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春华秋实——凯里学院改革发展纪实

    作者:王爱华, 吴军, 主编

    本书是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过程中的资料汇编。凯里学院地处祖国大西南,民族众多,经济相对落后,教育投入相对不足,高等人才培养任务艰巨。近8年来,该校锐意进取,克服困难,在改革发展路程上取得了一定成绩。本书记载的是凯里学院2006年获教育部许可更名和“升本”八年以来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党建、学生工作等方面的成果,重点体现的是凯里学院及所属各分院、各部门的特色和亮点。本书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和参考价值。

  • 梅山民间艺术与再设计

    作者:毛攀云 曾正 蒋秀召

    湘中梅山自古为多民族聚居地,是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居地,包含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资源。本书对梅山民间艺术代表性元素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对多民族的艺术元素进行了收集和赏析,从众多的精华中提取了梅山艺术元素,如滩头年画、花瑶挑花、邵阳蓝印花布,并将其运用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实现梅山艺术元素的二次甚至多次应用。本书对梅山民间艺术元素的挖掘和再运用实属难得,可以为湘中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学理参照。

  • 中韩民俗体育庆典仪式研究

    作者:陶坤

    本书是一本学术著作,基于中韩两国民俗体育种类繁多,两国作为东亚邻邦,自古交往频繁,两国的民俗文化在形式、内容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书稿以中国传统“龙舟竞渡”的和韩国传统“拔河”民俗庆典为例,分别展示了两国的传统民俗文化事象,体现了两国的传统文化特征,其民俗庆典行为过程就是一种仪式和仪式行为过程,并体现出仪式的内涵和外延,能够表达两国在乡土社会和传统社会形成的民俗风情和民众的精神信仰。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从城乡一体化视角下探寻我国新型城镇化中的户籍改革、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投融资改革、财税改革、土地改革。并分析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经验教训,以更好地推动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化还可以起到将无形的改革具体化的作用,为改革提供最好的“抓手”。这一重要局部的突破,将为全面改革的顺利推进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城镇化促进资本、劳动力等资源要素迅速集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来经济社会结构变革。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这也意味着在新经济常态下,城镇化依然是重要推进点。
    然而,当前城镇化发展模式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一些地方借推进城镇化之名,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盲目提高城镇化率,简单地将城镇化看作经济发展手段,忽视为外来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出现了“有城无业,有城无市,有城无人”的情况。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没有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城镇化是专业化分工和要素集聚的结果,在中国则更多地依赖地方政府行政力量快速推进。地方政府利用行政权力推进城镇建设和开发,推动经济发展。城市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和控制,缺少来自市场和社会的内生动力,忽视了市场的主体性,以致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区域间城市相互分割,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中国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是发展转型的最大红利,而推进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与改革,关键在打破城乡二元制度结构,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因此,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调四化同步,深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强调优化布局,就是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强调生态文明,就是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强调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可以说,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是体制改革、以人为本,促进农民工进城和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
    基于此,2014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要义在于促进城镇化的体制变革、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的规划,也是中央颁布实施的第一个城镇化规划。规划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这条主线,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四大任务,统筹推进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资金保障、城镇住房、生态环境保护等制度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五项改革。
    改革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最大动力,更有力度的改革才能使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得到保障。“十三五”期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政府要努力实现“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城乡协调发展,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通过改革户籍、土地、财税等制度,打破行政壁垒,促进劳动力、土地等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释放市场机制的巨大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些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了这些改革既对城镇化有推动作用,也对中国整体改革有决定意义。
    “十三五”期间,城镇化的突破将是从点到面的改革突围。由于城镇化既具有良好的突破性,又具有极强的带动全局的能力,因此成为改革突破口的可行选择。目前,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指导下,各项试点和改革正在有序推进。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建制镇试点、新型城市建设试点、规划改革试点。同时,落实推进“三个1亿人”(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城镇化实施方案。
    新型城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地方政府、城市居民、流动人口以及农村留驻人口等主体的复杂利益博弈。破解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一个系统性的改革框架。本书从城乡一体化的视角来研究新型城镇化的系列改革,以改革创新的思路,以重点突破、协同推进的方法,统筹推进人、地、钱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在理论创新方面,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入手,厘清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与新型城镇化等关系。在分析方法上,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历程、道路、启示,并反思中国的城镇化。在具体的改革措施中,比较了各地推进改革的做法,从而厘清下一步改革的思路。从分析视角看,以城乡发展一体化来统一各项改革的最终目的。在内容安排上,对于目前试点地区重点推进的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综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五大改革,既总结了顶层设计的思路,也分析了各地的实践探索,对于城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针对已有的实践对下一步改革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具有指导意义。
    中国的城镇化已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面对与城镇化相伴随的土地财政、地方债务膨胀、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释放城镇化的发展潜力,为新型城镇化注入活力和动力。本书结合最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新《预算法》等政策法规,介绍相应的城镇化改革措施;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对新型城镇化改革做一个全面的机制设计,提出新型城镇化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核心是土地制度改革,关键是投融资与财税体制改革,重要保障是政府治理改革;既不失理论的严谨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性。
    ...查看更多

  1. 第一篇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新型城镇化改革的总体框架 1
    第一章  理论基础 1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的总体理念、动力结构和空间格局 16
    第三章  全面深化改革是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强大动力 31
    第二篇  城镇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39
    第四章 ;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进程 39
    第五章  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进程 63
    第六章  国际视野下的城镇化比较研究及对我国城镇化实践的启示 77
    第七章  当前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挑战和调整方向 82
    第三篇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新型城镇化改革的首要任务
    ——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87
    第八章  夯实城镇产业基础 87
    第九章  公共服务体制改革 96
    第十章  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113
    第四篇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新型城镇化改革的核心
    —— 土地制度改革 124
    第十一章  土地制度改革的难点问题 124
    第十二章  土地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 130
    第五篇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新型城镇化改革的关键
    —— 投融资与财税体制改革 139
    第十三章  新《预算法》背景下的城镇化融资机制设计 139
    第十四章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评估与转型发展 147
    第十五章  PPP模式在创新新型城镇化融资机制中的探索 158
    第十六章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165
    第六篇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新型城镇化改革的重要保障
    —— 政府治理改革 179
    第十七章  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 179
    第十八章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 189
    第十九章  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治理 196
    参考文献 204
    后  记 208

    ...查看更多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