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大学生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知识读本

    作者:张兴博, 朱剑松, 主编

    本书从志愿服务的兴起引入,详细介绍了志愿服务在国外和国内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大学生志愿者素质与能力等情况,最后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的志愿服务情况,内容涉及大学生服务如何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呈现出来的特点,如何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与扩大影响。书稿充分结合西南交通大学志愿服务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合法合规地开展志愿服务。书稿最后附有相关法规,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职业与人生

    作者:边明伟

    本书以职业人的职业规划与人生管理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上篇职业规划包括两章,阐述了职业生涯规划概述和规划管理,下篇人生管理包括三章,分别是时间管理、理财管理、朋友管理。附录部分为职场相关礼仪和能力提升。全书旨在全面提升职业人的精益人生管理水平,实现稀缺性人生寿命下的人生价值最大化。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不仅可用于国家开放大学系统的“职业与人生”通识课程,也可用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公共课程,也可作为职业人的职业规划与人生管理的通识读本。

  • 道家智慧十讲

    作者:王万洪

    本书是一部大学本科公共课教材,用十讲内容分别讲述了道家的辩证智慧、政治智慧、处世智慧、人生智慧、生活智慧、教育智慧、思维智慧、语言智慧和军事智慧。作者从《老子》《庄子》《列子》等道家代表作中精选其最有影响、现今仍有活力和价值的篇章或名言警句,附导论、译文和解析,在拓展阅读中配上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经典案例,以便读者理解。教材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实用性,编纂时遵循了以案例实证为主的思路,能够使读者轻松愉悦地理解道家先贤的智慧精髓,也有利于对当代大学生群体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编者在综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哲学的视角对中国文化所具有的生态特性、内涵特性、价值理性等做了简明的论述;在辩证吸收了当今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所独有的文化特性,由史而论,以论述史。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绚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丰富外延,通过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切实树立中华民族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
  2. 前  言
    在世界各种古老文化中,只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曾中断而一直延绵至今。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民族冲突,但中华文化却在剑与火的历练中不断融合,形成一个自我更新、不断发展,而又兼容并蓄的开放体系。也正是因为在多民族融合中形成,所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与相当复杂的演变过程,仿佛一条灿烂的星河,时时散发着耀眼的光辉。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其浩瀚磅礴的气魄、深沉厚重的蕴涵、绵长不尽的神韵、祥和智慧的魅力,培养与教化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在21世纪的今天,互联网构成的虚拟世界打破了辽阔地域空间的界限,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需要在吸收与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进行当代文化创造。所以,从历史发展脉络中探寻传统文化生成的根基与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对于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本书正是基于文化生成与学科融通的角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轨迹、生成根基、内在特质与价值取向,旨在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内在原因与不竭动力。下篇具体论述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学科,包括兼收并蓄的哲学思想、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完备独特的教育制度、发幽抉微的医学药典、嘉惠世界的科学技术等,在具体学科中展现中国传统文化融汇其中的独特气质与璀璨魅力。全书上下两篇统分结合,在展示传统文化的生成与发展、深刻内涵与丰富外延的同时,呈现了中华民族积淀的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从而增进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引发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与深思。书中内容逻辑清晰、文字优美、论述流畅;蕴涵理论深刻,叙述深入浅出,既使阅读无乏味之感,又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异常丰富,包罗万象。所以,本书不可能面面俱到地穷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讨,但作者希望通过此书让读者领略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认清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根基与内在特质,领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以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与创造。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四川医科大学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关心与指导,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在书稿出版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为了增强本书的权威性,在编写中参考了众多学者的文献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有:罗蓓(绪论、第一章、第二章)、孙晓阳(第五章、第八章、第十一章)、周君才(第四章、第十章)、张圆(第六章、第七章)、严光菊(第九章)、李世仿(第三章)。最后由罗蓓进行全书统稿,孙晓阳进行整体修改。
    由于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研究水平有限,加上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疏漏或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同仁和专家给予批评指正,以便我们对书稿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本书编委会       
    2015年6月       
    ...查看更多
  1. 目  录
    绪论:中和包容  融会贯通 1
    上  篇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8
    第一节  萌芽与生成:先秦时期 9
    第二节  统一与分裂:两汉魏晋时期 15
    第三节  融会与稳定:唐宋时期 19
    第四节  破裂与重建:明清时期 27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根基 30
    第一节  文化生成的自然条件 31
    >第二节  文化生成的经济基础 39
    第三节  文化生成的社会环境 47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生成之神韵 55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生成之“神” 56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生成之“形” 65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生成之“化” 71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生成之理路 75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生成之“求” 76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生成之“思” 90
    下  篇
    第五章  中国传统哲学 98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脉络 99
    第二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文化特质 105
    第三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宇宙观念 110
    第六章  中国传统艺术 114
    第一节  中国传统艺术的思想蕴涵 115
    第二节  中国传统艺术的东方形态 119
    第七章  中国传统史学 136
    第一节  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 137
    第二节  中国传统史学的文化特性 144
    第三节  中国传统史学的体例表现 152
    第八章  中国传统文学 159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脉络 160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传统 165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学体裁 167
    第九章  中国传统教育 175
    第一节  中国传统教育的制度演化 176
    第二节  中国历代办学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187
    第三节  中国传统教育的思想变迁 197
    第十章  中国传统医学 205
    第一节  中医药的文化内涵 206
    第二节  中医药的文化源流 210
    第三节  中医药的文化价值 219
    第十一章  中国传统科技 224
    第一节  中国传统科技的建树 225
    第二节  中国传统科技的反思 237
    参考文献 240
    2015年6月       
    ...查看更多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