。
    感谢云南省图书馆王水乔馆长、历史文献部颜艳萍副主任为本书提供了珍贵底本,使我们的校勘工作得于顺利进行。另外,西南交大出版社阳晓社长、黄庆斌编辑、李施余编辑,为本书稿的出版花费了不少心血;曲靖师范学院中国铜商文化研究院杨黔云教授、孙健灵教授在本书稿的校注过程中,给予了诸多帮助和支持;云南大学图书馆年四国老师在本书的版本提供方面,给予了大力帮助。在此一并深表感谢!



    马晓粉于云南曲靖
    2017年6月  

     
    ...查看更多
  1. 目  录
    云南矿厂工器图略 1
    滇矿图略 15
    引第一 16
    硐第二 18
    硐之器第三 20
    矿第四 22
    炉第五 28
    炉之器第六 31
    罩第七 32
    用第八 33
    丁第九 36
    役第十 38
    规第十一 41
    禁第十二 44
    患第十三 45
    语忌第十四 46
    物异第十五 47
    祭第十六 50
    附:宋应星《天工开物》 52
    附:浪穹王崧《矿厂采炼篇》 57
    附:倪慎枢《采铜炼铜记》 63
    附:《铜政全书·咨询各厂对》 68
    滇南矿厂舆程图略 79
    全省 80
    云南府舆图 82
    武定州舆图 84
    曲靖府舆图 86
    澄江府舆图 88
    广西州舆图 90
    开化府舆图 92
    广南府舆图 94
    东川府舆图 96
    昭通府舆图 98
    大理府舆图 100
    丽江府舆图 102
    永昌府舆图 104
    顺宁府舆图 106
    楚雄府舆图 108
    永北厅舆图 110
    蒙化厅舆图 112
    景东厅舆图 114
    普洱府舆图 116
    临安府舆图 118
    镇沅州舆图 120
    元江州舆图 122
    滇铜京运路线图 124
    滇矿图略下 126
    铜厂第一 127
    云南府属 130
    武定州属 133
    东川府属 135
    昭通府属 143
    澄江府属 147
    曲靖府属 150
    顺宁府属 151
    永北厅 153
    大理府属 154
    楚雄府属 156
    丽江府属 159
    临安府属 160
    元江州属 163
    附 165
    银厂第二 168
    临安府属 169
    东川府属 172
    昭通府属 174
    丽江府属 177
    永昌府属 178
    顺宁府属 179
    楚雄府属 181
    大理府属 184
    元江州属 185
    东川府属 186
    顺宁府属土司银厂 187
    金锡铅铁厂第三 191
    金厂四 193
    锡厂一 196
    凡铅厂四 197
    凡铁厂十有四 200
    帑第四 203
    惠第五 207
    附:《户部则例》 212
    考第六 215
    运第七 219
    寻甸一路 225
    东川一路 228
    采铜局铜 234
    程第八 236
    迤西诸厂运京铜皆至寻甸 237
    附:《铜政全书·筹改寻甸运道移于剥隘议》 252
    舟第九 254
    耗第十 259
    节第十一 263
    铸第十二 265
    采第十三 270
    附:《论铜政利病状》 280
    参考文献 303


     
    ...查看更多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