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现代学校制度新论

    作者:罗生全, 敬仕勇

    现代学校制度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建立的新型学校制度。本书以学校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教育管理专家经营为表征来阐述现代学校制度。

  • 美国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郭雷振, 编著

    本书是一部比较通俗易懂的学术专著,主要着眼于美国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本书首先在研究的样本范围上有所拓展,涵盖了若干所文理学院、一流研究型大学以及公立赠地大学。在一个比较宏观的框架内,对其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一些关键的或独特的要素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在对比中,来展示各类学校乃至各学校之间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特色,并试图呈现出一些具有普遍性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征,为我国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 劳动变迁视域中的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研究

    作者:郭海龙

    《劳动变迁视域中的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研究》由四部分组成,其基本内容和研究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劳动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属于对本书研究主题的社会背景的阐释和再认识。对读者来说,主要应该把握以下几点核心思想:一,在劳动的三要素中,与远古时代的劳动者实质上被贬为劳动工具不同,现代社会的劳动者的重要性凸显;劳动资料在更新换代(由重物质转为重精神、由重实体转为重关系);劳动对象由原生态自然越来越向人化自然、人工自然转变,同时,作用于精神存在的劳动和叠加性劳动(即对劳动对象进行劳动)大规模凸显。第二,劳动由经济概念转化为政治概念,甚至成了文化概念和哲学概念。在现代社会,超过以往将劳动定位于经济领域和经济话语的传统认知局限,劳动越来越由经济概念向政治概念和文化概念转变,劳动的政治和文化意蕴得以凸显。第三,劳动与管理越来越合一(决策与执行的统一);劳动与资本也呈现合一(劳动性资本与资本性劳动)态势。总之,在现代社会,劳动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既反映在劳动的要素方面、劳动的功能和意蕴方面,还反映在劳动与管理、资本和生活相统一的趋势方面。其中,后者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劳动的特点,折射出现代社会的劳动者对劳动应能满足其多样性和总体性需要的期待和憧憬。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现代社会员工劳动观念的变迁和就业价值观的变化。现代社会的员工普遍认为劳动应满足人的总体性需要,而不能将劳动仅仅定位为谋生手段。因此,强调以人为本的体面劳动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同时,随着知识型员工逐步成为组织员工的主体,自我管理成为劳动者的内在需要。作为劳动者,超了劳动范围,从劳动与管理、劳动与资本、劳动与生活的关系看,员工还有对劳动的自我管理权利、对组织事务的管理权、对组织的所有权以及协调劳动与闲暇间关系的需要。与上述劳动观相一致,现代社会的新生代员工在就业价值观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强调工作的谋生价值与自我实现价值的统一;既强调工作的意义和乐趣,又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注重平等和公平、尊重多样化,求新求异。这些新变化,会对新生代员工的敬业程度、就业质量和就业导向产生深刻影响。
      第三部分主要探讨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变化的影响因素和特点。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因素有宏观因素、中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其中,宏观因素主要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国家就业政策、工作岗位的社会地位、就业岗位的供求关系、社会文化、网络和传媒等;中观因素包括大学综合实力、家庭观念、就业组织类型和管理风格;微观因素包括朋辈和同学、教师和大学生个人。大学生在就业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对“劳动”界定不清楚,而没有正确的劳动观就难以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部分大学生认同错误的劳动价值观;从就业心态和就业动机方面看,大多数同学存在迫于生计被迫放弃或暂停学业而就业的问题;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折射出他们就业价值观的偏颇;大多数大学生希望选择能多赚钱的就业岗位;一些大学生将就业成功主要归因于关系和机遇;大多数大学生存在创业精神不足、创业热情不高等问题。另外,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变化呈现出如下显著特点:工作选择的看重点随需求层次的提升而变化;体现客观反映和主观建构的统一;既遵循市场逻辑,也遵循政府逻辑;多样化和分殊化凸显。
      第四部分是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变化的引导。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进行引导,从国家层面看是合理配置劳动力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从高校所在地层面看是更好地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需要,从高校层面看是顺利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反思专业设置等问题的需要,从大学生层面看是指导大学生做出正确就业决策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人的需要学说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等,是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的理论基础。为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价值观,政府、学校、企业和家庭应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其中,政府需要“有所为,宏观为”,即既要有所作为,但又不要管得过多、过细,主要应从宏观上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政策设计。高校肩负就业价值观教育和引导的使命,需要“有所为,微观为”,即高校要主抓好细节,无论开展专业教育还是进行价值观教育,都要落实、落细、落小。企业需要“有所为,示范为”,即企业管理要尊重和顺应现代员工的特点及其需要变化规律,为大学生树立一个未来工作单位的良好榜样。家庭中长辈应更新观念和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权,既要“有所为”,更要“有所不为”。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研究生所面对的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迫在眉睫。本书是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从拓展心理素质、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团学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网络基地、开展社会实践六个方面,构建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1.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新时代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二节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解析
      第三节  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的现实需求
    第二章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思考/>  第一节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第二节  思想教育的内涵和结构
      第三节  培养研究生的政治素养
    第三章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第一节  国外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第二节  国内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附件重庆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第四章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的构建
      第一节  构建依据
      第二节  理论视阈
      第三节  构建原则
      第四节  运行方式
    第五章  拓展心理素质。疏通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渠道
      第一节  心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拓展
      第二节  心理素质拓展的主要学习方法——体验式学习
      第三节  体验式学习的主要形式——团体心理拓展训练
      第四节  团体心理拓展训练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以“研究生自我成长团体心理拓展训练”为例
      附件一“携手你我,共同成长”心理拓展团体训练效果评估表一
      附件二“携手你我,共同成长”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效果评估表二
    第六章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与创新的必要性
      第二节  创新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具体实施
      第四节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保障措施
    第七章  丰富团学活动。延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
      第一节  以团学活动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第二节  以团学活动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模式
      第三节  以团学活动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案设计与实施
    第八章  丰富校园文化,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环境
      第一节  良好的校园文化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
      第二节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原则
      第三节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打造校园文化,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途径和措施
    第九章  建设网络基地,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第一节  网络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节  建设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基地可行性分析
      第三节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基地建设策略
    第十章  开展社会实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行合一
      第一节  社会实践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社会实践对于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的可行性
      第四节  社会实践必须遵循的原则
      第五节  构建社会实践活动运行机制,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知行合一
    第十—章  注重教育效果,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第一节  拓宽渠道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模式探讨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实验活动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析
      第三节  建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
    参考文献  ...查看更多

评论

0/500