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大众传播学案例教程

    作者:秦丽

    本教材主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把握大众传播,提升在传播行为中的自觉性和有效性,进行富有成效的信息处理。本书的撰写旨在从现实传播中提炼各式案例,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而复杂的传播氛围,希望学生强化置身现实情景中能动地分析和解决传播实践问题的能力,形成从整体、动态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反过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再运用。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作者:黎光, 赵冬菊, 主编

    本书为教材。书稿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炎黄文化、孔子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古代学校与教育等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对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关中—天水经济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综合研究

    作者:杜忠潮, 编著

    《关中-天水经济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综合研究》辑录了作者及其合作者于2006年至2015年期间所撰写的研究论文35篇,分为4个篇章。这些论文围绕“一带一路”核心区之一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城镇化与城市问题、城乡关系与农民问题、区域资源环境问题,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城镇化与旅游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所得出的相关结果和结论,可为各级政府及业界提供决策依据和咨询参考。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是向大学生系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材,分上下两篇,分别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特性、内涵以及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史学、哲学以及传统医学、传统教育等基本特点及发展,脉络清晰,内容丰富,适合相关专业学生学习。
  2.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文明熏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已经汇聚成一条灿烂的星河,时时散发着耀眼的光辉,而其中积淀的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更是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浩瀚磅礴的气魄、深沉厚重的蕴涵、绵长不尽的神韵、祥和智慧的魅力,培养与教化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21世纪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突出优势、丰厚沃土与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所以,让新时代的每一个华夏子孙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香火,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对我们振奋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都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本书是一本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专著。绪论部分扼要论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随后的十一章分上下两篇,上篇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内涵特质、根本精神与价值理性,旨在对中国历经数千年的传统文化进行简要、明晰的梳理与解读;下篇详细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文学、艺术、史学、哲学、教育、医学、科技等诸方面,旨在通过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完备独特的教育制度、发幽抉微的医学药典、嘉惠世界的科学技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全书上下两篇统分结合,既全方位展示了中国绚丽璀璨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丰富外延,又呈现了优良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思维方式,从而引发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与深思。书中内容逻辑清晰、文字优美、论述流畅;蕴涵理论深刻,叙述深入浅出,即使阅读无乏味之感,又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异常丰富,包罗万象。所以,本书不可能面面俱到地穷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讨,但作者希望通过此书让读者领略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基本特质,认清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揣摩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领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更多的敬意与温情。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泸州医学院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关心与指导,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在书稿出版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为了增强本书的权威性,在编写中参考了众多学者的文献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由于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研究水平有限,加上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疏漏或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同仁和专家给予批判指正,以便我们对书稿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查看更多
  1. 目  录
    绪论:经纬天地  文治教化 1
    第一章  兼收并蓄  晖光日新
    ——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 7
    第一节  孕育与形成:先秦 8
    第二节  统一与变异:汉魏 14
    第三节  定型与融会:唐宋 18
    第四节  继往与开来:明清 26
    第二章  独立不改  周行不殆
    ——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特性 29
    第一节  生态特性之一:大陆文化 30
    第二节  生态特性之二:农耕经济 38
    第三节  生态特性之三:宗法制度 45
    第三章  天地氤氲  因缘和合
    ——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性 54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55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64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功能 70
    第四章  致知格物  否极泰来
    ——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性 74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75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89
    第五章  拟象取譬  气盛势飞
    —— 中国传统文学 95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特点 96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脉络 99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文体 104
    第六章  含蓄隐秀  灿烂求备
    —— 中国传统艺术 113
    第一节  中国传统艺术的思想蕴涵 114
    第二节  中国传统艺术的东方形态 118
    第七章  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
    —— 中国传统史学 131
    第一节  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 132
    第二节  中国传统史学的体例表现 139
    第三节  中国传统史学的独有特性 146
    第八章  道因器显  和而不同
    —— 中国传统哲学 154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 155
    第二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脉络 156
    第三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宇宙观 163
    第四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征 165
    第九章  政教合一  雅人清致
    —— 中国传统教育 171
    第一节  中国传统教育的制度演化 172
    第二节  中国传统教育的思想变迁 193
    第十章  取类比象  辨证论治
    —— 中国传统医学 201
    第一节  中医药的文化渊源 202
    第二节  中医药的文化内涵 211
    第三节  中医药的文化价值 215
    第十一章  推本天元  顺承厥意
    —— 中国传统科技 220
    第一节  中国传统科技的成就 221
    第二节  中国传统科技的反思 233
    参考文献 236

    ...查看更多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